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02802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对应学生用书P77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巩固(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舰舸苛刻坎坷荆轲B稠密惆怅凋敝雕琢C翡翠斐然瓦菲裴多菲D佝偻苟且足够拘谨答案D解析D项,读音依次为gu、gu、gu、j。A项,读音依次为g、k、k、k。B项,读音依次为chu、chu、dio、dio。C项,读音依次为fi、fi、fi、p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阻遏/拜谒萧瑟/笙箫挥斥方逎B苍茫/苍海天伦/疮痍百舸争流C漫溯/搠倒长篙/蒿草凄惋迷茫D颓圮/枸杞毗邻/湖畔绿草如茵答案D解析A项,逎遒;B项,苍海沧海;C

2、项,惋婉。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没有浑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青年毛泽东把指点江山的激情与豪气在他的诗词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A品位灌注揣摩 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 D品味贯注揣测答案A解析(1)品位:品位是名词,指格调,对事物的理解或欣赏水平。前后可加形容词,如“高品位”“品位高”。品味:品味是动词,指品尝、体味。句用“品位”形容诗歌作品,很恰当。(2)灌注:引申指知识、心血、感情、思想、生命力等注入。“灌注”带宾语。贯注:指精神、精力的集中,也指语意、语

3、气的连贯、贯穿。不带宾语。前者更符合句的语境。(3)揣摩:悉心探求。揣测:揣度,推测。“揣测”与句语境不符,“揣摩”更恰当。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嵘岁月。B21世纪的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是一些年轻大学毕业生却看不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书生意气,到国外去谋求就业。C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D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上渐渐显现出忸怩不安的气色。E中秋假期,我没有选择外出旅游,而是与父母兄妹一起围坐在石桌旁,共赏一轮明

4、月,共享天伦之乐。答案BC解析A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使用正确。B项,书生意气:青年学生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此处望文生义,误将“意气”理解为“意气用事”。C项,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与前面的“呈现”重复。D项,忸怩不安:形容不大方、羞惭、不好意思的样子,心里慌乱。使用正确。E项,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使用正确。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雨巷中那狭窄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B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所写的,它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深受读者喜爱。C中国的自由

5、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D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使我又一次加深了对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认识和理解。答案C解析A项,语序不当,“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应改为“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B项,成分赘余,删掉“的作者”;D项,主语残缺,滥用介词“通过”“使”,导致整个句子的主语缺失,删掉“通过”。6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比喻。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是比喻。C“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夸张。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答案B解析A项,应是拟人,

6、而非比喻。C项,应是拟人,不是夸张。D项,“借喻”错,是借代。7下面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答案C解析C项,诗人的心境并不是“悠然的”。8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词是

7、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词的内容。C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词又分单调、双调、三调、四调,双调即上下阕(或上下片)。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答案D解析D项,“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错,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1)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领起下阕内容的一句是:“。”(2)在再别康桥中,写诗人乘舟放歌的两句是:“

8、,。”(3)在雨巷中,诗人把自己的理想描述为一个姑娘,诗人说:“我希望逢着/。”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二、阅读拓展训练(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诗歌的音乐性“诗歌”,本义就是诗与歌的组合。诗是歌的。作为最高的语言艺术,音乐之美是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特质。有人理解,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这或许有些绝对,但诗歌作为特定的艺术形式,从自在的意义上追溯,诗的产生同音乐一样,由节奏而起。从早期人类的痛苦、快乐、愤怒、恐惧,等等,首先是因为生理和心理的直接反应而发出的不同声响,逐步丰富为

9、表达欲求和情感的高低节奏,由此,有了叹,有了咏,有了歌。再经历一个漫长的文明过程,人类创造了文字,把这些叹、咏、歌记录校正下来,才有“诗”这种特殊语意的文体。诗和音响、节奏共生。从自为的意义上说,古典主义诗人席勒说:“当我坐下来写诗的时候,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的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对内容我并非总是有确定的理解。”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说:“诗是一种语言艺术,某些文字的组合能够产生其他文字组合所无法产生的感情。”在他看来,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中国古典诗词,历经曲折,从民间到庙堂,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未改变,那就是格律的完美,塑造诗的音乐灵魂。从原始诗歌的有音而无义到音

10、义融合的唐诗、宋词、元曲,这就是一个民族诗歌音乐化的过程。诗歌与音乐共存。从“五四”开始,新诗的创造者和承继者们的努力径向是清晰的。胡适是中国新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是新诗的首批试验者。他振臂高呼“诗体大解放”“作诗如作文”,面向底层,白话入诗,尽管在形式上彻底变革,但还是有节奏和韵律的。俞平伯进了一步,在新诗的节律音响上多有努力。待到创造社、新月派,更加注重诗的音乐性,闻一多的诗的格律规定新诗“带着镣铐跳舞”,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审美构想,对新诗的成长做出重要贡献。当代以来,众多的诗人为新诗的成长付出了更多的努力。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虽然内容发生深刻变化,但形式上依然坚持着

11、民族的方向,牵挂于华美的韵律和音响。这个过程曲折无比,新诗的进步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歌的词语组合。它们不仅以逻辑意义安排、组织语句,更注重按音调、节奏、旋律要求调整词语位置和秩序。在诗人的手里,词语是被情绪浸透的音响。他们影响听众不仅靠词义,更依靠情感与语义同位的旋律。纯美的音响揉入词语的逻辑和质料当中,互证互文,用富有激情的音响碰撞,也就是吟诵取代苍白理性的逻辑朗读。当然,这种抒情色彩浓烈的诗,阅读起来会被疑为浅白。这不奇怪。重于音乐性的诗歌很难甚至不主张使用晦涩的隐喻和暗喻,也不接受深奥繁复的抽象说教,更不依靠古怪艰深的生僻用典。但是,它以和谐的音响,旺盛的激情,单一朗诵者与万千听众的交流互

12、动,感染你、激动你、号召你。这就是它的魅力,是它应该而且能够保持生命力的理由。10下列关于诗歌与音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本义是诗与歌的组合,因而音乐之美是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特质。B有人认为,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但作者并不认同这种看法。C从自在的意义上追溯,诗的产生和音乐一样,由节奏而起,早于文字的出现。D诗人席勒认为,诗歌的创作主要在于体会其音乐性,而不必理解诗歌的内容。答案C解析A项,“因而”强加因果;B项,“作者并不认同”错误,原文第一段中,作者认为“这或许有些绝对”;D项,曲解原文,原文第一段中,古典主义诗人席勒说:“当我坐下来写诗的时候对内

13、容我并非总是有确定的理解”,而不是“不必理解”。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词的发展历程中,从民间到庙堂,从有音而无义到音义融合,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未改变,那就是格律的完美。B新诗的首批试验者胡适,虽然提倡“诗体大解放”,主张白话入诗,但他的诗歌还是讲究节奏和韵律的。C闻一多的诗的格律规定新诗“带着镣铐跳舞”,其中“跳舞”喻指内容要自由,“镣铐”喻指诗歌的形式要求。D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虽然内容发生深刻变化,但形式上依然追求音乐性,过程虽然曲折,但新诗依然是进步的。答案A解析“诗词的发展历程中”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是“中国古典诗词,历经曲折从原始诗歌的有音而无义到

14、音义融合的唐诗、宋词、元曲”。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不仅以逻辑意义安排、组织语句,而且注重按音调、节奏、旋律要求调整词语位置和秩序,将词语进行如歌的组合。B诗人手里,词语是被情绪浸透的音响,当纯美的音响与词语相结合,用富有激情的音响碰撞,也就是吟诵取代苍白理性的逻辑朗读。C作者主张诗歌应具有音乐性,那些使用晦涩的隐喻和暗喻,进行深奥繁复的抽象说教,依靠古怪艰深的生僻用典的诗歌,不可能具备音乐性。D诗歌能保持生命力的理由在于它以和谐的音响,旺盛的激情,单一朗诵者与万千听众的交流互动对受众进行感染、激动与号召。答案C解析原文最后一段是“重于音乐性的诗歌很难甚至不主张使用晦涩的隐喻和暗喻,也不接受深奥繁复的抽象说教,更不依靠古怪艰深的生僻用典”,不是“不可能具备音乐性”。(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11分)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本词写于1935年2月。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2月25日凌晨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斗,最终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13词的上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使用了、五种意象,创造出一个的抒情氛围,让人想象到即将来临的战斗的紧张和艰险。(5分)答案西风长空大雁晨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