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第20章-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07053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学-第20章-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采矿学-第20章-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采矿学-第20章-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采矿学-第20章-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采矿学-第20章-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矿学-第20章-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学-第20章-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章 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开拓延深向深部发展 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对原有的生产系统、设备、工艺等进行更新和改造。,生产矿井新水平开拓延深的特点, 井巷工程量大,大体接近新建矿井; 可以充分利用原有井巷和设备; 施工技术和管理复杂,边生产,边延深,施工与生产在运、提、通风方面相互干扰; 工期长,一般要5 8年(延深3 5年,过渡2 3年); 能更好地适应开采煤层特点,改进矿井开拓、准备巷道布置,有可能扩大生产能力,一、矿井开拓延深方式用应用概况,矿井延深方式: 直接延深; 暗井延深; 直接延深与暗井延深; 新开一个井筒延深一个井筒; 深部新开立井或斜井,(一)直接延深

2、(原有主、副立井或斜井),特点: 可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和设施,掘进及投资少; 提升统一,运转环节少,工程量较少; 生产与延深相互干扰; 主井接井时,(破保护岩柱或保护盘、安罐道梁等)技术要求严格,矿井要短期停产。 延深两个井筒,组织施工复杂; 掘进一些辅助巷道,临时工程以后难用; 提升高度增加,需更换设备。,直接延深适用:, 井筒延深不受地质、水文条件的限制; 断面和提升设备能满足新水平提升要求 或更换提升设备后直接延深合理。 20世纪70年代前在开滦、淮南、徐州应用多,淮南谢二、谢三,徐州大黄山、权台井筒直接延深至二水平 南票三家子、水城大河边井筒直接延深至三水平 抚顺老虎台井筒直接延深至五水

3、平,(二)暗井延深,原主、副井不再延深,用暗立井或斜井延深。,特点: 生产与延深互不干挠; 延深施工容易; 暗井位置、方向、倾角、提升方式不受原有井筒限制,而按下水平开采有利布置; 增加了一些工程量:暗井车场 增加了运输环节;,暗井延深适用:,受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限制,原井筒不宜直接延深; 原有提升设备不能满足新水平需要,又无法更换; 或原有井筒延深在经济上不合理; 中倾斜、急斜煤层矿井,井筒不能直接延深,采用暗立井延深; 平硐开拓矿井,生产水平以下的阶段无法用平硐开拓时,用暗立(或斜)井开拓新水平; 暗井延深多采用暗斜井延深,受富含水层影响,暗井延深,铜川王家凹,一水平立井,二、三水平暗斜井

4、延深 盘江火铺一水平平硐、二水平水平暗斜井延深 新庄孜五水平暗立井延深,(三)直接延深结合暗井延深,直接延深原有的主井井筒或副井井筒,不直接延深的副井井筒或主井井筒采用暗井延深, 特点和适用条件介于直接延深和暗井延深之间。,徐州新河淮南谢一,主立井直接延深,副井暗斜井延深 西山官地、邢台显得旺二水平主斜井直接延深,副井暗斜井延深 新庄孜二水平副立井直接延深,主井暗斜井延深,(四)新开一个井筒,延深一个井筒 采深加大后,原主副井提升、通风满足不了,特点: 对生产干挠小,可大副度提高矿井生产能力; 需增加改造地面生产系统的工程量, 基建工程与投资大。,新开一个井筒,延深一个井筒适用:,需要提高矿井

5、生产能力,结合矿井改护建的大型矿井 20世80年代后,凿井技术发展,并需改护建,增加能力 平四矿、徐州旗山新开主立井,延深副立井 新汶协庄、孙村新开副立井,暗井延深主井,新开一个井筒,延深一个井筒 平一矿,(五)深部新开立井或斜井,开采浅部的中小型矿井不单独向深部延深,深部众矿井合并后集中延深 特点:深部众矿井合并后集中延深 深部新开立井或斜井适用:浅部井型小、分散,装备落后,深部储量丰富,并要改护建的矿井。 淮南毕家岗一水平(-90m)共建7对小斜井,二水平延深新开一对斜井 阜新平安矿浅部片盘斜井群,深部新开立井,二、矿井开拓延深方式的确定,(一)开拓延深方式确定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井巷、设备

6、和设施; 生产系统简单、缩短新旧生产水平同采的时间; 保持或扩大原有生产能力;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三、新旧生产水平过渡时期的技术措施,生产水平过渡时期:过渡2 3年 上开采水平开始减产至结束 下一开采水平投产至全部接替 生产水平过渡时期: 2 3年或3 4年 在过渡时期内上下两水平同时生产,增加了提升、通风、排水的复杂性,(一)提升,直接延深原有井筒(箕斗)的矿井,须采取: 通过式箕斗 特点: 启闭上水平箕斗装载煤仓闸门的下部框架改为可伸缩的悬臂 伸出提上水平煤 缩回提下水平煤 两个水平分班出煤,同时加大两个水平煤仓容量。,通过式箕斗,优点:提升系统单一,不增加提升工作量; 缺点:

7、每更换水平提煤时,调整钢丝绳长度; 扩大容量煤仓;提升机为大型设备,检修困难。 使用:水平过渡期短,上水平开采下山采区,特点: 上水平开始减产时,靠井筒附近开采12个下山采区,集中于上水平出煤,称“剃头下山”。 主要生产转入下水平后,原下山采区改为上山采区开采,集中下水平出煤。 优点:缓和水平接替,利于矿井延深。 缺点:采区提升更换方向,重新布置车场。 使用:煤层16,水平接替紧,采用此法。,主井在新水平集中出煤,经溜井放煤到新水平,优点:提升系统简单,提升机运转条件好。 缺点:多开溜井,增加提升费用。 使用:水平过渡期短,可用此法,利用副井提一部分煤,优点:不增加设备。 缺点:改造地面系统。

8、,(二)通风 要求:上下两个开采水平独立通风;, 维护原(上)水平采区上山(岩石上山为好)为新水平回风道。 利用上水平运输大巷的配风巷为新水平回风道。 分组集中大巷布置时,新水平通风利用原水平上煤组分组集中大巷。,(三)排水, 一段排水。上水平的水涌入下水平水仓,集中排到地面。 两段独立排水。两个水平各有排水系统。 两段接力排水。下水平的水排至上水平,后统一排到地面。 两段联合排水。上下水平共用一套管路,设三通阀控制,上下水平各有水泵,上下水平均可排水。,排水,据井下涌水大小、水平过渡期长短、设备情况等因素,选定排水方式。上述的一段排水两段接力排水方法和下水平的水排至上水平,后统一排到地面的方

9、法应用较多。,第二节 矿井技术改造,Concept: 矿井技术改造 利用矿井原有的基础和设施,用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对原有的生产系统、设备、工艺等进行更新和改造。 矿井技术改造的目的 扩大矿井生产能力 一、矿井改扩建 矿井改扩建是对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已经达到和超过设计生产能力的矿井进行的技术改造。,(一)矿井改扩建的基本条件 足够的煤炭储量 开采条件(煤层赋存、地质构造)合适 有增产潜力(原生产系统、设施) (二)矿井改扩建方式 矿井合理集中生产 矿井开拓系统技术改造 矿井生产系统技术改造,二、矿井合理集中生产,生产集中化 指生产手段和劳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中,在单位时间及

10、较小空间上,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产量和最佳经济效果。 生产集中化的途径:矿井合并、扩大井田范围、提高开采强度,矿井合并,l 相邻井田在向深部发展中合并 片盘斜井群合并,我国曾将94处合并为31处 富力矿上部7对片盘斜井,深部集中开拓,A由108万t/a189万t/a200万t/a l 新旧矿井合并 淮北局,原26对矿井,现为9个矿井,扩大井田范围,毕各庄井田不再建矿,划归范各庄矿井田,矿井单独集中改造,加大水平垂高、采区尺寸、工作面长度和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提高单产 水平集中 一个水平保矿井产量(16时,上下山开采) 采区集中 适当加大采区走向长度;联合布置采区; 综采采区一面保产,普

11、采、炮采采区 两面保产。 采面集中 提高A的关键。 一矿一区一面,一矿一区两面, 跨上下山或石门开采,倾斜长壁,三、改扩建矿井的开拓系统改造,l 由单一井筒(硐)开拓形式改造为综合开拓形式 原平硐开拓,延深新水平时增立井或斜井 原斜井开拓,延深新水平时新增立井(多作副立井) 原立井开拓,延深新水平时新增斜井(多作主斜井) l 综合开拓形式矿井的开拓系统改造 立井箕斗提升改造为斜井胶带提升(主斜副立),四、矿井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改造矿井生产系统的薄弱环节 矿井井下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动力供应,(一)矿井提升系统改造,技术措施: 普通胶带改为钢丝绳牵引胶带或强力胶带;加大箕斗容

12、量; 罐笼改为箕斗; 斜井箕斗或串车改为胶带机; 绞车由单机拖动改为双机拖动; 加大提升速度,缩短一次提升时间; 增加井筒数,加大提升能力。,(二)矿井运输系统改造,运输系统环节包括:大巷、采区、井底车场、辅助提升。 l 大巷运输改造技术措施: 改固定矿车为底卸式矿车; 普通胶带改为钢丝绳牵引胶带或强力胶带; l 辅运环节改造措施: 辅助运输采用新设备如:单轨吊、卡轨车、齿轨车 l 井底车场及煤仓改造。,(三)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l 扩大风量、调整全矿通风系统 l 改造、更新通风设备 双主扇并联运转;换高效风机;采用大功率离心式风机;更换主扇;改变叶片等。,(四)排水系统改造。 水仓、水泵和管路 (五)供电系统技术改造 增加容量 增加线路 升高电压 (六)地面系统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