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生态公园设计说明-红河滇南绿洲设计说明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2171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生态公园设计说明-红河滇南绿洲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9A文】生态公园设计说明-红河滇南绿洲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9A文】生态公园设计说明-红河滇南绿洲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9A文】生态公园设计说明-红河滇南绿洲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A文】生态公园设计说明-红河滇南绿洲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生态公园设计说明-红河滇南绿洲设计说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设计感言这是一个被上苍眷顾的地域,北回归线的温馨捆绑了家;悠扬的山,歌唱生活的天堂,这里:阳光明媚,林木繁茂、这里:花溪绿谷,碧水蓝天。丰淳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古老的民族和动人的传说,唤醒生命的灵感,这就是城市中心的滇南绿洲。1.1设计概要项目定位滇南绿洲生态公园位于红河州蒙自市西南部,地势平缓,属于云南哈尼族,彝族多民族聚集之地的首府,是高原之滇的边陲新城。根据现有规划红线,在开发思路上,运用依山徬水,随形就势而设计道路、景观;保护原有地貌生态植被,从而再造当地多样性森林植物为主要表现形态。通过保绿、植绿,有效的减少广场,硬质景观等人工痕迹,打造项目亮点,营造

2、休闲度假,低碳环保,生态自然的公益性综合观光公园。地理优势滇南绿洲生态公园建址区位于北回归线穿越地,构成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突出的季风气候,历史上曾经是滇南军事要塞,经济、文化重缜,是省级文化名城。自然风光红河州以其独特的多样性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民俗资源、森林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有众多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此外,著名美丽的高山河流、浅滩湖泊、森林秀川数不胜数。历史文化红河州积淀丰实深厚的民族的历史文化,边陲古道的马玲声,滇越铁路的铮鸣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声,记录着国内外,商贸历史,各民族的生活历史,闪耀着滇南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光芒。1.2区位条件滇南绿洲生态公园位处于蒙自

3、市和个旧市交界地,红河州政府所管辖区域中心,交通便捷,周边有州卫生院、医疗中心、职教园区、州高等中学、配套居住区、商业综合体等在建项目。土地为低产农耕地,土壤为云贵高原易性土,腐殖质含量低,肥力中等。紧邻红河大道,有大面积果园、果林、杂树林、天然林,可做开发建园保护景观林;西南为未开发地,既有良好的营造生态公园的景观环境。1.3地形分析滇南绿洲生态公园建址面积1327.32亩,最高处海拔坐标1330米,最低位置海拔1300米,高差30米,年均气温18.6,年均降雨量815.8毫米,全年无霜区337天,年均日照2234小时。结论地势西高东低,七八个绵延起伏的小山丘,视线高远,景观条件优越。利用冲

4、沟打造溪水景观带,可营造现代农业化、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公园景观的效果。1.4景观设计分析景观风格:综合性新自然主义景观公园景观定位:郊野风光休闲生态园红河州本土多样性植物展示园设计策略:a:地形:顺坡而上,高差沟壑天然而成b:规划:因地制宜,依山而就,分层分台顺高布置c:硬质:参照民居,小巧玲珑,灰瓦白墙坡顶宽檐d:景观:靠山造水,量化得体,师法自然山野景致打造方式:a:材料选用:以本土山石,木材乡土材料为主b:色彩搭配:硬质材料及小品,以天然材料为本色,大地色为主c:整体布局:保持山地高差变化特色,强调从高往低看及由低往高走的景观体验方式,合开发优质的现代农业展示区,把其规划成为生态旅游、休

5、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后期可发展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园区,以现代观光农业景观为主要特色,保证生态餐饮及有特色的乐趣、娱乐项目和休闲环境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以旅游为主业的园区.d:布局高差处理:综合运用多种以自然形态面貌呈现的挡墙效果e:植栽配植:以当地植物为主,研究当地著名植物、珍稀植物、珍贵药材,突出地域特色,注重植栽多层次变化,四季色相变化,及高差变化,衔接过度的处理从季节上进行合理搭配:每一个季节都有几类(至少一至两个)品种的观赏植物形成整个园区的主题,成为吸引人气的观赏亮点。例如:3-4月主要观赏各种木兰花、山茶花、樱花;4-5月主要观赏蓝花楹、牡

6、丹、芍药、海棠、紫藤、杜鹃花景观;6-8月主要观赏紫薇、石榴、薰衣草、荷花、睡莲、合欢景观;9-10月,主要观赏桂花、三色堇、八仙花、千屈菜、石蒜景观;11-12月,主要观赏菊花、一品红、报春花,四季可赏的为彩叶植物园。瓜果类:2-3月青枣、桑葚;4-5月樱桃,草莓、琵琶;6-7月李子、西瓜、桃子;8-9月石榴、桂圆果、葡萄、杏、梨子;9-10桂圆果、梨子、柿子;11-12橘子、柚子、甘蔗使各个时期都有瓜果可摘,让游客不但有观赏的景观,同时有收获喜悦。f:小品布置:以当地人文史料为基础,营造山野情趣为主调结论结合项目特征,据植物的高矮、色彩、香味进行配置,同时合理配置落叶和常绿植物,远景和近景

7、,个别突出和整体协调,尊重当地气候植被条件,运用本土材料,提炼当地风物,打造有山野情趣的坡地综合性新自然主义景观,构成低碳、环保的滇南绿洲生态园。给人们的感官以最佳的感受。1.5景观设计原则本项目设计将结合建筑规划与地域特色,创造一个环保、低碳、生态、以人为本的休闲观光环境。在功能位置上尽量满足城市环境多样化的追求;在生态环保上,力求低碳效益的最大化;在景观效果塑造上,创造清新自然的视觉景观;打造丰富且有层次的环境空间,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以人为本共享的需求与细节,从使用(功能配置)与空间(视觉体验)两个层面提升生态公园的整体品质,最大限度的全方位考虑人群的休闲要求,结合农业观光

8、博览园、珍稀植物观赏长廊、有机蔬菜展示园、生态餐厅、开心农场、百草园、小品、园路、小型绿化广场、健身场地等各种方式设施来促进人与自然的亲和性,拒绝单一为绿化而绿化的形式,为生态园创造一个自然的空间,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多样化的需求。关注公益1.6功能分区设计项目周边为新规划的滇南绿洲,东面为职教园区、滇南中心医院、住宅小区,南面现状为农田,西北面为住宅小区,北面为商业商业综合体、红河洲一中。结合项目周边功能布局及地块自身特点进行以下功能区域的划分:(一)、绿地景观园区(二)、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三)、珍稀植物观光园区(四)、特色植物观光园区(五)、百草园观光园区(六)、中草药植物观光园区(七)、防

9、护林(一)绿地景观园区:位于生态园北面,面积113034平方米。该区域紧邻商业综合体片区、中学片区、住宅小区,人口集中、人流量大,建设一定的休闲绿地作为相应的配套,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空间。(二)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位于生态园中心区域,面积为140748.26平方米,是生态园的主景观区域。主要布置以下景观节点:1、无公害生态精品农业观光博览园。(10985.4平方米)2、 珍稀果木培育生产示范园。(13350平方米)3、观光瓜果长廊。(12799.4平方米)4、珍稀植物观赏长廊(1127.5平方米)5、引进国内外新产品种驯化展示园(9373.4平方米)6、农耕文化展示园(12649.4平方米)7、

10、设施农业无土栽培展示园(9621.2平方米)8、农业科技展示园(9391.9平方米)9、植物组织培养区(5949.6平方米)10、有机蔬菜展示区(11102.7平方米)11、休闲园林蔬菜生态餐厅(13905平方米)12、开心农场(12108.1平方米)(三)珍稀植物展示区:位于生态园东南方向,面积为256235平方米,拟建在生态农业观光区外围,呈带状分布。主要布置有红豆杉园、辣木园、木兰园、茶花园等。(四)特色植物展示区:位于生态园西北侧,面积141326平方米。该地块有几个小山丘,地形丰富,现场有松林,结合场地现状及地形地貌特点布置以下景观节点:1、松林2、纪念林3、青少年夏令营基地4、本土

11、特色植物展示(五)百草园区:位于生态园西南角,紧邻规划市政干道,面积95163平方米。场地拟大面积种植开花的薰衣草、国庆花,打造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花海景观。(六)中草药植物观光园区:位于生态园东南角,紧邻职教片区,面积80560平方米,该区域作为种植各种中草药的示范种植基地,可作为红河洲卫生学校和农业学校的教学基地。(七)防护林:位于生态园西面,面积9240平方米。为防止西面尾矿坝对生态园的环境污染,建设防护隔离带。隔离带宽30米,种植抗污染、滞尘效果好的树种,如大叶杨树、海桐、香樟等。1.7交通规划道路规划结合原有的道路,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在园区内拟建两个环道及连接各片区的一级主道路,路宽

12、6米,园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车行出入口,形成园区的交骨架,基本满足整个园区的交通需求。七个片区按各个分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交通细化设计,尽量进行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使整个园区的交通便捷、合理。1.8植物的配置设计设计原则:1.选择乡土树种,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维护成本。2.遍植具有驱虫灭蚊效果的植物,营造舒适清新的公共环境。3.注重植物的季象变化,做到四季常绿且季季不同,达到四季畅想的景观效果。4.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配置的比例约为7:3,落叶植物与开花植物比例恰当。5.植物总体形成五层垂直绿化景观,并且在挖掘道路形成断面,利用攀岩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提高绿化率。总体配置:布局按照七片区的功能定位及进行合理配置,使每个园都有自己的特色,道路种植树种拟选用凤凰木、滇朴、香樟、清香木、银杏、蓝花楹等,搭配常绿植物,形成主景大道。【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