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3021577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25X2=50分)1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多种所有制并存2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引入中国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全面走向国际市场C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

2、国的经济侵略4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国货界一致响应,国货运动曾一度颇具声势。特别在上海,作为经济大埠,全国经济重镇,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到1930年10月7日,已进行了第三次国货运动大会,成效显著。这一做法有利于A阻断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快工业体系的形成C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D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5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列流行语出现于“大跃进”时期的是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 B放卫星、超英赶美C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D样板戏、上山下乡6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

3、端的。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A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开启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历程C提出了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实行按劳分配8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 B“南方谈话”C中共是四大的召开 D废除人民公社体制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是A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B打破了“一大二公”

4、的局面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0在“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新华社发表社论说:垂暮之年的邓小平,靠着自己的睿智和威望,将徘徊中的改革之舟推向一个“新航程”。这个“新航程”A明确了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B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11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最早开办的经济特区是A上海浦东 B海南 C大连、青岛 D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2某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设立的经济特区。它是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13标志我国迈出重返全球经济舞台重要一步的是

5、A重返联合 B加入亚太经合组 C加入世贸组织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141935年美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给年龄在65岁以上的贫穷老人提供养老金,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为病残儿童提供应有照顾。这一规定A表明美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 B说明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稳定C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 D提高了下层人民的政治地位15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16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迎合了西方各国当时的需要,相当迅速地为英、美等国的经济学界所接受,

6、称之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革命”的革命。这一理论A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 B促使西方“混合经济”模式出现C是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 D推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经济”1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A B C D18二战后,日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成功建立起自己的科学体系。这说明日本的崛起得益于A政府政策的推动 B调整了国

7、内产业结构 C外国势力的扶植 D注重技术引进和创新19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中普遍奉行的政策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20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A低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 B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C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较高 D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年走低2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A扩大资本市场 B增加社会财富 C缓和社会矛盾 D调动劳动积极性22罗斯福认为,民主社会最可贵的品质是“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最契合“免于匿乏的

8、自由”理念的是A恢复金融秩序 B稳定农产品的价 格 C规范企业竞争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3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24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C完

9、善社会福利制度 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25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A征收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集体化 D增加农庄的自主性二、材料分析题26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 下图为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部分)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

10、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这一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2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是真实的吗?(2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哪两场运动有关?(4分)()这两场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2分)(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2分)为什么这一做法能“效果很好”?(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家解决“三

11、农”问题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

12、界现代史资料汇编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8分)(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美国有人攻击罗斯福是“社会主义代言人”,你赞同吗?(2分)请说明理由。(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

13、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征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材料二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了 “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摘自(美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政策?(2分)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2分)为应对这一形势,苏俄实施了什么新政策?(2分)12345678910111213AcDcBAABDADB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AABDADCDBCB答案26(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2)不真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安徽、四川。农民有了生产、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改革要与时俱进;维护农民利益;发展经济要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