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3021352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3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宁夏长庆高级中学学年第二学期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高一政治期中试卷高一政治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潍坊一中秋季运动会 中央电视台举办中秋晚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参加文学社 伦敦奥运会 欣赏中国好声音 A. B. C. D. 2、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这些伴随着 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劳动歌。这表明( ) 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2、产品 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 B C D 3、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 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B C D 4、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 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 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

3、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 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5、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这表明( ) A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会相互促进 B个人的全面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 C文化根本决定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D个人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6、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挖掘是 2016 年中国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墓中文物能够揭示西汉昭 宣时期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由材料可知( ) A.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 一定的文化可反映一定时代经济、政治 C. 出土文物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D. 文化遗产是

4、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7、2017 年 2 月 6 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中乌首个合作项目落地。 “一带一 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导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 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 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这表明( )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能够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互学互鉴 A. B. C. D. 8、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 见字如面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

5、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从中汲取精 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会到( )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 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B.C.D. 9、关于文化遗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文化遗产代表独特的艺术成就 B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D文化遗产是可逆转的,可以被修复和重建 10、2017 年 9 月 10 日前,成都市开展了“优秀教师” 、 “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宣扬先 进

6、典型人物的专业成绩和感人的教育故事,使师德可以相互感染、相互传递,并通过报纸、 网络、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宣传报道。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 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B. C. D. 11、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喜欢说“吃了吗?” 、 “去哪里呀?” ;而西方人认为这是打听别人的 事,他们见面喜欢说“早上好!” 、 “下午好!” 。这说明了( )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截然相反 中国人与西方人难以交流 文化影响人们

7、的思维方式 A. B. C. D. 12、君子修其身必先修其表。没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很难锻造出优秀的学生。学校里 的人文景点、校风校训、语言文字、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都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 和学术气氛,无形中能使学生们受到熏陶,健康成长。这说明( )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 文化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优秀的文化可以塑造人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A. B. C. D. 13、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 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 ”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 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

8、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B C D 14、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6 岁的上海复旦附中女生武 亦姝在“飞花令”环节轻松背出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名句,这一幕成为中国诗词 大会的经典片段。在对古诗词的研习过程中,武亦姝形成了良好的气质,这说明( ) 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9、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B. C. D. 15、我国传统工艺遍布各民族、各地区,如剪纸、刺绣、年画、木雕、金银制作工艺、建 筑营造技艺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和民族都有广泛分布。因此,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必须 ( ) 保留一切文化遗产 尊重地域文化差异 保护多样民族文化 认同文化的世界性 A B C D 16、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礼传家。 ”2017 年 12 月 7 日,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 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在京举行媒体见面会,孔子第 77 代孙 91 岁高龄的孔德墉老先生 笑称自己是“90 后” ,并且思路清晰地讲述了孔家传世千年的家风“诗礼传家”的由来。 “诗礼传家”强调了文

10、化( ) 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B. C. D. 17、. “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 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 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已。 A. B. C. D. 18、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是( ) 手机短信、微信等 各国互派留

11、学生和访问学者 科考队南极考察 秦国攻灭楚国后,派 50 万人驻扎岭南地区 A. B. C. D. 19、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已超越华人的范围,成为吸引不同族群的大事。世界上凡是有华 人居住的地方,都欢庆中国的春节。中国春节越来越国际化,说明( ) 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应该保护和弘扬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B. C. D. 20、 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 。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 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 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

12、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 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 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 B. C. D. 21、自 2018 年 1 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将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 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体现了我国文化从“拿来主义”到对外输出的转 变。这一转变直接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的有益经验是( ) A. 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进行文化创新建设 B. 要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吸收优秀的中华文化 C. 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中

13、华优秀传统文化 D. 要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2、当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被寄予更多期待,网络电视、手机报、 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发 展,使文化生产力出现新组合,实现了文化财富的新掘金。这说明( ) 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媒体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直观的传媒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B. C. D. 23、5 年前,在世界文化圈根本看不到中国文化的身影;但现在,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力已经越来越大。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

14、的文章,你认为下列最有 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 ) A.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西方文化 C.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守儒家文化 D.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促进文化趋同 24、在 2018 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 8 分钟”文艺表演中,熊猫队长、轮滑少年、智能 机器人相伴出场,在冰上勾勒出象征吉祥喜庆的中国结、五彩祥龙、凤凰展翅等生动画面, 独特的中国元素深深震撼了现场的外国观众。这是由于( )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可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B. C. D. 25、 汉字风云会节目在浙江卫视的热播,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该节目使 人们重新认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由此可见,该节目有利 于 保护中华文化的载体,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制定汉字的使用规则,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维护中华文化的瑰宝,实现汉字与信息化的融合 助推中华文明的传承,彰显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A. B. C. D. 26、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 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 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 ) 扩展了人们文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