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手术室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07192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手术室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4-手术室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4-手术室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4-手术室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4-手术室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手术室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手术室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手术室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一)科室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5)根据手术间配备足够数量的手术室护士。(6)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手术室核心制度重点是:人员进出管理制度(参观制度等: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接送转运安全、手术病人评估、手术病人和手术部位的核对、手术体位安全等;标本处制度

2、;手术器械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感染手术管理制度;接台手术管理制度;手术登记记录制度;其他还包括手术分级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手术器械及物品借用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物品进出和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等。(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3、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

3、理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1)制度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有停水停电。紧急手术绿色通道、急用手术器械处理、多台急诊手术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预案,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

4、进行考评。(二)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1)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执行规范的要求。 (2)应尽力使本专业患者从门诊、住院手术麻醉前,麻醉期间及麻醉后回访的具有连贯性。2、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患者家属或代理人沟通。创造和谐医疗环境。(1)科室应尽力向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2)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宗教信仰。(3)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价值和信仰,以及维护患者和家属权利。3、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科室应建立投诉渠道,并有专人负责处理投诉纠纷,并有记录及整改意见。4、患者评估。(1)手术室配合临床科室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病情评

5、估。(2)患者评估的结果应记录在相应病历记录中。(三)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1)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稍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作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3)手术室重点做好手术病人相关信息查对,手术用药用血查对,手术标本查对,手术过程中器械查对等,维护患者利益,防范医疗风险。2、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手术前的各项麻醉准备工作应全部完成。(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3)严格执行多部

6、门共同合作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工作流程。3、提高用药安全。病区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上报。4、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时间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1)建立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措施,并有处理流程或预案。(2)建立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3)认真实施有效的预防压疮护理。5、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1)医护人员应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科室应建立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有登记分析薄;重视临界事故。做好术后随访记录的登记。(四)急诊手术质量管理与持续改

7、进1、加强急诊手术室质量管理,保障急诊手术安全(1)设立独立的急诊手术书,急诊手术人员相对固定,独立排班。(2)急诊手术室能24小时满足临床需要。(3)急诊手术室应有具体的负责人,负责急诊手术室的质量控制。(4)急诊手术室记录控制符合手术室记录控制要求。(5)急诊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符合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要求。(五)手术室质量与持续改进1、做好手术室病人术前准备,严格执行患者术前评估和查对工作,规避手术风险。(1)手术室负责手术病人、手术间,手术人员的安排。择期手术接照手术类别、手术间洁净分级等要求。(2)择期手术应在术前一天送手术通知单,并做好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3)做好手术前病人的查对,包

8、括病人各种信息、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侧向,手术方式,输血全套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术中使用药物、病房带入的药物、X线片及术中标本的检验单等。(4)根据病情种类和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认真评估患者病情、手术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及手术在可能采取的治疗措施和准备器械物品。必要时运用压疮量表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2、无菌手术器械质量确认与数量的清点。(1)手术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完后,对手术台上所有的手术器械、敷料及特殊用物进行器械数量、化学指示卡与移植物标识的核对。(3)由手术护士、手术医师和麻醉师三方共同核对按照手术护理

9、单的器械栏目逐一进行核对记录并分别签名。对容易脱落的螺钉、螺帽分别登记。(4)器械台上摆放按安全,使用方便,便于清点及确保不易污染。(5)手术过程中增减的物品应及时清点记录,手术台上失落的物品,及时放于固定位置,以便清点。(6)进入体腔内的纱布物品,必须有显影标记。(7)关闭体腔前发现点数物品与术前数目不相符时,应及时告知手术医生并不得关闭体腔,认真查找。同时必须记录及分析发生的可能原因及改进措施。3、手术中用药和用血的查对。(1)根据医嘱用药,用药前严格按照“三查八对”原则执行。(2)手术过程中执行口头医瞩用药时要当场复述确认药品名称、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并做好记录。术后及时通知医生补开

10、医嘱。(3)手术台上有两种以上药物时应使用不同容器盛放并做好标记,以免混淆(4)取血者要认真核对取血单上病人的姓名、住院号、血型与病历是否相符和所取的血液的种类。(5)输血前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仔细核对输血相关信息。(6)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7)血袋在手术间保留至病人离开,注明科室、病人姓名及时间,送血库存放24小时。4、手术病人术中安全管理(1)术前病人的体位摆放正确,安全约束病人。(2)根据病人手术时间、受压部位、皮肤情况使用抗压软垫和其他防护措施。(3)全身麻醉病人术毕复苏期,予以适当约束,护士要在旁边守护,防止病人坠床摔伤。配合麻醉医师送病人

11、至复苏室。(4)严格按照操作技术规范使用电外科系统,正确选择负极板的种类和防置的部位。5、手术标本管理。(1)严格执行标本留取及送检的交接制度。(2)手术中切除的任何组织未经手术负责医师的许可不得遗弃或私自取走。(3)术中切下的组织碎石做好标记,防止弄错病人、弄错部位。(4)安全存放标本,确保标本不丢失、不变质、不毁损。(5)负责送标本的人员再次核对留取标本的名称、数量及登记情况,确定无误后送病理科.6、手术术后管理。(1)术毕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手术室工作区域内留有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的设施、仪器设备、物体表面、台面等进行清洁处理。(2)术后手术器械置于密闭箱内送消毒供应室统一管理,若在手

12、术室处置,则应按照相应处置验收标准执行。(3)手术后废物、废水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分类管理,标识清楚。(4)术后标本安全存放,由专人负责送检,并留取标本进行登记。(5)术后应对手术间各种监测及使用器械及设备进行检测,使其处于功能状态。(六)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1、加强手术室管理工作,为病员提供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及舒适的就医环境。(1)手术室环境整洁、安全、保持肃静,无大声喧哗。(2)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以便整洁,举止稳重,符合职业要求。(3)对待病人热情、礼貌、耐心、细心、协助解决各种身心问题。(4)护士长管理到位,工作有计划及总结,资料记录规范。(5)区域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标识清楚,

13、流程符合要求。 2、护理工作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流程和技术操作规程。(1)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按要求组织学习,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建立护理常规及时,护理常规有补充、有修改,体现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的持续改进。(2)护士知晓相关护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3)护士落实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4)护士有效落实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核心制度。(5)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按工作质量标准落实到位。3、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

14、能”。合格率达100%。(1)科室有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措施有落实,有记录。(2)。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大于100%。4、临床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根据病人的病情级别有效落实分级护理制度,确保病员的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科室有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措施有落实,有记录。(2)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达100%。4、手术室工作以病人为中心,设置符合效益原则,人力资源配置专业化:主动配合临床,保证临床工作需要;有效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确保病员的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

15、手术业务配合熟练,能满足临床需要。(2)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保护病人隐私。手术前实行告知义务。(3)术前访视率达100%。(4)严格中心病人核查制度,手术物品做到清点。五查对。及术中输液、输血、用药及药敏试验严格查对,记录完整。(5)库房物品放置规范,标识清楚,账目相符,各种高质物品专人管理,无责任性遗失及损坏。(6)仪器、设备做到。四定,性能良好,无责任性遗失及损坏。(7)医疗应急系统转运正常,具有双路供电系统,保证手术需要。(8)内用药、外用药分柜放置,标识清楚。(9)手术器械准备合格率100%(10)科室有质控自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分析、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记录完整。5、加强对急救药品及器械的管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全完好,急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1)各病区的抢救药品,仪器齐备,抢救车中药品器械、吸痰器、呼吸器、氧气枕是否处于备用状态。(2)抢救车实行专人管理,药品、药品定位放置,数量固定,补充及时。(3)急救药品保存规范,无裸装,无变质及过期,基数固定,有交接、有记录。(4)保证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正确操作。6、加强护理缺陷管理,制定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1)手术室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