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028114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脑血管造影规范、评分标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DSADSA)操作评分标准)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姓名: 带教老师:带教老师: 评分:评分: 项目项目 内容内容 得分得分 扣分扣分 备注备注 手 术 适 应 症 和 禁 忌 症 的 分 析 结合具体病例,评价脑血管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结合具体病例,评价脑血管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无创检查(MRA、CTA 等)无法确定的脑血 管狭窄,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人;欲行介入治疗的病人。 2.禁忌症:此种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有碘过敏的病 人、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平 卧的病人要慎重。 5 准备 患者准备患者准备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

2、、既往史、药物 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 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 (造影术前签字内容: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痉挛、 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和出血感染等) 。 2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0.5 分 实验室检查准备实验室检查准备 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 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如有条件,查丙肝抗体及 艾滋病抗体。 2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影像学检查准备影像学检查准备 了解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的情况, 包括头CT、 头MRIMRA、 头灌注 CT、头 MRI 灌注像、弥散像等。 2 缺一项扣 1 分 术前准备情况术前准备情况 检查穿刺部位周围备皮情况,确认术前已禁食水。 2 患

3、者教育患者教育 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告知患者在腹股 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造影剂注入时患者可 能体验到的感受。 2 消毒 刷手刷手 1.0.05碘伏刷手 2 遍。 2.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 10cm。 3.顺序:从指尖至肘上 10cm。 3.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 非无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消毒 1.0.05碘伏消毒 2 遍。 2.范围: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 13 处,外界为双侧 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双侧股内侧中线。 3.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作环形消毒。 4.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 2 遍消毒 不

4、能超过第 1 遍消毒边界。 10 体位安置不当扣5分 穿刺部位定位不清 扣 5 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5 分 铺 单 铺无菌单(见示意图)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单(见示意图)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 1 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 2 块斜铺在右股上, 与第 1 块呈 45, 无菌单上 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 3 块斜铺在左股上, 与第 1 块呈 45, 无菌单上 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 4 块铺在穿刺点以上, 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 连线。 铺无菌巾示意图铺无菌巾示意图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 5 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 头部。 第

5、6 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注意事项: 从无菌操作台上取无菌单时手不能触及 无菌操作台,铺单时手不能触及患者身体及造影 床。铺第 5、6 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 菌手套后进行,并完全覆盖造影床。 10 消毒不规范扣 2 分 消毒范围不够扣2分 无菌操作污染者扣 3 分 污染后未更换无菌 物品扣 5 分 造 影 准 备 造影常用器械、材料及药品造影常用器械、材料及药品 1利多卡因注射液、造影剂(欧乃派克 300) 、地塞 米松、苯海拉明、肾上腺素、罂素碱、尿激酶、不锈钢 器械盆、50ml 药杯、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 水 500ml肝素 6000u) 、 无菌纱布、 11 号手

6、术刀片、 10ml 注射器、 止血钳、 4F/5F 动脉鞘及扩张器、“J” 形导丝 (含 导引子) 、穿刺针、4F5F 多孔 Pigtail 导管、4F5F 选择性脑导管(Headhunter、Simmon、VTK 等) 、超滑泥 鳅导丝、高压注射器。 器械准备器械准备 检查造影用品是否齐全。 (器械护士完成) 在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器械护士完成) 抽取局麻药物:1利多卡因 810ml(可用 2利 多卡因生理盐水稀释) 。 动脉鞘及导管在使用前须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生理盐水彻底湿润导丝。 将动脉鞘及扩张器锁好。 高压注射器抽取造影剂。 抽取 1020ml 肝素生理盐水准备冲管用。 腹股

7、沟麻醉腹股沟麻醉 确定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处触及股动脉搏动最强 处后, 穿刺点一般定于搏动最强点偏下方 1.0cm 处。 麻醉:在穿刺点将 1利多卡因注入皮内,形成约 1cm 的皮丘。 然后左手压迫固定股动脉, 逐层浸润麻 醉皮下组织、股动脉的两侧及上方。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每次注 入麻醉药前须回抽注射器,如无血液抽出,方可注 入麻醉药。 10 抽麻药前不核对扣 2 分;推麻药前不 回抽扣 4 分 一项不合要求扣4分 穿刺 动脉穿刺动脉穿刺 以手术刀片轻触穿刺点皮肤,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时, 在穿刺点皮肤作一小切口(深度至皮下) 。以止血钳 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注意事项:刀片

8、要反挑切皮以 免伤及血管;并远离左手,以避免伤及术者。) 固定股动脉(用左手示指及中指放在皮肤切口上方股动 脉两侧, 手指方向对足, 在二指之间将股动脉固定。 ) 穿刺 前壁穿刺(用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握住穿刺针,掌侧 向上, 针与皮肤呈 3045, 轻轻向前推进皮肤贯 通切口及皮下组织。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 管的搏动,此时将针继续稳稳送入,当血从针尾有力 地搏动性喷出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 插入,至少要达到髂动脉的近侧水平。) 后壁穿刺(用右手示指及中指握住套管针,掌侧向上, 针与皮肤呈 30,拇指放在针尾,轻轻向前推进皮肤 切口及皮下组织。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

9、 的搏动,此时将针快速送入,通过动脉,针芯即可移 去。将针慢慢后退直至其尖端位于动脉管腔内为止。 当血从针尾有力地搏动性喷出时, 说明针尖已在动脉 腔内,导丝即可插入。(注意事项:如回血很弱且少, 针可能在股静脉内或紧靠动脉壁, 甚至可能在动脉血 管内膜下。则不应插入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 到获得满意的动脉回血方可; 如导丝插入时遇较明显 的阻力, 亦考虑导丝进入血管外组织或动脉血管内膜 下,应撤出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如有必要,可 在透视下注射少量造影剂以观察针的位置; 作为一般 原则,如动脉回血不够活跃,最好移走针头,压迫动 脉 515 分钟。) 15 建 立 动 脉 通 道 一旦导

10、丝到位,则用左手紧压股动脉防止出血,右 手将针自导丝上移去。随即将导丝上的血凝块擦 拭干净。将锁好的动脉鞘及扩张器通过导丝插入 动脉内。在送入扩张器时,加以有力的旋转动作 以利其顺利通过皮下组织及筋膜进入血管,然后 移去扩张器及导丝。 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动脉鞘。 注意事项:如动脉鞘及扩张器进入血管时遇阻力, 先小幅度抽动导丝以确认导丝在动脉真腔内,可 继续前进;如动脉鞘及扩张器前进仍较困难,则 考虑导丝进入髂动脉分支或反转向下,可在透视 下核实。如导丝活动受限,则考虑可能进入血管 内膜下,可移去扩张器,在透视下向动脉鞘内注 入造影剂核实。 5 造 影 安全提示:安全提示: 导管一旦进入血管内,

11、 特别是进入弓上动脉及其分 支后,要经常冲洗,一般平均 2-3 分钟冲洗 1 次。 每一次更换导丝后、 从高压注射器接头上取下后也 要进行冲洗。冲洗方法是:先用一个盛有少量生理 盐水的 10ml 注射器回抽 2-3ml 血液,检查有无血 凝块,再换一个注射器,少许回抽后,向导管内连 续注入肝素生理盐水 5-10ml。注射器注射造影剂 时,针管要尾端竖起,以防推入气泡。 导管尾端与高压注射器接头相连前, 首先要将高压 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净,并将接口向下放置。导管也 要用肝素盐水充满, 对接时特别要注意接口处有无 气泡存在。连接后,用止血钳击打接口部,直到有 气泡或血液回流到注射桶内。 造影目的:

12、全脑血管造影的起点是从主动脉弓开始。 造影过程 要包括完整的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要动态、全面地观 察各血管的起始情况、走行、变异,大脑前、中、后动脉的 一级分支有无狭窄(需多角度投照,充分展示病变的长度、 程度、 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 成角情况、 前向血流情况。 ) , 侧支代偿情况、Willis 环的完整情况等。 5 主动脉弓造影主动脉弓造影 体位:双斜位造影,常规左前斜为 45-60,右前斜 30-45。 方法:将超滑泥鳅导丝送入猪尾巴导管,透视下将 导丝、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达到升主动脉远 端) ;撤出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尾 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取左前斜位、右前

13、斜位对 位(主动脉弓水平段位于屏幕视野下方)造影(流 速 20ml/s,流量 25ml,造影时患者屏住呼吸) 。造 影结束后卸下导管尾,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 入超滑泥鳅导丝,将猪尾巴导管头顺直后撤出。 观察内容:弓上血管大致走行方向;有无发育异常、 血管畸形;初步观察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近端、 右椎动脉开口、右颈总动脉开口、左颈总动脉开口、 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左椎动脉开口有无狭窄、闭塞、 血液返流及动脉硬化程度。 并观察椎动脉优势情况。 注意事项:造影后询问患者有无明显不适反应,如 有,应考虑是否停止造影;如弓上血管动脉硬化程 度严重,不稳定斑块较多,应考虑是否停止造影; 撤猪尾巴导管时

14、,用手固定动脉鞘,防止脱出。 5 右椎动脉造影右椎动脉造影 1.颈段 体位:标准正侧位。 方法:将超滑泥鳅导丝送入选择性脑导管,沿 动脉鞘将导丝、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 达到升主动脉远端) , 将导管头选入无名动脉 开口,将导丝选入右锁骨下动脉远端,沿导 丝将导管送入右锁骨下动脉近端椎动脉开口 处。撤出导丝,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 导管尾接入高压注射器。透视下对位(正位 相导管头距屏幕视野下界 1cm、 脊柱位于屏幕 中线,侧位相脊柱位于屏幕中线) ,取正侧位 造影(流速 4ml/s,流量 6ml) 。 观察内容:右椎动脉开口、V1 段、V2 段有无 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造

15、 影剂充盈血管时间长短,前向血流情况。 注意事项: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后上壁, 欲将其开口充分展开,应加照斜位,必要时 向头侧加角度;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右锁骨 下动脉近端狭窄,可将导管选至无名动脉加 斜位造影证实;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左椎动 脉开口严重狭窄或闭塞,慎将导管头选入右 椎动脉内造影;如椎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 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 的可能,可加斜位造影证实;如有锁骨下动 脉狭窄或闭塞时,应适当延长静脉期的造影 时间,以观察椎动脉盗血情况(双侧椎动脉 造影都应如此) 。 2.颅内段 体位: 正侧位, 正位应向头侧给角度 (汤氏位) 。 方法:透视下对位(正位相头颅位于屏幕视野 正中,侧位相屏幕视野下界平第二颈椎椎体下 缘、屏幕视野后界平枕骨最后部) ,取正侧位造 影(流速 6ml/s,流量 9ml) 。 观察内容:右椎动脉 V3 段、V4 段、基底动脉、 双侧大脑后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 有无发育异常;有无代偿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注意事项:如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 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可 加斜位或头位造影证实。 5 右颈总动脉造影右颈总动脉造影 1.颈段 体位:标准正侧位。 方法:将导管头撤至无名动脉,卸下导管尾, 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超滑泥鳅导丝, 选至右颈总动脉远端,沿导丝将导管送入右颈 总动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