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302779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7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 2018-2019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学年高一历史 3 3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30 小题,共 6060 分) 1.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 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 的前列。如表

2、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时期内容备注 牛耕、铁农具 - 都江堰、郑国渠 -春秋战国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秦汉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3.汉代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一种游 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 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这说明汉代田庄( ) A. 脱离国家控制并与世隔绝B.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C. 具有明显的

3、自然经济属性D.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4.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 ) 选 项 描述 所指对 象 A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 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翻车 B “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 灌钢法 淬以五牲之脂” C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白瓷 D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 桑麻” 海上丝 绸之路 A. AB. BC. CD. D 5.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

4、畎亩之勤”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B. C. D. 6.据明末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 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 这一现象 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7.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 其生产特征的是( )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

5、难以推广 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 8.“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 关系演变概括为 5 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 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 9.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 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 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由此可见( ) A. 森严的

6、市坊界限依然存在B. 商业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 C. 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D. 纸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10.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B.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 “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11. “七科谪”,是指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和入赘的女 婿。汉武帝认为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于是要求其入伍参战。西汉时期 “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 激化阶级矛盾B. 削弱军队实力C. 打压商人群体D

7、. 促进经济进步 12.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 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 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 生产部门分工细致D. 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13.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 是( )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8、14.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 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 因是 A.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的弊端B. 对外贸易无利可图 C. “海禁”政策的恶果D. 国家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15. 洪武四年(1371 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 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 “禁海令”的

9、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16.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 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民族工业的产生 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17. 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 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8. 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

10、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 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 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9. 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 18401956 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 D 曲线 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 A. 自然经济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 们的共同点包括( )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

11、工业为主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 B. C. D. 21.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 “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 A.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2. 1884 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 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 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

12、,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 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 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23. 下表为近代中国某省(区)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断,空缺部分的 数字最可能是 时期 18751895 18961911 19121913 19141918 年平均注册数(个) 0.55 2.5 5.6 A. 0.3B. 4C. 6.5D. 12 24. 下列近代中国企业性质相同的一组是( ) A. 福州船政局,继昌隆缫丝厂B. 天津机器制造局,发昌机器厂 C. 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D.

13、湖北织布局,贻来牟机器磨坊 25.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 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 因是( )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6. 有人统计过,在 1872 年到 1913 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 55.9%,商人占 18.3%,买办占 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 三流的洋务

14、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大地主”。这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主 要影响是 A. 民族工业对封建政府保持妥协性 B. 民族工业的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协调 C. 民族工业所需的市场得到一定保障 D. 民族工业遇到严重资金困难 27. 下表为 20 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表格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 1909-19110-90+56+46 1919-1921-89-110+32+14 1929-1931-205-76+40+53 A. 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 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 法国强化对华转嫁

15、经济危机D. 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28.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 1942 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 3758 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 1654 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 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 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 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29.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 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此“在原始积累的 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 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

16、者的观点是( ) A.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30.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 B、E 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2 小题,共 40.040.0 分) 31(18 分)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 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 商号后,还在店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