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3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047774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3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3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3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3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3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3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3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8大连渤海模拟)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汉文帝的这一举措(B)A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B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C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D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解析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体现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能够调动农工商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材料中未体现统一市场的信息,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告证)的制度”,并不能说明汉初政府改变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2(

2、2018江苏泰州模拟)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D)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古代经济,其中A项中的遍布城乡的应是草市;B项不是各个阶层,表述绝对化;C项在南北朝时期国家政局动荡,北方不可能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项表述正确。3(2019北京丰台期末)晚唐诗人李绅在宿扬州中写道:“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

3、问迷楼。”这反映扬州(C)A成为国际大都会 B成为经济政治中心C商品经济的繁荣 D开始出现娱乐场所解析根据题干诗句中“夜桥灯火”“水郭帆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扬州水陆交通繁荣,在唐代号称“雄富冠天下”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故C项正确。A项诗句中未反映扬州外商云集的盛况,无法体现其国际大都会的地位,故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扬州的政治作用,故排除。D项,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城市出现娱乐场所,故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4(2018广东惠州一模)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延师课子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 “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

4、这一现象说明宋代(D)A四民界限渐趋模糊B社会传统信仰改变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士商合流,不能全面反映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界限模糊,故A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商人的地位提高,社会对商人的态度有所改变,但重农抑商等社会传统信仰并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儒家思想地位,宋代儒家思想作为官方哲学,地位更加巩固,故C项错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宋代士商关系相互渗透、相互融通,两者之间的联系日渐加强并且相互转化的现象,故D项正确。5(2018安徽芜湖模拟)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表可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D)省区嘉靖至

5、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直隶132527537陕西(关中)143238264江西459545976福建(不含台湾)131205511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C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D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都大增,集市一般存在于农村地区,这说明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都大增,没有涉及雇佣关系的形成,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故B项错误。仅仅凭材料数据也无法说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故C项错误。6(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据马首农言记载,明代山西寿阳“邑之棉花自(河北)栾

6、城统计一邑每年不过用数千驼。今岁虽云薄收,而旧日之积蓄尚有数千驼,亦足资一年之用”。这说明当时(A)A区域经济存在互补 B政府大力推广植棉C河北成为产棉中心D北方棉纺织业发达解析据材料可知山西寿阳的棉花来自河北栾城,这反映的是明代区域长途贩运发展,可以实现区域经济互补,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栾城虽然棉花减产,但也可供寿阳使用,没有体现政府大力推广植棉,故B项错误;河北成为产棉中心,与材料中寿阳使用栾城棉花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棉花异地销售,没有体现北方棉纺织业发达,故D项错误。7(2018山东、安徽名校联考)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农民上街带着自己的农副产品,在桥头、茶馆店前现卖换钱,再

7、买回所需物品回乡,甚至还通融用实物顶钱买回所需物品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宽至三米;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有的东南西北还有小市;以开设的商铺计,有的仅数十家,有的数百家、近千家。这表明当时的江南市镇(B)A形态不一,功能不同B因地制宜,自然生成C名不副实,多为草市D统一规划,特色鲜明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江南市镇虽形态不一,但功能却是相似的,都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宽至三米有的仅数十家,有的数百家、近千家”可知江南市镇形态各异,但都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发展商品经济,这表明当时的江南市镇因地制宜、自然生成,故B项正确;根据“

8、有的数百家、近千家”可知江南市镇的规模远远超出了草市,故C项错误;根据“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有的东南西北还有小市”可知江南市镇的因地制宜,并无统一规划,故D项错误。8(2019北京东城期末)明清时期的临清出现“舟车毕集,货财萃上”“十九皆徽商占籍(落户居住)”的现象。此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临清(A)A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B实行严格的坊市制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出现雇佣劳动关系解析材料“货财萃上”、“徽商占籍”说明临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市镇,故A项符合题意。宋代坊市制已经被打破,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雇佣劳动关系”在材

9、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9(2019北京东城期末)新华社2018年5月11日报道,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开凿于南宋)发现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这可以推断出南宋(D)A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B铁钱逐渐取代白银主要货币地位C社会经济萧条导致货币需求减少D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多种货币并用解析材料中在石窟中发现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不足以说明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故A项错误。白银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社会经济萧条在材料中也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宋代时期商品经济活跃,为弥补了货币的不足出现纸币和铁钱。故D项正确。10(2019陕西榆林一模)北宋时期,四川交子发行规则是每隔三年发

10、行一次新纸币(称“界”),规定人民以旧换新,保证市面流通的交子总量和准备金比率不变。熙宁五年(1072年),为了应对财政危机,中央政府命令四川多发行一界交子,却并不按惯例把老一界交子回收回去,据此可知(B)A北宋政府重视商业活动,满足市场的货币需求B北宋政府利用纸币,制造通胀,攫取民间财富C四川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货币需求量增加D北宋政府增发纸币,准备向全国推广四川经验解析本题主要是推断这次币制改革的目的,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我们可以推知这次发行新币却没有及时回收旧币是为了通过增发纸币缓解财政压力,但是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势必会造成滥发纸币通货膨胀。A选项将此次货币增发

11、归类为经济行为,但是材料中体现为政治行为,故排除;B选项符合题意正确;C选项不符合纸币增发的原因故排除;D选项不符合材料中对于纸币增发原因的阐述,故排除。11(2019山东德州期末)南宋临安城内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团”、“行”或“市”,如:花团、青果团、布行、销金行、米市、珠子市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A商品交换活跃B城市消费趋向奢华C工商业市镇兴起D政府加强市场管制解析材料中“南宋临安城”“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行、团、市”主要体现出的是市场专业性强,这反映出宋朝商品交换比较活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城市的消

12、费特点,故B项排除;C项是明清时商业发展的特点,排除;宋朝政府放松了对市场的管理,故D项错误。12(2019湖南永州一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说明明朝(B)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B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解析根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可知,明朝商人受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不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使商品经济

13、发展发展缺乏动力,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明朝商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18河南名校联盟段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源于明代中期的钱铺、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到明末清初以后,由单纯的从事银钱兑换的货币经营资本,开始向高利贷资本转化。其业务由银钱兑换发展到兑换、放款、存款、开发钱票、开展汇兑等多种业务。形成一个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金融机构。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合伙制也在钱铺钱庄银号经营盛行。尤其是

14、到了乾嘉以后,这种发展之势更加明显。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材料二早在13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一些富有的家庭为方便经商,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如佛罗伦萨的巴尔迪银行、佩香贾银行、麦迪西银行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在16世纪下半叶,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开始大规模地兴建起来,1552年的帕勒莫和那不勒斯银行、1586年的热那亚银行、1587年的威尼斯银行、1593年米兰圣安布罗焦银行、1597年的米兰银行、1605年的罗马银行、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以及1619年的汉堡银行等相继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金融制度发展。所有这些公共银行,都是储蓄或转账银行。一般而言,

15、他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贷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贷款。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它是现代银行的标志。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摘编自【美】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1317世纪西欧银行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西欧银行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同:背景相同:商品经济、长途贩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性质相似:都具有近代银行的某些属性。态势相似:都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2)特点:前者私人经营;后者由私人经营发展到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前者只经营国内业务,后者开展国际业务;前者主要为私人服务,后者主要为政府服务,禁止向私人发放贷款;前者为合伙制,后者为股份制。前者发展缓慢,鸦片战争后才发展为近代银行;后者出现较早,17世纪末就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