大学书法鉴赏模板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085393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书法鉴赏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书法鉴赏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书法鉴赏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书法鉴赏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书法鉴赏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书法鉴赏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书法鉴赏模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书法鉴赏,第一讲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清代重臣、著名书法家刘墉说:“所谓不择纸笔者,不刻意求好。古人纸笔之精,今人想不到也。”,一、笔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1.古笔的品种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有:兔毛、白羊毛、青羊

2、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2.从软硬程度上分: 软毫:鸡毫、胎毛、羊毛 硬毫:兔毫、鹿毫、狼毫、鼠须 兼毫:七紫山羊、五紫山羊,3.长短上分: 长锋:畜墨多,以羊毫为主。 短锋: 弹性好,多为硬毫。 4.笔的大小分:抓笔、斗笔、提笔、联笔、屏笔 或

3、分为:大楷笔、中楷笔、小楷笔。 笔的选择注意四点:“尖、齐、圆、健”、管直。,二、宣纸 因原产于宣州府(今安徽宣城)而得名,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伦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很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好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后在一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纸,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这就是后来的宣纸。,粉白地双龙戏珠暗花宣纸,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云:“好事家宜置宣

4、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 我国三大宣纸产地:安徽,四川,浙江,【宣纸的分类】 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宣纸原纸和加工

5、纸 宣纸原纸:宣纸在经过最后一道“烘焙”的工艺之后,纸性(好坏及墨色效果)基本已经确定了,这种“后续没有再进行影响纸性”的成品纸,即为宣纸原纸。 加工纸,在原纸的基础上对纸进行改变纸面性质、外观视觉效果等再加工的纸统称不包括“仅作尺寸大小的裁剪”,具体如:印刷、过矾、打磨。,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 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

6、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触纸面,水分立即散开的即为生宣、凝聚基本无变化的,即为熟宣,散开的速度较慢的为半熟宣(亦称煮锤宣)。 宣纸品种按原料配比分类: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 宣纸品种按规格分类:可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

7、、丈二、丈六多种;,【宣纸尺寸规格】 常用宣纸规格(单位:厘米) 各类宣纸规格尺寸(CM): 二尺6933;三尺10069;四尺13869;五尺15285;六尺18097;八尺240124;丈二368145. 当在初学时,通常以“全开纸”书写作品,如须写较小些,可裁成二等分,称为“对开”,裁三等分是“三开”,裁四等分为“四开”,这些称呼已成为一般使用者的习惯,不过除了这些尺寸外,也可依需要来裁开使用。,三、墨 (一)墨的历史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中国考古发掘出

8、来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已有墨迹,还从湖北云梦县发掘出来战国时代的墨块。庄子中有“舔笔和墨”句,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用用毛笔和墨水了。 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龙德御墨,(二)墨的制造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墨烟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余占十分之一。,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

9、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烧油取烟法 烧松木取烟法 墨烟处理 明代文献中通用的有两个方法: 筛选法:用细绢筛将油烟或松烟筛选出细净均匀的墨烟。 沉淀法:油烟或松烟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淀,上层细而匀是精料。 配料 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通常包括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 如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等。各种配料有一千种以上。 捣练 将烟料和配

10、料和成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或用铁锤锤击烟料团一万次成为墨团。 墨锭 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中,压成墨锭。墨锭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图案有弥勒佛、十二生肖、松、凤、鹤、鱼、鸟、花等。,制墨名家 安徽屯溪老街胡开文 三国魏韦诞:“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南北朝张永 南唐安徽徽州李廷圭 李廷圭本姓奚,因为南唐后主制墨,赐李姓。李廷圭墨以松烟、珍珠、龙脑、白檀、鱼胶为原料,制成的墨坚如玉,宫中用来画眉毛。到明代李廷圭墨贵如珍宝。 宋张遇、潘谷 元张万初 明程君房、叶玄卿、方于鲁 清曹素功、胡开文。,(三)墨的分类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

11、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 清天宝九如墨 按用途可分为普通墨、贡墨、御墨、自制墨、珍玩墨、礼品墨等。 (四)墨的用法 学习书法,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历代书家无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明代文人画兴起,国画的墨法融进书法,增添了书法作品的笔情墨趣。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人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

12、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四、砚,中国四大名砚 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它们是我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的鲁柘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山东的紫金石砚和龟石砚,大汶口一带的燕子石

13、砚,即墨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蓬莱的砣矶石砚,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曲阜的尼山石砚,泗水的鲁柘澄泥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盘古)砚,安徽宿县的乐石砚,江西修水的赭砚,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四川合川的嘉岭峡石砚,甘肃嘉峪关的嘉峪石砚,宁夏,青海的贺兰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但自唐代起,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澄泥砚属陶,其余四砚皆为石砚。,端砚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不但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只特点,更具有“秀面

14、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笔毫”的长处。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并且与湖笔、徽墨、宣纸并称为中国文房至宝。,端砚,歙砚 歙砚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名。其特点是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湿润如玉,墨峦浮艳。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歙砚,洮to砚 洮砚 洮砚产于甘肃藏族自治州佑潭县,古称洮州,故名。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特点是石质碧绿,整洁如玉,

15、条纹似云彩,贮墨不变质,十多天不干涸。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洮砚,澄泥砚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颜色为珍品。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多为题铭珍藏。它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

16、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东泗水、山西新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澄泥砚,综述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我国的墨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汉代的砚,其侧就刻有鸟兽图案。随时间的推移,雕刻工艺越来越精湛常是一个墨砚,就是一个绝妙的工艺品。以致有些砚台,专为观赏而做。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的鲁柘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的鲁柘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