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八章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072148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第八章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测量学第八章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测量学第八章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测量学第八章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测量学第八章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学第八章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第八章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教学要点,一、教学内容 (1)图纸的准备,坐标格网的绘制,控制点的展绘; (2)视距测量; (3)地形图的测绘; (4)数字测图的基本内容。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视距测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地形图的测绘; (2)难点 地形图的测绘。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图纸的准备,坐标格网的绘制,数字测图的基本内容。 (2)掌握视距测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地形图的测绘。,第一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一、图纸的准备 测绘地形图的图纸,以往都是采用优质绘图纸。为了减小图纸的变形,将图纸裱糊在锌板、铝板或胶合板上。作业单位多采用聚纸薄膜代替绘图纸。 聚纸薄膜是一面打毛的半透明图纸,

2、其厚度约为0.070.1mm,伸缩率很小,且坚韧耐湿,沾污后可洗,可直接在图纸着墨,复晒蓝图。但聚纸薄膜图纸怕折、易燃,在测图、使用和保管时应注意防折防火。 对于临时性测图,应选择质地较好的绘图纸,可直接固定在图板上进行测图。 二、坐标格网的绘制 为了精确地将控制点展绘在测图纸上,首先要在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cm10cm的直角坐标方格网。绘制坐标格网的方法有对角线法、坐标格网尺法及计算机绘制等。另外,有一种印有坐标方格网的聚纸薄膜图纸,使用更为方便。,第一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三、控制点的展绘 根据平面控制点坐标值,将其点位在图纸上标出,称为展绘控制点。 控制点展绘后,应进行检核,用比例尺在图

3、上量取相邻两点间的长度,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其差值不得超过图上的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第二节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是用望远镜内的视距丝装置,根据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一般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虽然精度较低(普通视距测量仅能达到1/2001/300的精度),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所以视距测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形测图中。,第二节 视距测量,一、视距测量原理 视距测量所用的仪器主要有经纬仪、水准仪和平板仪等。进行视距测量,要用到视距丝和视距尺。视距丝即望远镜内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下两根短丝,它与横丝平行且等距离,如图8-3所示。视距尺是有刻划的

4、尺子,和水准尺基本相同。,第二节 视距测量,1视线水平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公式 如图8-4所示,在A点安置经纬仪,在B点竖立视距尺,用望远镜照准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视线与尺子垂直。如果视距尺上M、N点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上的两根视距丝m、n处,那么视距尺上MN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用l表示。 在图8-4中, 为上、下视距丝的间距, 为视距间隔,f为物镜焦距,为物镜中心到仪器中心的距离。由相似mFn和MFN可得 即 因此,由图8-4得,第二节 视距测量,第二节 视距测量,令 ,则有 (8-1) 式中 K视距乘常数,通常K=100; C

5、视距加常数。 式(8-1)是用外对光望远镜进行视距测量时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对于内对光望远镜,其加常数C值接近零,可以忽略不计,故水平距离为 (8-2) 同时,由图8-4可知,A、B两点间的高差h为 (8-3) 式中 i仪器高(m); v十字丝中丝在视距尺上的读数,即中丝读数(m)。,第二节 视距测量,2视线倾斜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公式 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必须使望远镜视线处于倾斜位置才能瞄准尺子。此时,视线便不垂直于竖立的视距尺尺面,因此式(8-2)和式(8-3)不能适用。下面介绍视线倾斜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公式。 如图8-5所示,如果我们把竖立在B点上视距尺的尺间隔MN,

6、化算成与视线相垂直的尺间隔MN,就可用式(8-2)计算出倾斜距离L。然后再根据L和垂直角,算出水平距离D和高差h。 从图8-5可知,在EMM和ENN中,由于角很小(约34),可把EMM和ENN视为直角。而MEM=NEN=,因此 式中MN就是假设视距尺与视线相垂直的尺间隔l,MN是尺间隔l,所以,第二节 视距测量,将上式代入式(8-2),得倾斜距离L 因此,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8-4) 式(8-4)为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 由图8-5可以看出,A、B两点间的高差h为: 式中 h高差主值(也称初算高差)。 (8-5) 所以 (8-6) 式(8-6)为视线倾斜时高差的计算公式。,第

7、二节 视距测量,二、视距测量的施测与计算 1视距测量的施测 (1)如图8-5所示,在A点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在B点竖立视距尺。 (2)盘左(或盘右)位置,转动照准部瞄准B点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算出尺间隔l。 (3)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并计算垂直角。 (4)根据尺间隔l、垂直角、仪器高i及中丝读数v,计算水平距离D和高差h。,第二节 视距测量,2视距测量的计算 例8-1 以表8-1中的已知数据和测点1的观测数据为例,计算A、1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1点的高程。 解 表8-1为视距测量记录计算表。,第二节 视距测量,三、视距测量的

8、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1用视距丝读取尺间隔的误差 读取视距尺间隔的误差是视距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因为视距尺间隔乘以常数,其误差也随之扩大100倍。因此,读数时注意消除视差,认真读取视距尺间隔。另外,对于一定的仪器来讲,应尽可能缩短视距长度。 2垂直角测定误差 从视距测量原理可知,垂直角误差对于水平距离影响不显著,而对高差影响较大,故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定高差时应注意准确测定垂直角。读取竖盘读数时,应严格令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对于竖盘指标差的影响,可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垂直角平均值的方法来消除。,第二节 视距测量,3标尺倾斜误差 标尺立不直,前后倾斜时将给视距测量带来较大误差,其影响随着尺子倾斜度

9、和地面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标尺必须严格铅直(尺上应有水准器),特别是在山区作业时。 4外界条件的影响 (1)大气垂直折光影响 由于视线通过的大气密度不同而产生垂直折光差,而且视线越接近地面垂直折光差的影响也越大,因此观测时应使视线离开地面至少1m以上(上丝读数不得小于0.3m)。 (2)空气对流使成像不稳定产生的影响。这种现象在视线通过水面和接近地表时较为突出,特别在烈日下更为严重。因此应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尽可能避开大面积水域。 此外,视距乘常数K的误差、视距尺分划误差等都将影响视距测量的精度。,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在地形图测绘中,决定地物、地貌位置的特征点称为地形特征点,也称碎部点。测

10、绘地形图就是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 一、碎部点的选择 碎部点的正确选择,是保证成图质量和提高测图效率的关键。现将碎部点的选择方法介绍如下: 1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地物特征点主要是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如房屋的房角,围墙、电力线的转折点、道路河岸线的转弯点、交叉点,电杆、独立树的中心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可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时均应表示出来;在地形图上小于0.4mm,可以用直线连接。,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2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地貌特征点应选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和山谷的地形变换处、

11、山坡倾斜变换处和山脚地形变换的地方。 此外,为了能真实地表示实地情况,在地面平坦或坡度无明显变化的地区,碎部点的间距、碎部点的最大视距和城市建筑区的最大视距均应符合表8-3的规定。,表8-3 碎部点的最大间距和最大视距,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二、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就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测绘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记其高程。然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绘出地形图。具体施测方法如下: 在一个

12、测站上的测绘工作步骤: 1安置仪器 如图8-7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经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并记入碎部测量手薄表8-4。后视另一控制点B,安置水平度盘读为000,则AB称为起始方向。 将小平板安置在测站附近,使图纸上控制边方向与地面上相应控制边方向大致一致。并连接图上相应控制点a、b,并适当延长ab线,则ab为图上起始方向线。然后用小针通过量角器圆心的小孔插在a点,使量角器圆心固定在a点。,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2立尺 在立尺之前,跑尺员应根据实地情况及本测站测量范围,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然后依次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现将视距尺立于1点上。 3观测 观测员

13、将经纬仪瞄准1点视距尺,读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同法观测2、3、各点。在观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其归零差不应大于4。否则,应重新定向。 3记录与计算 将观测数据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逐项记入表8-4相应栏内。根据观测数据,用视距测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程,填入表8-4相应栏内。在备注栏内注明重要碎部点的名称,如房角、山顶、鞍部等,以便必要时查对和作图。,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4展点 转动量角器,将碎部点1的水平角角值11400对准起始方向线ab,如图8-8所示,此时量角器上零方向线便是碎部点1的方向。然后在零方向线上,按测图比例尺根据所测

14、的水平距离75.7m定出1点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分米。同法,将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绘于图上。 5绘图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在测绘地物、地貌时,必须遵守“看不清不绘”的原则。地形图上的线划、符号和注记一般在现场完成。要做到点点清、站站清、天天清。 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自由图边(测区的边界线)在测绘过程中应加强检查,确保无误。,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三、增补测站点 地形测图时,应充分利用图根控制点设站测绘碎部点,若因视距限制或

15、通视影响,在图根点上不能完全测出周围的地物和地貌时,可以采用测边交会、测角交会等方法增设测站点。也可以根据图根控制点布设经纬仪视距支导线,增设测站点,为了保证精度,支导线点的数目不能超过两个,布设支导线的精度要求不得超过表8-5的规定。布设经纬仪视距支导线的方法简便易行,测图时经常利用。下面就这种方法予以介绍。 如图8-9所示,从图根控制点A测定支导线点1。经纬仪视距支导线法的具体施测步骤如下: (1)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对中、整平。用测回法测量AB与A1之间的水平角一测回,用量角器在图上画出a1方向线。 (2)用视距法测出A、1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1和高差hA1,概略定出1点在图上的位

16、置。,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3)再将经纬仪安置在1点上,在控制点A上立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1A和高差h1A。 (4)若往、返两次测得距离之差不超过表8-5规定时,取其平均值,按测图比例尺在方向线上定出补充测站1点。,表8-5 视距支导线技术要求,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四、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 (1)施测前应对竖盘指标差进行检测,要求小于1。 (2)每一测站每测若干点或结束时,应检查起始方向是否为零,即归零差是否超限。若超限,需重新安置为00000,然后逐点改正。 (3)每一测站测绘前,先对在另一控制点所测碎部点的检查和对测区内已测碎部点的检查,碎部点检查应不少于两个。检查无误后,才能开始测绘。 (4)每一测站的工作结束后,应在测绘范围内检查地物、地貌是否漏测、少测,各类地物名称和地理名称等是否清楚齐全,在确保没有错误和遗漏后,可迁至下一站。,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五、地物、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