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苏教出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课教学教育资料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07480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度苏教出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课教学教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度苏教出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课教学教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度苏教出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课教学教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度苏教出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课教学教育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度苏教出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课教学教育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度苏教出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课教学教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苏教出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3课教学教育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教学准备歌曲、PPT。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引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本来是一首歌词,请大家跟着老师来写课题。齐读

2、课题,读出“荡”的悠然和自在。 2.简介乔羽后告诉孩子们歌词描写的是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欢乐情景。介绍北海,欣赏图片,特别突出“白塔”,感受景色之美。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自己喜欢的词句用“!”标记、不理解或有疑问的用“?”标记、觉得很重要的“”标记。2.划分小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节的划分提示,最后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这就是“反复”。3检查自学情况。(1)正音。白塔 倒映 四周 环绕 绿树红墙 轻轻 洒水 悄悄 愉快安排 推开 凉爽 飘荡 亲爱(2)结合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3)学生交流,识记生字。(4)练写生字,书上描红,评价。鼓

3、励孩子用钢笔写字。3.指导看图。(1)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四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2)教师引导孩子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小组交流。4.朗读课文。(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齐读每节的最后一句话,感受歌词的韵律美。(2)说说每个小节讲的是什么。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和生活经验感受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四、作业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朗读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 1.听写字词。2.指名朗读课文,齐读反复句,再次感受歌词的韵律美。二

4、、精读感悟: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思考这里描写了哪些景物?(2)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用朗读表达感受到的色彩美、景色美。“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孩子们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

5、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引导学生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学生回答,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2学习第二小

6、节。(1)指名读第二小节。(2)理解诗句意思。“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3)“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7、,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训练拟人句。(4)指导朗读。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3.学习第三小节。(1)指名读第三小节。(2)理解诗句意思。“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祖国、父母、老师.)(3)交流感激之情如何回报?结合生

8、活经验展开,引向平时的待人接物、礼仪教育。(4)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教师提醒孩子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4.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谈谈学文感受。5.总结全文,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三、指导背诵.1.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2.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3.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4.同桌互背练习。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

9、下游玩的欢乐情景。五、作业:1.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2.朗读课文,做到流利、有感情。背诵课文。备注栏:备注栏:教学反思: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认识二会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会用“家家户户”造句。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古诗,初步了解古诗意思。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

10、、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2、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好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边写边讲解,齐读。3、看到“佳节”这个词,我们的心情一般都会(高兴),为什么?是呀,好的节日总是让人很开心的。4、但是,唐代有位诗人在某一个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5、读题目。6、这句诗你在哪儿见过吗?二、初解古诗1、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一读诗:(1)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2)指名读(3)齐读3、二读诗:(1)请你再次自己读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读不懂的又是什么?(2)指名交流。(3)解决:

11、“佳节”是重阳节(九月九日)。 “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着它可以祛邪避灾。它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不懂处:你很会读书,很爱思考。大家都很会读书,那让我们一起带上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看看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在故事中你一定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了解。)4、过渡:在全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感叹,让我们下节课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会对诗有更多新的感受。三、学写生字四、作业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朗读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12、一、复习导入1、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课文就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思亲)板书:思念亲人4、师过渡:为什么王维此时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他思念的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明确要求。2、出示词语,朗读正音。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登高远眺 欢聚 佳节独在异乡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思念 倍思亲三、诗文对照,读中解疑。(一)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王维思念起自己的亲人?读后讨论。(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

13、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3、指导感情朗读第一段。你觉得离开家乡两年的王维心情怎样?你离开过你的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吗?你的心情如何呢?你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齐读。(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师引读:这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重阳节是个怎样的景象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重阳节景象的句子。指名读。边出示句子。2、大家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样一个节日吗?生说(师适当补充:人们会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吃团圆饭、插茱萸等)课件演示。其间配上欢快热烈的中国民族音乐。3、师:我们可以感觉到重阳节是一个欢乐、美好、团圆的节日,难怪大家要称重阳节这样的节日为“佳

14、节”了。4、你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情景吗?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通过你们的朗读,让大家都仿佛沉浸在这热闹的“佳节”气氛中了。5、是啊!到了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兴高采烈的,非常高兴。出示“兴高采烈”指名解释“兴高采烈”的意思。读文中句子。出示例句:重阳节到了,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划船(做游戏)。根据提示造句:(谁)兴高采烈地(做什么)。(谁)玩(什么)玩得兴高采烈。指名造句。6、但就在大家在大街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的同时,一位少年,孤独一个人,站在这热闹的街市中,他便是15岁就离开家乡和父母的王维。课件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自由读,体会王维此刻的心情。 7、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进行说话。出示:在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王维却孤身一人,所以他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王维却孤立街头,所以他在家家户户合家团聚之时,王维却形单影只,所以他这正是,师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8、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