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21725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A文】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A文】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A文】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A文】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一般资料姓名:刘文武性别:男年龄:38岁职业:自由职业者籍贯:湖北咸丰民族:土家族入院日期:20XX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XX年4月3日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无红肿疼痛不适。7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腹壁静脉曲张。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手术及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过敏史:无。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毒品接触史。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6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28/70mmHg。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

3、曲成团。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入院前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乙肝三对半示:HBsAg(-)。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扩张,腹壁静脉曲张诊断依据:1.男性患者,38岁。2.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4.腹壁静脉扩

4、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5.08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0%,淋巴细胞百分比16.5%,血小板21

5、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8.7%。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1.56,PT国际标准化比值1.64,纤维蛋白原含量4.78g/L。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TP53.0g/l,ALB25.4g/l,A/G0.92,TBIL20.1umol/l,DBIL15.1umol/l,IBIL5.0umol/l,ALP197.5u/l,GGT32.2u/l,BUN7.388mmol/l,CREA54.2umol/l,BUN/Crea136,尿酸716

6、umol/l,K+3.3mmol/l,Na+132.2mmol/l,CL-101.6。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G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进一步诊

7、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诊断依据:1.男性患者,38岁。2.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4.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5.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6.腹部CT见:少量腹

8、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G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入院后诊疗经过:入院后嘱患者高热量,高蛋白,低盐,质软饮食,限制水的摄入。给予拉米夫定以改善肝功能,适当使用利尿剂以治疗及改善腹水症状,给予普萘洛尔以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护理监测患者每日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以及注意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情况,随时调整治疗。临床讨论与分析:患者病史特点:1.男性患者,38岁。2.腹壁静脉迂曲、扩

9、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3.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4.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5.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G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

10、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可得到以下总结:1. 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并在病程发展的晚期形成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其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高峰年龄为3550岁,以男性多见。该患者为38岁,男性。增加了肝硬化的易感性。2.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工业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而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

11、主,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为主,约占60%80%。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该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有饮酒史,使其肝硬化易感性高。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肝脏也是最大的代谢器官,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肝硬化发展晚期由于肝脏的损伤,肝功能的减退使其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及免疫功能减退。如呕吐,食欲减退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由于合成及代谢功能的减

12、退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易并发感染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系统相应症状的产生。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的长期淤血肿大,使脾功能亢进,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少。该患者有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并且有电解质的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表现。4.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肋缘可触及肿大质稍硬的肝脏、脾脏可肿大,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酶学异常。(2)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明显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有门-体侧枝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以及腹膜后静脉扩张),脾脏

13、肿大造成脾功能亢进,腹水的形成。该患者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脾大的表现。5. 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

14、2mmol/l。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G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综合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相关辅助检查,该患者可最终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 与伴有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肝炎,有肝炎的感染的病史,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原发性肝癌,需行血清免疫学检查甲胎

15、蛋白(AFP)以及肝脏CT的检查以鉴别;某些累及肝脏的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肝脏的肿大,需从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予以仔细鉴别。血液疾病,如慢性白血病等常伴有脾脏的肿大,需进行骨髓检查以便与肝硬化所致的脾脏肿大相鉴别。该患者外周血象没有明显异常,可行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2. 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相鉴别。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和腹部胀大是因为(1)门静脉压升高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升高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2)由于肝功能的受损使其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弱,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从而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机体血液

16、大量滞留于内脏血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潴留,促进了腹水的形成。应与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及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水相鉴别。根据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以及性质是癌性腹水还是非癌性腹水可鉴别。患者腹水量少,故可排除癌性腹水,根据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也可排除因心脏和肾脏的疾病而导致的腹水。3. 与肝硬化并发症相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鉴别,血压稳定,出血暂停时可行胃镜做治疗性检查可确诊。肝脏的降解解毒功能受损使有毒物直接经体循环入脑导致的肝性脑病,应做血液成分的检查以与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