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数控专业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027203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数控专业群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数控专业群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数控专业群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数控专业群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数控专业群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数控专业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数控专业群(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数控专业群(一)现有基础与优势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理论、数控编程、数控工艺、数控设备操作、数控设备维护的高技能人才,是我院的王牌专业,1989年,我院在德国专家的指导下开设了“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成为天津乃至全国最早开设数控课程的院校,也成为国内各院校数控师资的培训摇篮。中德职院随着国家和天津市的飞速发展,向国内和天津市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赢得广泛赞誉。1、 对外合作办学全国领先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西班牙机床协会在职业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在数控专业上投入最多,达到一亿多人民币,德方有数控专家长期在数控专业

2、任教研室外方主任,以其德方的先进理论和实践技能对教师和学生给予直接的讲授。2、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市级精品课程4门。主编或参编高职高专教材多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在国内著名出版社主编专业教材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应用技术、工程材料等、多部参编教材以及学院内自编培训实用的教材。3、 实训条件达到高水准 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支撑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专业包括:国内一流的数控机床操作实训车间、数控机床实训系统试训实验室、数控系统维修实验室、与SIEMENS合作的数控编程与操作培训室等。其中大模式投资400万,中西机床培训中心投资

3、1亿。其水平达到了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4、 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2003年以来,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中,尝试和探索了 “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核心技术技能的确立是“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的起点,也是产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最佳切入点。通过确立专业核心技术技能的工作过程,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更加贴近人才市场需求、贴近行业和企业要求,使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更加真实有效的加入到专业建设中来,利于形成一种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5、 国内外培训基地纷纷落户近年来数控专业被评为国家级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

4、教育部重点课题“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承担单位;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师资培训标准”项目研发和试验单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数控工艺员培训考试中心;天津市工业系统数控与自动化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 学生分配处于良性循环至2006年底,先后培养数控类专业毕业生 2000 余人,为企业进行专业人员培训 6000余人次,培训高职高专骨干教师510人,现在在校生500人。先进的培训模式、良好的培训条件、高就业率获得广泛的赞誉,使该专业经教育部专家组评审遴选确定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二)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加

5、强专业建设;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以技能为核心,建成一支掌握数控关键技术、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专业师资队伍;建成集教学、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高职师资培训、数控技术研发、教学设备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技术实训与技术开发;建立开放式、校企组合型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依托国家级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全面提升数控专业群的实力和水平,辐射和带动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加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面向市场、服务环渤海。(三)主要建设内容1、借助中德、中西合作办学优势,全面提升数控上水平,加快培养数控高技术人才(1)与空客公司全面合作,做好空客320总装线技能人才评估中

6、心和技术培训中心的工作,与西班牙机床和模具联盟的合作,做好数控机床系统在模具制造方面的应用。围绕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调试和维修,数控设备管理四大模块。改革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始终紧跟数控国际先进水平,保持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以国家级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为依托;作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承担单位;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师资培训标准”项目研发和试验单位;加快该项目的研发,争取在三年内完成,使之达到国际水平。(3)充分发展和利用得天独厚的实训教学设备

7、资源,不断扩大规模。在现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十五”和“十一五”投资等项目进一步增加设备种类和同类设备的数量,以确保扩大招生规模后能提供足够的工位,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注重保持设备的先进性,使学生的技能培训适应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中西培训中心的设备全部为当前欧洲数控设备的高端产品,技术含量高,其中包括带C轴的数控车床、可交换工作台数控加工中心、高速铣削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工作头可分度的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数控高速冲床、数控三坐标测量仪等各类数控加工设备。同时,制定实训条件发展的长远规划,建设数控车间、数控维修实验室、模具车间、数控实训中心、数控编程实训中心。(

8、4)通过3年的建设,使专业带头人由 名增加到 名,继续与德方合作配备专职数控专业教研室外方主任。校外实习基地由现在的7家增加到14家以上,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一定的比例。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兼职负责按照企业岗位职责要求培训、指导和考评学生,同时专业教师有计划地下企业掌握学生实习情况,校企双方配合,形成校外实习质量保证体系(5)继续完善数控专业群订单式培养方式,并和招聘式、推荐式、委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中德特有的学生分配方式,三年内逐步完善这种机制,争取以每年两家企业递增。(6)建立高标准的人才考评体系,逐步以等级制规范学生校内校外上岗实习

9、,采用由低到高来掌握数控技术,不合格的不能操作设备。同时建立以国际标准体系的各种操作规程,与国际接轨,向不同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其等级及标准三年内实现并实施。2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成支撑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的专业主干课程(1)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验、实操项目为中心,改革专业群基础与平台课程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分项任务为中心,改进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以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为目标,工学结合,改革校内综合实训课,强化关键岗位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2) 按照高技能

10、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以下课程及教材建设:精品课程:争取在2007年申报数控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成功;新增四大著名数控系统编程、操作培训课程(与HEIDENHAIN、SIEMENS、武汉华中、FANUC公司合作);开设数控机床结构与原理短期培训课程(聘请大连机床、上海DMG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讲座);开展新一代数控加工技术及加工工艺讲座(聘请德方短期专家);新增数控刀具专业短期培训课程(聘请美国肯纳Kennametal工程技术人员讲座);新增润滑油、冷却液专业技术课程(聘请德国斯图尔特

11、STUART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讲座);制作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刀具、数控工艺等实验实训录像片;编写 数控应用技术(数控与模具专业适用);编写 数控应用技术(数控维修专业适用);编写 国内外四大著名数控系统(HEIDENHAIN、SIEMENS、武汉华中、FANUC)编程、操作、维修培训教案与习题集;编写 数控仿真软件培训教程(与上海宇龙公司合作);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培训教程;3造就一支掌握数控关键技术、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专业师资队伍(1)加强和德国、西班牙等国高职院校的合作,研究国外本专业高职师资构成特点;密切开展与数控行业、知名企业间的技术合作,锻炼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参

12、与数控系列教学设备的开发,提升专业教师能力,探索出本专业“双师型”培养模式。建设一支在整体素质上居国内同类学校前列的师资队伍。结合中德的国际合作优势,继续聘请德方中、短期专家,组成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进行教学理念与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交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名。(2)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再引进和培养2名能够引领专业建设与改革、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力争成为在本专业领域中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经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用三

13、年的时间,引进和培养46名既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又具备高级技师以上职业资质的“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和“双师”结构方面形成年龄、专业技术职务能级相适,结构合理的梯队。(3)借助与武汉华中数控、北航CAXA软件、上海宇龙仿真、大连机床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宝鸡机床、德国数控系统厂商HEIDENHAIN、SIEMENS;德国机床厂商DMG.、美国肯纳刀具(Kennametal)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互派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与交流研讨,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提高本专业教师业务素质。计划分三批到这些企业交流达到二十余人次。(4)借助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

14、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担当实践教学环节和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并实现在相同专业组群中教师的跨专业共享。每年聘请2-3名到学校任教。4建设好国家级数控培训基地和天津市工业系统数控与自动化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数控工艺员培训考试中心为重点,以远程实训教学服务为目标的数控技术校内实践基地通过“五项工程”建设(即:专业改革与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等工程),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建成全国高职教育领域中的一流学生实验实训中心、职教师资培训中心、高水平职

15、业培训和鉴定中心。继续发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试验、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争创国际一流专业。跟踪国内外数控最新技术,充分考虑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持续开展数控系列实训教学设备研发。兼顾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师资培训、产品研发等多重功能,使数控技术校内实践基地在提高学生实际技能、促进行业人员就业、提高高职师资水平、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实现实践基地资源能为数控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所共享,带动和促进专业群的发展。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保证上述目标实现的保证,根据建设设思路对数控技术校内实践基地进行总体规划和建设,具体如下:1)、构建全方位的数控网络平台

16、(1)、搭建学院内数控教学的网络平台:该平台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学院内数控车间、数控维修实验室、模具车间、数控实训中心、数控编程实训中心的网络化管理、监控,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达到最大限度的教学资源共享。进度安排:从07年开始按计划分批次完成数控车间9台套德国数控机床的改造;引进国际一流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2台;高速加工中心2台;车削中心2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网络化建设工作同步进行;该工程预计于09年12月完成。(2)、搭建学院与企业间的数控培训与技术应用网络平台:与企业紧密合作,针对企业生产和设备的实际状况“量身定制”培训模块实现学生上岗的“零”等待,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教学培训及企业项目的技术解决方案。进度安排:从07年开始进行市场调研和考察,对有意向合作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研讨。制定合作方案,08年力争完成学院与23家企业的网络资源共享试运行;09年进行网络推广;(3)、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