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2019尔雅答案100分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3071593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2019尔雅答案100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2019尔雅答案100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2019尔雅答案100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2019尔雅答案100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2019尔雅答案100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2019尔雅答案100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2019尔雅答案100分(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七年级上册5、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韩非子)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

2、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评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

3、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一、文章内容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文学常识1、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三、语音1、先自度其足(du)2、吾忘持度(d)3、遂不得履(su)(l)4、宁信度(nng)5、遽契其舟(j)(q)四、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五、古今异义词六、词类活用七、一词多义1、度(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2)吾忘持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3)宁信度(

4、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之(1)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履)(3)至之市(到去)(4)入水求之(代指剑)3、置:郑人有且置(备办,这里当“购买”讲)履者而置(放)之其坐。4、市:至之市(集市)市(集市)罢。八、重点词语解释1、而忘操之操:拿,携带2、及反及:到,等到3、遂不得履遂:终于4、宁信度宁:宁可5、无自信也无:不,没有6、遽契其舟遽:立即,匆忙。契:雕刻7、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8、不亦惑乎惑:迷惑,糊涂九、特殊句式十、朗读节奏十一、理解性默写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

5、是吾剑之所从坠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及反,市罢,遂不得履。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7、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3、郑人置履讲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故事,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告诉我们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办法的道理;“刻舟求剑”的故事则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

6、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十四、开放性试题1、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浅显的故事情节中。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请你再列举一些!*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2、你怎样看待郑人置履和刻舟求剑?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互文见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拟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情)(颈联:写时间匆匆不可待。哲理: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产生对未来美好的遐想)诗中有一个

7、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请写出一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或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山东省烟台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南京市)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南昌)古诗词中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哲理一致的诗句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叙事)东风不

8、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主题: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杜牧的赤壁: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周瑜与曹操)浣溪沙北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写生机勃勃之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抒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之情)(主题:从嫩芽、溪水的,领悟人生应积极进取,表现作者旷达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王建)十五夜望月

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

10、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徊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

11、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

12、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主题: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和弟弟的别离,中秋对月,抑郁惆怅。但他没有陷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写法: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叙,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13、。)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初中阶段,我们学了苏轼的一些词,请写出一句寄托着作者美好愿望或抒发其政治理想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

14、林市)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上联写洞庭湖景,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写爱国爱民的情怀。杭州岳墓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联赞岳飞“精忠报国”;下联鞭秦桧卖国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要广听意见;下联勉励自己要无私刚正。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方志敏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裁四物:青松、翠

15、竹、白梅兰。上联表现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及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顽强斗争精神下联表现他坚贞的情操(松竹梅兰不畏严寒)15、三峡(郦道元)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重岩叠嶂,隐天蔽日,_。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