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课件教材汇总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07280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课件教材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课件教材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课件教材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课件教材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课件教材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课件教材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课件教材汇总(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我的祖国第一课时我的中国心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游子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知识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通过找旋律和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很好的了解歌曲的结构。 3、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验歌曲中的情绪情感变化,抒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能很好的体会歌曲中的爱国情怀,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很好的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怀。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教学难点:歌曲感情的处理,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用具:蓝牙发送、接收设

2、备、音箱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情感为主。以问答方式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判断;使用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并通过对比两个乐段结束句的不同,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整节课以情贯穿其中。 教材分析: 我的中国心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 1984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深深的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深情诉说,刻画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歌曲结构为A+A+ B +A曲 式结构。A 段6-3五声音阶结构的旋律给人一种深沉平稳抒情的感觉。B 段的两

3、个乐句以模进的形式产生高潮让人心潮起伏,思乡之情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又回到A 段的平静。结束句提高八度音高来表达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 教学过程:一、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1.导入新课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轻声播放我的中国心音乐。)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和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 学生从中感受华人华侨们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3、再听歌曲,找出第一乐句的旋律(前两行)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次)。每次出现是不是一样的?哪里不一样?4、学生演唱一、

4、二、四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和有变化的乐句, 并对声音进行要求指导(第四乐句在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结尾的音高有变化)。告诉学生把相同的一、二乐句用A 表示,把有变化的第四乐句用A表示,剩下的第三乐句用B 表示,所以我们这首歌的节构就是A+A+ B +A的结构。(设计 意图: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并通过找旋律、唱旋律、进行旋律的对比,让学生能清晰准确的了解歌曲的结构和很好的感受、体会音乐 中的情感。) 5、学生分别读一、二、四乐句的歌词,找出几个最能体现华侨们爱国的词进行分析。如:“烙上”、“不管怎样”。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华人华侨们那种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和深深的爱。分别给一、二

5、、四乐句加上歌词进行演唱,词曲结合,让学生体会怎样演唱才能表达出海外赤子们的心声。老师范唱第一句和第四句结尾,让学生很好的体会第四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和第一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的感情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设计意图: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更深刻的体会歌曲的情感)6、教师范唱全曲,学生轻声跟唱,感受第三乐句的情绪。(设计意图: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7、学生跟

6、琴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注意演唱方法及歌曲情感的处理。(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整体感受和表达歌曲的情绪)8、介绍歌曲及演唱者张明敏。张明敏(1956 年9 月),香港著名歌手,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爱国歌手之称。其演艺事业始于 1979 年。 1983 年2 月,张明敏受到香港青年联合会的邀请而录下我的中国心。1984 年张明敏在该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袁德旺的邀请下再次演唱此曲,凭 此曲成名。除此之外,张明敏流行的民歌有中华民族、我的中国心、我是中国人、外婆的澎湖湾等。9、欣赏张明敏 84 年春节晚会上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情感。(设计意图:张明敏就是一个海外赤子

7、,通过对他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了解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通过欣赏他演唱的歌曲,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一个真正的海外赤子是用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的。)10、跟伴奏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感情处理。(设计意图:学生对祖国热爱与赞美的情感的释放)二、欣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第二课时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一、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小平?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小平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

8、春天,邓小平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小平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二、欣赏春天的故事三、欣赏东方之珠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补充段的单二

9、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4、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第三课时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学目标:1、能

10、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并能背唱这一首歌。2、通过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念故乡片段,提问: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由谁作曲?是哪一部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二、学唱歌曲念故乡1、简介:念故乡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作曲,选自其著名的“自新大陆”第二乐章。自新大陆交响曲在美国纽约首演一举成功,轰动美国,从此名扬世界,其中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更为人们喜爱。德沃夏克的学生将这首曲子填词成独唱回家去,风行美国,流传全世界。在我国被译作念故乡。2、聆

11、听范唱,感受歌曲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3、全体学生视唱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4、唱词。注意唱出歌曲力度的变化。理解、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思念故乡、痛恨侵略者、愿为民族解放献身的情感。三、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1、介绍德沃夏克(音响一组配乐画像)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

12、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其中第二乐章

13、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2)唱a主题,讲故事(1)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演唱并感受一下。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

14、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3)听辨b主题(音响旋律)是何种乐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是否相同?(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4)演唱、比较c、d两个主题(两个主题和问题)听两个主题的录音。讨论、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念两主题的节奏;对比旋律时,教师演唱c主题,学生演唱d主题;讨论、比较。主题节奏旋律调式情绪c主题紧密、多三连音旋转型大调激动d主题较宽、多切分音平稳小调回忆、期待4、完整欣赏由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音响)1要求: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

15、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2观看录像。(音响)3讨论乐曲的结构和自己的感受。(1)请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乐曲结构;(2)(音响)结构图,并讲解;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图复三部曲式(3)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你自己有何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现作者对新大陆的印象,又表达了他身处“新大陆”,对遥远祖国的思念,还表现他对美国黑人、印第安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5、布置课外作业:试为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填写新的歌词。当你认为满意之后,唱给家里的亲人们听。六、小结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学唱了歌曲念故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第四课时 唱歌一个妈妈的女儿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