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叉穴的原理及针法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080962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叉穴的原理及针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叉穴的原理及针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叉穴的原理及针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叉穴的原理及针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叉穴的原理及针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叉穴的原理及针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叉穴的原理及针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叉穴的原理及针法,甘肃中医药大学 张浩楠 张健强,大叉穴的定位及原理,大叉穴的针法及作用,病案分析,01,一、二掌骨之间结合部分叉口的位置。掌背和掌面中间的分界线处。,大叉穴的定位,01,主要是运用“取象比类”的原理。 把拇指和食指叉开放在桌面上,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人分开两条腿站在地上。我们有这样一个概念后,我们再观察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以及他们两个之间凸起的部分,这个位置相当于人体的腹腔和胸腔,在灵骨穴对应的位置相当于胸腔的最高处,合谷穴对应的位置相当于人体的中脘附近。而大叉穴的体表定位大概位于这个人体的会阴穴附近。 这种取穴的方法既不是取督脉也不是取任脉而是中黄之脉,密宗里面叫做中脉

2、,从头顶到百会穴一直到会阴,中间这条气脉就是中脉。,大叉穴发现的原理,01,把两只手举起来,两只手的大拇指相对,食指相对。可以看出这个形状像一个“口”的形状。在这个口唇的形象中,我们取的大叉穴非常接近于地仓穴,而灵骨穴接近颊车穴附近,我们说的“面口合谷收”,在这个印象取穴的体系中都可以解释,所以大叉穴治疗面瘫是非常好的穴位。,02,大叉穴的针刺手法,针法操作过程过需要注意八个字:徐入徐出、轻捻轻转。 在大叉穴整个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注意两个元素:进退、左转右转。手法要求要及其轻柔。进针时针尖透过合谷穴,对准桡动脉掌浅肱分支搏动处进针,针尖抵达灵骨穴附近。 针刺大叉穴选取的针规格 0.12*40mm

3、的针,在临床上操作大叉穴更加有效。 在针刺过程中要注意病人的呼吸,运用针法手法时要在病人呼气的过程中进行。吸气过程中交感神经处于工作状态,呼气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处于工作状态,而副交感神经工作时人体是最放松、最不警惕的状态,这时身体最容易接纳,这时我们用最轻柔的手法就会带来后面的一系列气化反应。,02,大叉穴的临床作用,大叉穴有导气通滞,温阳的作用。 还用于中风后遗症、腰疼、腿疼、肩周炎、头痛、畏寒、尺神经损伤、颈椎病、末梢神经炎、胃病、郁证等疾病的治疗,03,病案分析,牛景枝,女,40岁,两周前来诊,因“月子”期间出门遇大雪着凉引起右半侧身体疼痛,遇冷加剧,多年治疗不愈。开始用“八关大刺”和内承

4、浆淤络刺血治疗三次后,症状减轻,今天来诉:遇冷后仍有腰酸和右肩部的不舒,诊脉左尺沉细无力,右寸桡侧略弦。,右手虎口进针,针尖朝向灵骨穴处的小动脉搏动处,进针后配合病人呼吸捻针,吸气时顺时针捻转一周,呼气时逆时针捻转一周,约捻转十来周;又针脐针的巽位(针尖朝向右侧肩关节),找到“如鱼吞钩”的深度后留针。约七八分钟后,病人自述:小腹部有一个气团旋转,有几分钟非常明显,然后觉得气从小腹往右肩部冲击,像水波的涟漪一样一圈圈向右肩荡去,力量很大,右肩有跳动感,并且有气感往右臂走,之后气感 又从右臂沿着右侧躯干一直下到右腘窝上面约两寸处,同时这个地方也有跳动感。以上的针感交替出现约四十分钟,之后针感基本消失后起针。病人觉全身舒适感, 腰部和右肩部的不适完全消失,没有汗出,诊脉小臂皮肤发热,右寸桡侧弦边消失,左尺比针之前有力。,谢谢观看Q&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