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的适应与发展资料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085069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新生的适应与发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大一新生的适应与发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大一新生的适应与发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大一新生的适应与发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大一新生的适应与发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一新生的适应与发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新生的适应与发展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一新生的适应与发展,新生讲座,大学我们为之向往而奋斗的目标, 充满希望与梦想。,当我们欣喜地迈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什么?,思考与讨论,一、大学与中学的比较,1、居住环境的差异 (1)自然条件(天气等) (2)人文环境(经济、文化等),大学与中学的比较,2、学习环境 (1)教学条件 (2)学习方式 (3)学习结果的评估,大学与中学的比较,3、人际关系 (1)人际交往对象 (2)人际交往过程 (3)人际关系与个体的成长,大学与中学的比较,4、兴趣、专业与自我发展 (1)个人兴趣与潜能的开发 (2)专业与社会需求 (3)个人潜能发挥与社会需要的结合 (4)以专业促进自我的良好发展,从中学到

2、大学,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考进大学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新环境也带来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对他们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能否很快地适应新环境,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新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他们今后发展有重大影响。,二、新生如何适应大学,个体面对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适应就是主体通过同化与顺应方式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适应,新生适应: 人际关系适应 学习适应 校园生活适应 择业适应 情绪适应 自我适应,学习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是什么?,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应当掌握的七项本领,自修之道 基础知

3、识 实践贯通 培养兴趣 积极主动 掌控时间 为人处事,大学期间应当掌握的七项本领(李开复),(1)自修之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2)基础知识学好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3)实践贯通选修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合作学习,跟老师做课题,培训实践能力。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寻找兴趣点,“选你所爱”,并尝试“爱你所选”,确立自己的终身志向,引自李开复与未来同行,人民出版社 ,2006年,大学期间应当掌握的七项本领(李开复),(5)积极主动态度积极,敢于负责,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终为始”。 (6)掌控时间学会协

4、调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关系,用乐观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你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 (7)为人处事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引自李开复与未来同行,人民出版社 ,2006年,在如今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今后受教育者能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而是为了让这些人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好准备;最基础而又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耶鲁大学的教育目的,就是用学习兴趣和自我激励来教育学生,让他们在今后的漫漫人生路上都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创造性和人文理念等。 耶鲁大学BBS公

5、告贴,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从中学时候的教师为主体变成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选课、安排学习时间,有更大的主动性。学习以学生的自觉性、探索性、创新性为主要特色; 3.学习的专业性、广泛性突出 (learn to learn;learn to be;learn to do;learn to live with others) 4.学习方式多样化,大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以自学为主,大部分的时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的自主探索性学习,这是大学与中学的重要区别。 一、大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较高和较成熟的程度。从经验型思维转向理论型逻辑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了

6、,并且思维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大学生学习的内容的特点:职业方向明确,专业性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有一定的争议性。 三、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以自学为主,校内和校外学习相结合。,(一)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怎样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二)适应新的学习氛围 这里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这里没人给你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是一种相对既自由又被动的学习。 需要学生自己学会自我管理,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寻找适应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要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包括;确定

7、学习目标,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资料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和学习论文。,人际关系适应,大学生人际交往对象的变化 同学 老师 老乡 兴趣相投的朋友,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特点,对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感受最大的是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重新结识新的同学,确定新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方式。 但由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善于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同学之间关系融洽;有的学生较保守,人际交往活动范围窄,朋友较少。,心理学家卡耐基指出: “一个人的成功,15% 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提高人际

8、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重要的发展任务,人际关系适应,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辅导员是重要的向导,要学会主动交往。你要主动接近和请教,与他们多联系。 大学生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既要有独立的思考,又要参考其他长辈、同学的意见,尤其是老师的意见。大学往往把老师叫做导师就是这个意思。,班级、寝室同学关系,由于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因此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表现在: 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不同。 大学个个出类拔萃,互相不服。 生活方式、习惯不同。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真心对待同学,就是为自己打开了通向不同世界的大门。,大学生不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优化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平等、尊重原

9、则:与人交往的第一个原则 2、真诚、信用原则:真诚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真诚的体现。 3、互助、互利原则:彼此都既有所“施”也有所“爱”,互助是以情感和理智为交流的起点的,通过互助,得到的是身心上的满足,而不仅仅 是物质上的满足。 4、相互沟通原则 5、宽人、宽己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体的素养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 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 聪颖、爱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乐于助人。 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并且有谦逊的品质。 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但不

10、尖酸、刻薄。 温文尔雅、端庄、仪表美。,情绪适应,面对新的社会情境。个体能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既满足社会情境要求又达成自身的需要。使个体的心理行为与环境要求相协调。,群体活动与情绪调节,情绪适应是新生整个社会生活适应的调节剂,也是整个适应状况的集中反应。 情绪适应良好的新生,整体生活是积极、开朗、乐观的,经常体验到正性情绪较多。与之相反,情绪适应不良的新生,会表现出消极、压抑、悲观,感受到的负性情绪较多,他们的焦虑、悲伤、愤怒等情绪比快乐、自豪、幸福感等正性情绪多。,管理情绪的原则:,1)时常保持对自身情绪状态的觉察,了解它的成因与活动状态 2)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

11、 恰当宣泄不良情绪 3)在任何情景中,对情绪有恰当的定义。 4)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欣赏,少抱怨 5)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全力以赴去实现,多自我激励 6)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之所在,就应坚持,相信自己,而不要因他人的错误而跟自己过不去 7)莫让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多留一些弹性空间,让自己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发现新的乐趣 8)与人坦诚相处,适当地开放自己,让他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校园生活适应,大学的校园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大学生发现、展示自己潜能,培养社会生活能力的大舞台。,我国的高校一般都分布在大、中城市,不但有发达便利的交通,高速发展的经济、现代化的文化生活

12、方式。而且是世界先进文化的集散中心,各种时尚、新的思潮都能在这里及时地表达和展现。为大学生的观察、学习、思考、实验,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和途径。,有许多新生能积极发挥他们的个人才能,比如: 钢琴、围棋、摄影、绘画等才艺。因此,这些大学新生一进学校,就被各种迎新活动、社团活动所吸引,使得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和展示,并主动参见各种活动,结识新朋友,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充实而愉快。,因此,大学生活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尝试,学会开放自己,信任他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扬长避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有人说: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祝同学们,在大学里生活得快乐而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