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024881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对应学生用书P81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

2、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座座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

3、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使得知识分子

4、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涵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摘编自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及彰显内在品格的家国情怀。B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

5、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C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D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C项,原文第二段中说“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而不仅仅是“将家国情怀与

6、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且原文说的是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而不是人生价值。D项,“不应追求个人利益”错误,原文第三段中说“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B文章分四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每层的第一句话都是全段的中心句。C文章前三段重点论述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最后一段重点论述家国情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的重要性。D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

7、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说法有误,文中没有正反对比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B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C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的保障。D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

8、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第三段中说“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是“内化”而不是“取代”。(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则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9、。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比较押韵,朗朗上口,充满语言美感。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其实是在跟诗词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阅读诗词,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会逐渐留意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略显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

10、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

11、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

12、“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都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

13、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欠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

14、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15、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侧重从主创者的角度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答案B解析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B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材料二的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