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02569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对应学生用书P105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完整人格是对教育目标或理想人格的追求,为历代教育家所津津乐道。完整人格的教育在古代教育家那里有着不同的表述,如孔子的“成人”,朱熹的“全人”。从内涵来看,古代教育家论述的君子、大丈夫、鸿儒、圣贤等人格理想,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完整人格的教育追求。孔子最早阐述了完整人格。论语宪问记述:“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其中提到的臧武仲为人多智,公绰为人廉静寡欲,卞庄子有勇力

2、,冉求多才多艺。此处所谓“成人”,是指一个完整的人。孔子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当是将诸多人的优秀品质集于一身的人,这些品质包括了智慧、廉静、勇敢、才艺以及礼乐文采等。孔子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对孔子所说的“成人”,朱熹的理解是:“成人,犹言全人。”他认为,人们都应当努力兼有智、廉、勇、艺等“材全德备”的品质。在孔子眼里的完整人格还包含着一个重要要求。他在论语为政中说道:“君子不器。”他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君子不能成为只是具备某一方面本领的人。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不只是儒家学者如此,其他学派的学者也有类似思想,只是对什么是完整人格的理解有所不同。像墨家对“兼士”人

3、格的设想:“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不仅十分强调掌握众技之长,却又不以此为满足,同时还十分强调与社会人伦实践有关的素养,如擅长思维与论辩、具备优厚的德行等。再如道家,老子的理想人格是人如同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状态,他把每一点社会对人的影响都视为对人性的毁坏,希望回归浑然无邪的自然状态。虽然道家崇尚个人主义,推托社会责任,但其理想人格显然不是某种功用型的“器”,而是得“道”者,也是一种完整的人格。20世纪40年代,史学家钱穆在理想的大学一文中批评当时中国的大学只以“智识之传授”为重,这种教育只是希望人成为专家,而不是希望人成为“通人”,不仅有害于当时之国家社会,更会遗祸于国家社会之将来。

4、他认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他说,“专家”产生于互相隔离不能打通的“专业”,而“通人”产生于“通学”,产生于整体的文化和全面的教育。其所谓“通人”显然是一种完整的人格。钱穆十分有见地地指出了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现代教育的重要缺失,即忽视“成人”的教育,忽视完整人格的养成。(摘编自杜成宪中华民族有哪些教育传统可以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大丈夫、鸿儒、圣贤等人格理想,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完整人格的教育追求。B孔子和朱熹都强调一个完整的人应当努力兼有智慧、廉静、勇敢、才艺等全面综合的人格素养。C“君子不器”指君子不能像某件器物一样只

5、有某一用途,这是孔子“成人”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D虽然道家、墨家与儒家对完整人格的理解有差异,但道墨两家学者也有追求完整人格的类似思想。答案A解析“充分体现”表述不当,原文第一段为“不同程度地体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述了我国在教育目标或理想人格上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传统。B第段中,作者通过阐述“君子不器”,使文章对孔子“成人”观的论证更加完整、严密。C第段运用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墨家、道家等先秦学派关于完整人格教育的思想。D文章语言准确,逻辑性强,注重考证。例证古今结合,旁征博引而又丰富典型,有说服力。答案C解析没有比喻论证。3根

6、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家不仅强调掌握众技之长,还强调与社会人伦实践有关的素养,如思维论辩和德行。B因崇尚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道家的理想人格不是功用型的“器”,而是得“道”者。C钱穆的“通人”思想和孔子的“成人”、朱熹的“全人”等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D古今教育家关于完整人格的教育思想对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有借鉴意义。答案B解析选项强加因果,原文为转折关系;转述错误,道家“推托”社会责任,不是“崇尚”社会责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

7、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1998年,巴金对前来采访的赵兰英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赵后来对此的评述是:“我感觉得出,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这就是作家巴金。”对于巴金1998年的这句言说,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的理解是“他晚年的亮点所在”。“这是巴金的巴金。被人们一演再演的家春秋他并不放在眼里。而这本随想录他看得那么重,因为这是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反思的一个起点啊,此前的作品则几乎是一条左翼文学延续线。而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的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对巴金作过访谈

8、。据他回忆,巴金第一句话就说:“到现在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我写作是业余的。”陈思和当时就问他:“那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巴金说:“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对社会进步做点实际工作。”如果联系巴金一生的追求,可以看出巴金始终是一个持有坚定理想和信仰的人。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秩序,他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从事社会的实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到后来(20世纪30年代),巴金发现现实离自己的理想很远很远,只得将自己的悲愤、绝望、痛苦,通过文学表达出来。所以他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只是用审美的方式来完成。所以,后来当作为文学家的巴金获得了巨大的成

9、功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减少过。对此陈思和曾经在这部传记中写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巴金的魅力不是来自他的人格的完满,而是他的人格的分裂。他自己想从事的社会革命的事业,离他一步步地远去,而他不想做的文学的事业,却使他功成名就。文学地位越高,他就越痛苦;越痛苦,他的文学创作就越有个性。这样的一个循环,构成了巴金独特的写作道路。陈思和说:“记得在那次采访中,我故意问他,如果你从事实际革命,恐怕你也做不到现在这个成就。还不如从事文学创作,能够对那么多人都产生过影响。”巴金笑了,说:“我还是觉得我应该去从事点实际的工作。”陈思和对巴金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巴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

10、实际效益的,他写作主要是发泄他达不到理想的悲愤,所以他觉得这是空洞的东西。而随想录则不同,对巴金来说,这是一部对实际生活产生了效应的书,是一部直接推动了社会理性、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反思历史的书。随想录不但使晚年的巴金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创作高峰,他由此而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也得到读者的理解和尊重。对此,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文学真正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但近年来,学术界对随想录的思想价值和成就开始出现一些不同观点。比如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李欧梵先生认为,随想录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作一些

11、感性的思考,并没有达到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深度,从一个大时代的背景来思考“文化大革命”。李欧梵说,人们为随想录这部作品所震动,多数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情怀。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友渔认为,说真话是最基本的品德,但在中国往往是最难的事,所以比起那些靠说假话求官获利的人,尤其是相比于那些漠视苦难和不公正、粉饰现实的作家,巴金非常令人尊敬。“即使如此,巴金仍然值得尊敬,”李欧梵说,“这样一个纯真的人,一直做一个好人的人,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相关链接:巴金自1978年底到1986年8月,历时八年,写完了随想录。这部四十二万字的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

12、,它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这是巴金高度的精神自觉和时代自觉的体现。(百度文库)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百度知道)我想随想录是一个以文学形式出现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书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胡景敏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对家春秋等有巨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巴金并不放在眼里,而对随想录却看得那么重,这表现了巴金的理想信念。B说巴金的写作“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

13、的宣泄”,是因为在巴金先生看来,文学创作并不是他想做的实际工作。C巴金一生的追求是建设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秩序,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从事社会的实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D随想录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得到读者的理解和尊重,但是学术界开始出现一些不同观点。答案D解析“学术界对随想录的思想价值和成就有一些不同的观点”,而不是对“随想录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有不同观点。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围绕巴金晚年写的随想录,借赵兰英、朱学勤、陈思和等人对巴金的评价,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B文章引用李欧梵对巴金的随想录思想价值和成就的评价,代表了近年来学

14、术界不同观点中的一种,更客观地表现了学术界对巴金的随想录有不同的认识这一现实。C本文大量引用对巴金的采访、研究者的话,目的是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建立在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的理论高度之上。D本文涉及的“巴金”内涵不同:传媒热点中的“巴金”指的是作为文学家的巴金;作者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写随想录的巴金。答案B解析A项,“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过于宽泛,文章并没有涉及那么多内容。C项,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认识巴金,或者说认识“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D项,“作者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写随想录的巴金”,理解过窄,作者通过写作本文,认识的应该是一个更接近于巴金自

15、己的巴金。6巴金为什么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请结合材料,就巴金的人生理想及文学创作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答案从巴金对他自己文学创作的认识上看,巴金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实际效益的。从巴金的人生理想上看,他是一个希望做对社会有用的实际工作、以实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他的随想录中对内心的自我拷问和忏悔对人的基本品德的回归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从随想录的创作来看,巴金用八年的时间,以自己的全部人生经历来倾心创作,表达了他的理想追求和严肃的历史态度。从随想录的社会意义来看,他在随想录中以文学的形式对社会文化进行了批判,与新时期的国家意识形态是一致的。故而,巴金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不过,本题规定了理解方向:人生理想,文学创作。家春秋等为什么在巴金眼中不是“什么东西”,随想录却是作品?随想录有何价值?结合文本内容给予分析归纳即可。如巴金第一句话就说:“到现在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个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