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3029713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竞培)第卷(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2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3.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

2、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4.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5.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

3、文化格局6.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7据统计,14931600年,世界的银产量是23000吨,其中新大陆美洲生产的是17000吨。而从1550年到1645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材料说明:( )A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8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

4、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C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D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冲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市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懒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懒洋电灯入中国,而治业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材料说明列强的商品输出:( )A对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影响很小 B使中国传统的经济迎来了发展机遇C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D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10李福明办的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

5、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A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外国资本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119121919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D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2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的援建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许多新兴项目先后投产,一定程度上改变

6、了中国的工业偏重沿海地区、內地稀少的状况。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建设:( )A完全由苏联援建 B调整了工业布局C形成了合理的工业结构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B.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C.抵制“大跃进”的错误 D.政治运动干扰生产活动14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7、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据此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 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15.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主要表明我国:( ) 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 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16.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

8、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 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 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17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传播天主教1815世纪末,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1500年以后,(西欧)价

9、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这种现象:( )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19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D欧洲加大了对亚洲的资本输出20.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

10、,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21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22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11、。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导致了生活方式变化 B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C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D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23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 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24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

12、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25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楼阁和作坊。”他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 D.技术来源于工匠经验 第卷(50分)二、主观题(26题18分,1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以(明清)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