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新建项目防雷装置(检测)验收报告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58938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新建项目防雷装置(检测)验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9A文】新建项目防雷装置(检测)验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9A文】新建项目防雷装置(检测)验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9A文】新建项目防雷装置(检测)验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9A文】新建项目防雷装置(检测)验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新建项目防雷装置(检测)验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新建项目防雷装置(检测)验收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新建项目防雷装置验收报告填写说明一、 封面1、左上角为检测单位获取的计量认证编号,加盖“质量认证章”。2、报告编号为“鲁()雷(验)字20号”。3、建设单位处应填写建设单位(业主)的全称。4、防雷类别:一类、二类、三类。5、检测性质:委托检测6、验收类别:竣工验收、阶段验收或防雷工程验收,请在所属类别后()内打7、验收单位处加盖验收单位公章或验收专用章。二、新建项目防雷装置检测报告1、建设项目名称及工程名称:如“小区1号住宅楼”,则项目名称为“小区”,工程名称为“1号住宅楼”。2、建设单位处应填写建设单位(业主)的全称。3、根据设计要求如实填写建筑面积、高度、

2、防雷类别、接地型式、接地电阻。4、使用性质:A、民住建筑;B、公共建筑;C、工业建筑;D、农业建筑。5、检测结论一栏中如实填写,如验收合格,则结论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符合现行国家防雷规范标准要求”。如有某一项不合格,则“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不符合现行国家防雷规范标准要求”。6、报告应有检测、校核、批准人签字有效。7、检测单位盖章处加盖“检测单位公章”或“检测单位验收专用章”。三、新建项目防雷装置验收报告表一(接地装置检测)序号验收项目/内容依据填写说明和数据要求1接地装置形式根据DB37/1228-20RR第5.1.1条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A型地、B型地、接地板。2基础类型根据DB37/1

3、228-20RR第5.2条规定桩基础、板式基础、箱形基础、钢柱型钢筋混凝土基础、杯口型钢筋混凝土基础等。3桩筋直径根据GB50057-20RR第5.4条规定填写桩主筋的直径,单位:毫米。例:螺纹钢20,圆钢18。4桩筋利用数填写单桩实际被用作基础接地体的主筋数量。一般为条,最少不少于条。5桩间距根据DB37/1228-20RR第5.2.2.6条规定填写桩间距,单位:米。用做接地体的桩间距宜大于5m。当桩比较密集且基础较小时可不受此限制。6桩利用系数根据GB50057-94第3.3.5条、第3.3.6条和第3.4.3规定新建建筑物桩数利用系数a=用作接地体的桩数建筑物总桩数。例如:新建建筑物总桩

4、数共120条,若全部用作接地体,则利用系数为120/120=1;而只用90条桩作接地体,则利用系数为90/120=0.75;以此类推。7承台与桩主筋连接根据DB37/1228-20RR第5.2.2.2条规定检查承台与桩焊接质量:桩应有四条主筋,分别有两条与承台配筋上层和下层搭接焊。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桩内主筋应至少两根分别与承台内上下层配筋相连接,宜采用焊接,当工程设计要求不允许采用焊接法连接时,可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8承台与引下线柱主筋连接根据DB37/1228-20RR第5.2.2.3条规定检查承台与引下线柱主筋焊接质量:柱内两主筋分别有一条与承台上层相焊接,另一条与承台下层相焊接。

5、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利用建筑物承台外圈二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承台上层配筋(桩台板板面钢筋)或沿桩台板外圈敷设不小于25mm4mm镀锌扁钢,作为环形接地连接线,环形接地连接线必须与所经过的桩内主筋和用做防雷引下线的构造柱内主筋连接。9地梁主筋与引下线柱主筋连接根据DB37/1228-20RR第5.2.2.4条和第5.2.2.5条规定检查地梁主筋与引下线柱主筋焊接质量:两条引下线主筋要与地梁主筋焊接。保证焊接质量,无交叉。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利用地梁内靠外侧(或同方向)的2根主筋通长焊接,或者在地梁外侧敷设不小于25mm4mm镀锌扁钢,作为均压环,并与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相连。构造柱内用做引下线的主

6、筋(至少二根),应分别与承台上下层配筋、地梁内主筋及其桩内主筋电气贯通。10地梁间主筋连接根据DB37/1228-20RR第5.2.2.4条检查地梁与地梁之间主筋的焊接质量:地梁之间焊接无交叉。连接不少于两根。四、新建项目防雷装置验收报告表二(引下线检测)序号验收项目/内容依据填写说明和数据要求1引下线类型根据DB37/1228-20RR第6.1条和第6.2条专用引下线和自然引下线2材料及规格根据DB37/1228-20RR第6.1.1条和第6.2.1条专用引下线:引下线应采用热镀锌圆钢或热镀锌扁钢,优先采用热镀锌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7、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自然引下线:宜利用建筑物构造柱和剪力墙内的纵向主筋或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当构造柱内主筋直径不小于16mm时,宜利用对角两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当主筋直径不大于16mm且不小于10mm时,宜利用对角四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3敷设方式根据DB37/1228-20RR第6.1.3.2条和第6.1.3.4条敷设方式:明敷、暗敷。4平均间距根据DB37/1228-20RR第6.1.2.2条单位:米。一类:12m,二类:18m,三类:25m。5焊接情况根据DB37/1228-20RR第5.1.2.5条连接方式:焊接,宜采用放热焊接(热剂焊)。搭接长度:2D(2倍扁钢宽度

8、)、6d(6倍圆钢直径)。焊接方法:三面施焊(扁钢与扁钢)、双面施焊(圆钢与圆钢、圆钢与扁钢)。焊接质量:填写焊接良好或焊接不良(如虚焊、有贯穿性气孔等)。6断接卡的设置形式根据DB37/1228-20RR第6.1.3.7条形式:暗装、明装。7距地高度根据DB37/1228-20RR第6.1.3.7条单位:米。距地高度:0.3m1.8m。8防腐情况根据DB37/1228-20RR第6.1.3.8条采用涂防腐漆或热镀锌防腐。或填写防腐质量:防腐良好或防腐不良。应定期检查其是否锈蚀,如锈蚀超过三分之一时应予以更换。五、新建项目防雷装置验收报告表三(接闪器的检测)序号验收项目/内容依据填写说明和数据

9、要求1接闪器类型根据DB37/1228-20RR第7.1.1.6条接闪器应由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建筑物自身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2材料根据DB37/1228-20RR第7.1.2条和7.1.3条避雷针宜采用镀锌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避雷带应采用热镀锌圆钢或热镀锌扁钢,优先采用热镀锌圆钢;3规格根据DB37/1228-20RR第7.1.2条和7.1.3条避雷针:针长1m时:圆钢为12;钢管为20;针长12m时:圆钢为16;钢管为25。避雷带: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当利用钢管制作的护栏作为避雷带时,

10、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mm。避雷网:避雷网明敷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不应小于12mm4mm;避雷网暗敷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不应小于20mm4mm。4安装高度根据DB37/1228-20RR第7.1.2条和7.1.3条避雷针的高度应满足保护建筑物和楼顶设施的要求。避雷带宜采用固定支架固定,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0.10m。5与引下线的连接情况根据DB37/1228-20RR第7.1.1.2条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焊接质量,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接闪器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宜采用焊接,当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螺栓连接,但接触面应热镀锌或垫硬铅垫。接闪器与引下线之间的直流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

11、2。6防腐情况采用涂防腐漆或热镀锌防腐。或填写防腐质量:防腐良好或防腐不良。六、新建项目防雷装置验收报告表四(防侧击雷措施与均压环检测)序号验收项目/内容依据填写说明和数据要求1材料及规格根据DB37/1228-20RR第7.1.6条利用建筑物外墙结构圈梁内的两条水平主钢筋连接构成闭合环路作为水平避雷带,或在外墙结构圈梁内敷设一条直径不小于12mm镀锌圆钢或不小于25mm4mm镀锌扁钢作为水平避雷带,并与所有防雷引下线相连接。2首次设置高度根据DB37/1228-20RR第7.1.6条首次设置高度:一、二、三类分别不高于30m、45m、60m。3垂直间距根据DB37/1228-20RR第7.1

12、.6条垂直间距:每3层或不大于6m。4与引下线的连接情况根据DB37/1228-20RR第7.1.6条检查均压环与引下线焊接质量,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利用建筑物外墙结构圈梁内的两条水平主钢筋连接构成闭合环路作为水平避雷带,或在外墙结构圈梁内敷设一条直径不小于12mm镀锌圆钢或不小于25mm4mm镀锌扁钢作为水平避雷带,并与所有防雷引下线相连接。5闭合情况根据DB37/1228-20RR第7.1.2条闭合回路或非闭合回路;利用建筑物外墙结构圈梁内的两条水平主钢筋连接构成闭合环路作为水平避雷带。6竖直敷设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的连接情况根据DB37/1228-20RR第7.1.6条检查均压环与竖直敷设

13、的金属物的焊接质量,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分别与防雷装置连接。七、新建项目防雷装置验收报告表五(防雷电波侵入和屏蔽措施检测)序号验收项目/内容依据填写说明和数据要求1低压电源线路的入户方式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2入户处等电位连接及接地情况根据DB37中8.1.1规定检查入户处等电位连接及接地情况,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进出建筑物的电缆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与接地装置连接。对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应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雷接地装置上。3金属管道入户方式架空、埋地、地沟4距建筑物10

14、0m内金属管道接地情况根据DB37中8.1.5规定检查距建筑物100m内金属管道接地情况,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100m内,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5线缆屏蔽措施根据DB37中8.2.2规定检查线缆屏蔽措施,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电缆的金属线槽或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应在两端和各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保持电气贯通。当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应在两端和各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6设备屏蔽措施根据DB37中8.2.3规定检查设备屏蔽措施,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当电子系统设备为非金属外壳,且机房屏蔽未达到设备电磁环境要求时,应设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室。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室应与等电位连接网络连接。八、新建项目防雷装置验收报告表六(用于电气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的检测)序号验收项目/内容依据填写说明和数据要求1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填写配电箱的编号,如果没有则填写配电箱的安装位置,如“一楼总配电箱”、“二楼机房配电箱”。2产品型号产品型号填浪涌保护器铭牌上所标示的型号。3外观检查填“良好”或“污损”。4In检查值(KA)直接从浪涌保护器铭牌上读取。具体参数要求见附表。5UC检查值(V)直接从浪涌保护器铭牌上读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