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传统建筑的抗台风策略_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石屋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031409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海传统建筑的抗台风策略_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石屋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沿海传统建筑的抗台风策略_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石屋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沿海传统建筑的抗台风策略_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石屋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沿海传统建筑的抗台风策略_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石屋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海传统建筑的抗台风策略_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石屋为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城镇建设98 Historical &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摘要:台风每年给全球带来巨大灾害, 而地处浙 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的石屋, 却成功地抵御了历次强台 风。本文以石屋为例,通过实例调研及分析,归纳总 结出古代抗台风的对策及思路, 对当今的防灾减灾有 一定借鉴意义。 台风被列为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会对人 类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台风袭击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台风移近或登陆我国时, 常给国 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试图通过 对我国沿海浙江省石塘镇石屋的分析研究, 探讨其数 百年来仍巍巍屹立于东海之滨

2、的抗台风策略。 一、石塘镇概况 石塘镇位于浙江省南部、 台州湾南端、 温岭市东南 松 (门) 石 (塘) 半岛。 东经1 2 1 3 5 , 北纬2 8 1 6 , 北临松门镇,东南西三面环海,距温岭市区2 0 公里, 为“新千年大陆第一缕曙光的首照地” (见图1 ) 。石 塘镇面积2 8 . 4 7 平方公里,总人口7 6 3 7 3 人,辖6 0 个 行政村(2 0 0 5 年数据) 。据台州府志记载: “塘多 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全岛总 称。 ” 二、石塘镇建筑物之抗台风策略 (一)选址与布局 1 . 整体布局 整体布局可以用“天人合一”四个字加以概括。 村落选址于背

3、风面的东部, 地势相对平缓的山坳 之中,面向大海,以山作为屏障对抗台风。这种背山 面水、 负阴抱阳的位置, 风水学称作为聚气, 有利于 形成生态循环良好的小气候。从内部建筑布局来看, 山地丘陵地区充分利用地形、 地势形成了错落有致的 聚落形态(见图2 ) 。 沿海传统建筑的抗台风策略 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石屋为例 邱 健 胡振宇 图 2 石塘镇概貌 图 1 石塘镇区域位置 图 3 台风来向与聚落的位置 99小城镇建设 Historical &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当台风从东南 方向过来时,建筑 物不与其正面冲突, 山体的迎风面可以 屏蔽掉一

4、部分风力, 降低台风对山坳中 建筑物的影响。幽 居于山坳中还可以 利用天然的坡度排 泄雨水。 2 . 房屋选址 房屋的选址也 很有讲究。 房屋离海塘都有一定的距离, 地势又高, 不 易受到海潮的袭击。房屋不建在开阔地、溪滩边、旧 的河道或山口上, 这些地方往往最易受台风和洪水的 侵扰。 这种选址方式并不完全遵从 “左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后玄武”的中国传统经典风水理论,它是千 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同台风斗争的经验总结(见图 3 ) 。 3 . 民居组合 石塘镇内部的石头房子有城堡式、 过街楼式、 门 楼式、四合院式。有一幢房子甚至有七个边,有两面 墙的角度不到4 0 。 这些石头房子都能因地

5、制宜, 最 大限度地利用山形和地势, 聚落依山就势, 减少营造 中所产生的土石方。 民居要么三五成群的墙靠墙聚居 在一处, 要么聚在一块中间留有羊肠小道, 很少有自 立一处的。路边留有水渠,能够迅速、及时地把雨水 排向大海。 石塘镇民居组合有以下三方面优点: (1 ) 聚落布局中集中成片建设, 加强了房屋抗颠 覆的能力。 (2 ) 狭窄的道路形成穿堂风疏导风的流向, 同时 蜿蜒曲折的巷道能够减弱建筑墙面的风压, 提高安全 性能。 (3 ) 建筑形体呈非矩形, 使得外墙正面受风的面 积变小,减少墙体的正向风荷载(见图4 ) 。 (二)单体建筑对防范台风的类型处理 建筑布局跟温岭民居的传统布局形式

6、相近, 底层 为厨房和客厅, 二楼以上为居住空间。 建筑物层数较 低, 一般为两层, 层高也尽量压低, 以减少表面积。 外 墙为就地取材的厚重石块垒筑而成, 内部为传统的木 制结构,架以木梁,楼面上铺木板。其构筑物的各个 部件都具有一定的抗台风性能(见图5 ) 。 清末大渔业资本家陈合隆宅第不仅融合了上述石 屋的抗风优点, 更以其强大的财力物力构筑了一座石 头城堡。前面为祠堂和会客厅,后面为起居室。每栋 建筑为五开间,共三层,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以上 为卧室起居室, 由单跑木楼梯联系。 外墙为石头承重 体系,有的砌墙石料规整、丁顺相间、严丝对缝,基 础用干插石;有的则以乱石堆砌,再用蛎灰扦缝。

7、门 窗、过梁多选用条石整过梁,窗地比明显提高。楼面 用石梁、 石板结构, 建筑物巧妙地用石条进行榫卯衔 接, 浑然一体, 大大增强建筑的整体结构刚度和使用 年限(见图6 ) 。任凭风吹雨打,石头城堡屹立不倒, 现在已改为该村的老年活动中心。 (三)细部构造对防范台风的技术处理 石塘镇建筑物、 构筑物的抗台风策略, 不仅在房 屋规划选址、 建筑设计构思上做处理, 更注重在技术 上加以落实。 石门槛:当降雨量大时, 地势低洼地区的建筑入 口处容易积水, 因此在入口大门处的门下面通常设置 一石质门槛,防止雨水进入室内。 墙体 : 墙壁通常为石料, 这些石料取材于当地, 后 经过处理制成石块,再用海边

8、常见的贝壳烧制蛎灰, 以泥土相和, 坚固地垒在一起, 厚度通常达到三十到 四十厘米。 石墙的自重可有效地防止强台风带来的墙 体坍塌, 天然高效的粘结剂可防止强台风带来的雨水 图 5 建筑剖立面图图 4 曲折的小路 小城镇建设100 Historical &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对墙体的渗透。 门窗:外墙窗户较小,深深的嵌进墙壁之中,上 下挑石板,风大雨急时,雨水不至于飘进室内。同时 家家准备了坚实的木板, 防止玻璃的吹落和气流进入 房屋掀翻屋顶。 屋架:由直径1 0 2 0 c m 的水杉木构建,经科学研 究,双坡屋面的平均风压在屋面坡度角

9、为2 5 3 0 时最小, 对抗风最为有利, 而石塘镇的石屋屋面坡度 基本在2 7 左右,符合力学原理。 屋顶:台风引起民房的破坏,一种最轻度、最典 型的破坏是屋缘的瓦片, 或山墙的顶边被风卷走, 或 是平屋顶边缘的女儿墙被吹走, 这种破坏形式在台风 中心区到处可见。 但是石塘镇石屋屋顶极少或没有挑 檐,因此在坡顶与墙体的交接处都用木板严密封实, 防止气流进入掀翻屋顶。 屋顶采用坡顶, 山墙为硬山 承重, 硬山搁置的檩条与埋置在墙高处的铁件竖向拉 接,屋顶铺以青瓦,瓦上压着石块,以保证屋盖不被 台风掀翻(见图7 ) 。 三、结语 通过以上实例调研和分析, 作者认为可以把石屋 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

10、: (一)石屋在自然灾害(如台风)频发地区,对 如何利用自然生态条件来抵御自然灾害, 提供了成功 的案例(见图8 ) 。 (二) 采用当地的材料和适用技术建造的石屋, 其 经济性和乡土人居环境的营造很有现实意义。 (三)中国古代人民尊重自然,亲近自然,顺势 而为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状态。 图 8 石屋 图 7 建筑物屋顶图 6 建筑物内部结构 以当前提倡的绿色建筑标准来衡量,石屋在环 保、节能、维护方面有很多优点,不失为一种生态环 保住宅。 在国家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古代沿海原 住民利用所能获得的技术和材料, 使极具地域特色的 民居在抗台风方面取得如此的成就 (包含了很多适用 技术) ,值得认真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 . 温岭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温岭县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 9 9 2 2 . 王英姿,谢慧才,申晓明,李广和. 汕头市风灾减灾对策探 讨从“尤特”台风谈起.自然灾害学报 , 2 0 0 2 / 3 3 . 陈. 原生态建筑胶东海草房调研. 新建筑, 2 0 0 2 / 6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