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安全培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077744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气安全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氨气安全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氨气安全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氨气安全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氨气安全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气安全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气安全培训(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氨气安全知识培训,6.3重大液氨泄漏引发火灾事故,2013年6月3日6时,吉林省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液氨泄漏,引发爆炸,上午10时火势基本被控制,仍有大量浓烟冒出。截止6月3日20时,已造成120人遇难,70多人受伤。据现场医务人员介绍,受伤致死的原因有烧伤,氨气中毒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氨气中毒引发的呼吸道水肿。,液氨的理化性质,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的氨。液氨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且具有腐蚀性、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率相当高。 相对分子质量 17.031 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

2、.771g/L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 临界点:133摄氏度,11.3At 蒸汽压 506.62kPa(4.7) 熔点 -77.7;沸点-33.5 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 相对密度(水)0.82(-79) 相对密度(空气)0.6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 化学式 NH3,1).致病机理 为了证明空气中低浓度的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专家们监测了在接触 3-13 毫克/立方米浓度的氨的室内环境中工作的工人们,历时 8 小时,每组 10 人,与不接触氨的健康人比较,发现接触 13 毫克/立方米的人,尿中尿素和氨含量均增加,血液中尿素则明显增加。 2). 感染症状 轻度吸入氨中毒

3、变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导致,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变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气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轻重不同。 严重吸入氨中毒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堵塞,引发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发肺水肿。 3). 爆炸特性:空气中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氯混合易发生爆炸。 4). 对环境影响: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气体、土壤、大气可造成污染。,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液氨/ 液体无水氨( Anhydrous Ammoni

4、a, Liquefiedunder Pressure) 作为工业原料或制冷剂, 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2006 年我国液氨产量为990.6万吨, 从整体产量上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大国。 液氨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独特理化性质和泄漏状态下的事故特征迫使人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及加强管理。,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常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 有强烈的明显刺激性恶臭味。 氨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标准状态下氨沸点- 33.33 , 熔点-77.7 。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标准状况下为0.771g/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 。 氨容易被液化, 在1 个

5、大气压下把氨冷却到-33.4 , 或在常温下加压到78 大气压, 氨就能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液氨密度约为639g/ cm3, 液氨同样也容易气化, 降低压力就急剧蒸发, 并吸收大量的热。 引燃温度():651 。,液氨物理特性,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液氨危险性,液氨按照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属于第2.3类-有毒气体。,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 氨气属于类轻度危害气体, 人群暴露在含有一定浓度NH3 的环境下可能发生中毒事故。 液氨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6、液氨一旦泄漏在室外条件下可马上形成气态氨气,氨气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所以具有燃烧爆炸危险性。另一方面, 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 其危险性会更高。 爆炸下限%(V/V):15.7,爆炸上限%(V/V):27.4,液氨危险性,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液氨危险性,氨易溶于水, 1 体积水可溶解700 体积氨, 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 氨水密度小于水, 其密度随所含氨的浓度增大而减小( 这与酒精类似) 。 氨的水溶液呈碱性, 氨水是不燃烧、无爆炸危险的液体。 国外有时将含氨大于50% 的溶液当作液氨处理, 而氨溶液中含氨大于35%而小于等于50% 的溶液被视为氨水。 在

7、正常条件下, 从氨水中分离的氨气同样具有强烈的气味、有毒、有燃烧和爆炸危险, 但显然, 液氨比氨水更具危险性。,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液氨危险性,当处于一定温度和压力状态下的液氨发生泄漏时, 会在泄漏出口附近位置处发生闪蒸( Flash) 物理现象, 因此液氨的泄漏具有气液二相流特征。 泄漏出的氨蒸气和非常细小的氨液滴混合物将在空气中悬浮并在空气中扩散, 形成微小液滴;若此时在泄漏点近场没有遇到障碍物, 该混合物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将不会在空气中迅速下沉至地面,具有重气特征。,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液氨危险性,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液氨危险性,某一圆柱形竖立压力储罐内直径为1.6m,高4.78m,

8、 内装液氨5000kg, 泄漏口为圆形短管或阀门( 泄漏尺寸分别取直径10mm、50mm 和全断面100mm) , 泄漏口位于储罐底部水平面上方20cm 位置处。泄漏发生在开放空间, 风速为3m/s。,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液氨危险性,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液氨危险性,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

9、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燃爆危险:易燃,有毒,具刺激性。,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

10、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

11、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氨气的危险特性及用途,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12、。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一)、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二)、液氨中毒处置 1、毒性及中

13、毒机理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2、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1)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A.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B.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C.严重吸人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

14、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3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三)急

15、救措施 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2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

16、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接触控制、个体防护,3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施: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注意: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液氨防护措施,一、有关氨的基本概念 氨有无水氨和含水氨之分。前者属于低压液化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