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课时训练:2.5《文化创新》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068894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课时训练:2.5《文化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课时训练:2.5《文化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课时训练:2.5《文化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课时训练:2.5《文化创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节训练一、选择题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最震撼人心的节目当数白云之帆篇章中,180名演员上演的“空中飞人”。这是一次大胆创新、挑战极限的尝试。据此回答13题。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BCD2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坚持与时俱进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3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ABCD4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利于促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使我国快速进入世界生产力发达国家的行列。这表明.(.)A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一个国家能否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是由文化决定的5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内容、文化机制、文化体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社

3、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D文化创新是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6一部由真人故事改编、以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为背景的影片肤色近日在英国上映,受到各方好评。该片导演介绍说,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可能从影片讲述的故事中找到或多或少内心的共鸣。这表明.(.)文化创新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大众传媒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BCD72010年12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这说明(.)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C文化创新可以促进

4、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82010年12月8日,新华网载文指出,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波澜壮阔的现实中汲取养分,不断实现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A立足于社会实践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C积极汲取世界文化精华D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9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到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准确定位了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错误地理解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BCD10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

5、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文化创新(.)A来源于社会实践B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C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D具有民族特色11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创意源于一个“五羊送穗”的美丽传说,并结合时代内容进行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社会实践B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进行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D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12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A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B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没有共性,是无法融合的C中华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先进D只有保

6、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13我们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那么在文化发展上应反对(.)守旧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BCD14中华文化的神奇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研究。中国每年也有大量留学生到世界各地求学,学习外国技术、管理经验等。这说明(.)A文化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B在文化方面应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C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D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5“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2010年清明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

7、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这说明(.)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二、非选择题16中国动画片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以及70年代末的哪吒闹海等,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进入80年代之后,日本动画片迅速崛起。现在打开中国的电视机,动画片时段几乎是日本和美国动画片的天下,国产动画仅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15%。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

8、要因素,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是人物形象个性化强,要么极其夸张,充满喜剧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中国动画片并非技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应该怎样增强中国动画片的市场竞争力?17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文化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说:有些国家领导人有时企图拋弃本国的文化遗产,使自己国家的认同从一种文明转向另一种文明,然而迄今为止,他们非但没有成功,反而使自己的国家成为精神分裂和无所适从的国家。(1)这段话说明在文化创新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2)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是一种怎样的过程?课节训练1B.中“文化创作

9、的灵感最终来自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的说法错误,排除。2C.文化创新要融入时代精神即坚持与时俱进,选C。3B.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说法错误,选B。4C.我国现代化建设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A项错误,不选;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综合国力的核心是经济和科技,所以B、D两项也是错误的。文化以其特有的性质和功能引领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C正确。5A.题干材料说明的是社会实践为什么能够推动文化创新,B、C、D三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6B.说法本

10、身错误,艺术创作的动力应是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分别符合第一句和第二句。7C.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动漫促进相关动漫产业发展体现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选C。8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区别“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B、C、D三项说法均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只有A项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选A。9B.本题易错选,原因是没有看到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并非创作者的灵感。是对题目观点的正确评价。10B.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无关;C项观点错误。11B.

11、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结合,因此选B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民族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创新,故C项错误;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2D.A、B、C三项都是错误的。外来文化也有它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共性。我国的文化建设也在汲取西方文化精华中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各有特色,各有利弊,不能简单地以先进与落后来判断,这也是不同文化需要相互学习、借鉴的原因。13B.不符合题干,因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则是必须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故选B。14C.A项错误,文化无国界是对的,但文化是有阶级性的;文化安全是国家

12、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认为毫无保留地进行文化交流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5A.材料强调的是用“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反映材料的主要意思。16(1)文化创新是促进民族文化走向繁荣的客观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2)中国动画片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事实都表明了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3)要有效地增强我国动画片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创新。通过创新,使动画片的主题和表现手段都既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又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创作出既体现民族和时代性又符合市场需求的

13、动画产品。解析.此题以我国动画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对比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结合材料要充分认识我国动画发展滞后的原因在于缺乏创新。17(1)这段话主要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才能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本民族的文化创新。(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解析.此题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结合材料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批判性的继承传统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是创造新文化的过程。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