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实验室检查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079132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实验室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传染病实验室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传染病实验室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传染病实验室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传染病实验室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实验室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实验室检查(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叶 英,分为甲类(2)、乙类(25)、丙类(10),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类传染病原有23种,新增2种,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实验室资料:对传染病诊断具有特殊意义,传染病的诊断,具备三要素:,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有病原学方面资料可明确诊断, 一般检查: 三大常规、生化检查 病原学方面资料: 病原体的检出: 直接检出,分离培养 分子生物学检测特异核酸: 分子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 特异性抗体检测 特异性抗原检测 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免疫球蛋白测定 3. 其他: 内镜检查、影像检查、活检,实验室检查,

2、1. 一般检查:(4项),WBC :流脑、猩红热等细菌性传染病 出血热、乙脑 WBC :病毒感染、原虫感染 伤寒、布氏杆菌病 嗜酸粒细胞:蠕虫感染 嗜酸粒细胞:伤寒、流脑 异型淋巴细胞:见于出血热、传单, 血常规,蛋白尿、RBC、管型、少量WBC:钩体病 蛋白尿、膜状物、管型、RBC、融合细胞:出血热,1. 一般检查:(4项), 尿常规, 大便常规,RBC+WBC: 菌痢、肠阿米巴病(少量WBC) 水样便,粘液便:病毒性或大多数细菌性肠道感染, 生化,病毒性肝炎等,2. 病原学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 检材:血、尿、脑脊液、骨髓、皮疹吸取液等 采集标本注意病程阶段、是否应用抗生素 标本保存与运送时

3、间 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螺旋体、真菌 动物接种、组织培养:立克次体、病毒,病原体直接检出 血液、骨髓涂片:检疟原虫 (显微镜、肉眼) 大便涂片:寄生虫卵、阿米巴等,注意点,方法,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杂交:利用探针检出特异性病毒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PCR): 可将DNA扩增100万倍以上 逆转录PCR(RT-PCR):检测RNA病毒核酸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用于组织细胞中原位检出低 拷贝DNA、RNA序列。,4. 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 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4倍以上升高 意义 4倍以下升高提示回忆反应 近期感染:IgM型抗体阳性 凝集反应(肥达氏反应) 补体结合:病毒感染 免疫荧

4、光:快速诊断 酶链免疫吸附测定: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方法,用已知Ag/Ab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相应Ag/Ab,特异性抗原检测 诊断意义较抗体可靠;方法多样。 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亚群检测: CD4, CD8等:艾滋病 免疫球蛋白测定 降低者见于先天性免疫缺损 升高者见于慢性肝炎、黑热病、艾滋病等, 内镜 : 纤维支气管镜:艾滋病肺孢子虫病 结肠镜:菌痢、阿米巴 影像学检查:X光、超声、CT、MRI 活检,5. 其它检查,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3亿 10%,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每年近30万人死于肝炎或肝癌,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HAV感染

5、率约80% HCV感染率约7 HDV感染率在HBV感染者中约10 HEV感染率约18,黄热病毒(YFV) EB病毒(EBV) 巨细胞病毒(CMV) 单纯疱疹病毒(HSV) 风疹病毒(RV),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它们均非嗜肝病毒,可通过特异的Ag/Ab来检测,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HEV(戊),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输血传播病毒(TTV) SenV,病毒性肝炎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的一组传染病。,5种嗜肝病毒的病原学特点,一、甲型病毒性肝炎,甲 肝,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病

6、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急性感染指标,一般持续8-12周,少数6月,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可长期存在,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 肝,HBV属嗜肝DNA病毒科,1. HBV形态结构,A: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B: 丝状颗粒,C: 小球形颗粒,Dane颗粒-病毒复制的主体,HBsAg,HBcAg,HBV DNA,DNAP,(外膜蛋白),2. HBV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C,pre-c,X,HBV DNA 3.2 kb,乙 肝,pre-S1 pre-S1蛋白 pre-S2 pre-S2蛋白 S HBs

7、Ag pre-C HBeAg C HBcAg P DNAP X HBxAg,编码,HBsAg,pre-S2,pre-S1,乙 肝,3.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1)HBsAg,出现时间:HBV感染后1周12周,持续时间:,急性肝炎:1-6周,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曾用名:HAA、澳大利亚抗原, 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 基因,整合,肝细胞 DNA,持续表达,HBsAg,乙 肝,HBsAg 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新疆、西藏、内蒙等,乙 肝,(2)抗-HBs,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

8、窗口期: HBsAg已消失,抗-HBs未出现, 只检出抗HBc和抗HBe,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 抗-HBs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 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乙 肝,(3)HBeAg,从前C基因开始编码的蛋白质经加工分泌到细胞外即为HBeAg,HBV C基因,前C区,C 区,前C / C 蛋白,HBeAg,HBcAg,表 达,切割、加工,分泌到细胞外,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乙 肝,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率为92%左右, 在慢性乙肝中HBeAg是重要的免疫耐受因子,

9、乙 肝,(4)抗-HBe, 出现时间: HBeAg消失后, 常伴DNA阴转,ALT正常,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在部分抗-HBe阳性者中,DNA仍阳性,ALT异常,HBeAg阴性 - 前C基因变异(G1896A),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干扰素疗效差,HBeAg阴性的慢乙肝,(5)HBcAg,乙 肝,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 肝组织免疫组化技术: 可检查肝细胞内HBcAg,(6)抗-HBc,抗HBc-IgM:是HBV急性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标志,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高滴度亦提示病毒活动,可终身阳性,(6)HBV DNA,是

10、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证据,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PCR法,(7)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乙 肝,(8)HBxAg:,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乙 肝,介绍三个概念:, “两对半”, 血清转换:HBeAg消失,出现HBeAb HBsAg消失,出现HBsAb, “转阴”,常用指标:HBsAg血清转换-金牌 HBeAg血清转换-银牌 HBV DNA阴转-铜牌,三、丙型病毒性肝炎,丙 肝,丙肝是经济发达国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1991年归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1

11、. HCV形态,5NC,3NC,C,E1,E2/NS1,NS2,NS3,NS4,Ns5,2. HCV基因组结构,两侧为5和3非编码区,中间为ORF 。ORF依次为:C(核心蛋白区,高度保守)-E1- E2NS1(包膜蛋白区,极易变异)-NS2-NS3-NS4-NS5(非结构蛋白区),NS3蛋白具有强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HCV RNA全长约10 kb,HCV基因型:10个,我国以1b型为主,丙 肝,3. HCV的抗原抗体系统,血清中HCVAg含量低,目前尚无法检测。,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为病毒感染标志,HCV-RNA:是病毒复制及传染的直接标志, 但体内病毒含量较低,需反复检

12、测,四、丁型病毒性肝炎,丁 肝,HDV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HBV的辅助才能复制。,1. HDV形态:,又称因子,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在细胞核内HDVRNA无需HBV辅助而能自行复制, 在血液中表面包裹HBsAg,丁 肝,2. HDAg和抗-HDV,HDAg最早出现,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抗HDV-IgM:早期感染标志 抗HDV-IgG:既往感染的标志,HDV-Ab不是保护性抗体,HDV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依据,HD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戊 肝,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HEV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 有2个以上的基因型。, 抗-HEV:,抗HEV-IgM:是近期内HEV

13、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抗HEV-IgG:HEV感染后可长期存在,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HEVAg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血清中检测不到。,HEVRNA是HEV感染最直接依据,但持续时间不长,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一、血象,急性肝炎:WBC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 慢性肝炎、肝硬化:WBC和BPC,二、血清生化检查,1. 血清酶测定,(1)丙氨酸转氨酶(ALT/GPT),分布:肝肾心肌肉 意义:反映肝功能的最常用指标 血清ALT升高程度与肝损伤程度不平行,(2)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 AST明显升高者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严重,ALT 胞浆内 AST 线粒体(80%)和胞浆(20%)内,(

14、3)-GT和ALP (AKP), 两者均是反应胆汁淤积的指标,-GT 肝炎活动期,梗阻性黄疸时可显著升高 ALP 同上,儿童亦可明显升高。,肿瘤时两者亦可出现显著升高,2. 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水平可反应肝细胞损伤程度 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对判断黄疸性质 有一定帮助: 肝细胞性黄疸:DB与IB同比例升高 梗阻性黄疸或胆汁淤积时:DB 60%TB,3. 甲胎蛋白(AFP),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可升高 重型肝炎:可升高,病情好转后降低 诊断PHC:500 ng/ml,4周以上 200500 ng/ml,8周以上,4. 白蛋白、球蛋白, 白蛋白下降多见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球蛋白升高

15、多见于慢性肝炎病毒的感染,5. 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和PTA可以敏感地反应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Vit K依赖性凝血因子:、 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 因子半衰期最短 PT主要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中、等活性,正常值:PT 1216秒,PTA,303,PT 8.7,100% (80%100%),PTA 20%时可自发性出血,10%时预后恶劣,淤胆,维生素K纠正试验,与肝细胞坏死严重性相关的实验室指标,血清胆红素: 升高程度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正相关 PTA: 降低程度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正相关 血清白蛋白: 降低程度与坏死程度正相关,慢性肝炎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项 目 轻 度 中 度 重 度 ALT或/或AST(IU/L) 正常3倍 正常3倍 正常3倍 胆红素(Bil)(mol/L) 34.2 34.3-85.5 85.5 白蛋白(A)(g/L) 35 35-32 32 A/G 1.4 1.4-1.0 1.0 电泳r球蛋白(rEP)(%)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