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021032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olo分类评价法及解题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OLO评分法及解题方法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比格斯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香港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研究。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理念源于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指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之间的认知水平有质的区别。比格斯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现

2、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他们认为,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建构学习要点。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在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这个理论与皮亚杰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根据学生总体上的思维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类,而是对学生的每个反应进行分类。比格

3、斯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回答能力、回答思路、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对收敛程度、整体结构这四个特征,将学生回答问题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这种方法在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经过广泛的实验和应用,上海在2006年历史高考中开始体现。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具体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1.前结构(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2.单点结构(unistructur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3.多点结构(multistructural)学生在

4、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要点,但这些要点是相互孤立的,彼此之间并无关联,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4.关联结构(relation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问题的多个要点,并能将这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5.拓展抽象结构(extended abstract)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SOLO分类评价法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在评价上相对容易拉开学生的差距。运用分类评价方法,我们尝试对下面的一道历史题目进行评分举例:近曰,在朋友

5、的化妆舞会上,英国哈理王子身着有纳粹标志的服饰哈里王子的这一装扮立即引起各国舆论的强烈谴责。澳大利亚的一名官员宣告不再效忠英女王为什么各国对此事反响这么强烈,请结合二战相关史实作出解释。假设本题总分为分,哪么各层次评分细则如下:没有任何关联的答案属于前结构层次,只能得零分。列出二战期间德国相关罪行的其中一项,就直接解释上述现象的属于单点结构,可得分。能够罗列法西斯德国侵略欧洲各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等多项暴行的,属多点结构,可得分。4.能够将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给世界各国

6、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等相关史实作一个比较全面、有序陈述的,属关联结构,可得分。基于对历史现象或史实的深刻理解,能够在理论层面上概括、分析的,属拓展抽象结构,可得满分。上述题目答案可以这样组织:“正义”、“和平”、“人道主义”是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为世界人民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特别是它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这些做法是反人类,非人道的哈里王子纳粹服饰的打扮,表明他不是缺乏正义感,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因此他的行为必然引发人们的强烈不满。以上答案是从“道义”的角度论述的。

7、该题还可以从法西斯政权性质的角度去分析。如学生可结合史实,指出“法斯西主义鼓吹暴力和强权,其政权本质:对内公开实行极权统治,血性或压人民;对外,积极推行侵略政策,挑起战争。这种恐怖统治必然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的威胁,必然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结合例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运用分类评价方法的前三个层次主要考查学生史实识记的多寡,这是量的问题;而后两个层次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实得出结论和运用理论分析结论的能力,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表现。这样学生的思维层次能得到有效区分,同时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有表现的空间。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命制历史试题具有以下特点:“既保留原有得分点,又使答案有伸缩度”“能准确

8、测量个性发展倾向与水平的相对应”“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贴近现实、彰显人文精神”“能充分体现历史的广博与深刻的内涵”这种“结果开放、思路开放的主观题”,能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题目的理解水平与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地给出力所能及的答案”,能让“不同学习者有机合展示与自我能力水平相符的解答过程”,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例题: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9、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根据SOLO分类法,学生的回答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1.前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如:答(1):分封制是不对的。答(2):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得多。 2.单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如

10、:答(1):实行分封制是对的,因为夏、商、周和汉朝实行分封制,国家的寿命都很长。答(2):实行郡县制是对的,因为秦朝以后大多数朝代都实行郡县制。 3.多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答(1):夏、商、周和汉朝实行了分封制,国家较长久,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国家较强大。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有些朝代实行了分封制,有些朝代则实行了郡县制。 4.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如:答:分封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前实行的,而郡县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后实行的,汉代以后,某些朝代虽然也

11、在局部地区实行过分封制,但总体上还是以郡县制为主体。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5.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如:答(1):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从材料中我们注意到,在秦朝以前,主要实行分封制,而秦代以后,中央主要是通过郡县制来实施对地方的管理。不同的朝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秦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此就采取了分封的形式。秦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政府

12、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管理。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央过分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分地分权,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二:应对1、Solo讲求结论出自材料,讲求思维层次的点线面体(1)找出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而归纳出要点(2)对所有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类 SOLO评价法并列层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逆向层面:利/弊、积极/消极、推动/阻碍(3)组织表述的先后

13、次序,明确条理层次 观点与材料缺一不可,逻辑无误最好能用两个以上材料证明一个观点不仅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能说明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及至上升到理论层面追述其原因或影响2、原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例题: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 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 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 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 工赔偿。

14、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 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表 里 此工人劳动时间长, 工人受剥削严重 工厂制度建立初期童工处境尤为恶劣 因工人受剥削压迫严重, 工人阶级就已经开展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工人在工厂中所受限制颇多,某些 工人沦为机器的奴隶工厂制度过于苛刻 工人最初有散漫的习性 工人最初有捣毁机器破坏设备的先例 彼工厂制度对形成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人中有童工,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没有充裕的休息,工人竞争很激烈,机器开动时分钟后大门即关闭,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深受资本家

15、、工厂主剥削。任何工厂中的物件被损坏,不计较元凶,都由工人赔偿。工人的工资往往拿不到规定的数目,工厂主千方百计找出工人的不足。工人的工作由监工监督,毫无人身自由可言,苛刻工人工资的现象十分严重。总的而言,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拿出卖劳动力而获得微薄工资,勉强维持生计,在工厂中处处受监视、压迫,毫无地位可言,是社会最底层的受剥削民众。工厂每天规定工人的上班时间,这体现了工厂制度使工人纪律性、组织性得到提高。在工作时间,工人不得缺席也体现了工厂一定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工人的行动、纪律。在工作中,工人若有他人讲话、唱歌要罚款体现了工人在工厂中自由受到限制,资本家对他们实行严酷的剥削,但同时也体现了工厂中工人纪律性的提高。我认为当时的工人既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同时也在工厂制度下形成纪律性、合作性,成为最先进的阶级。在我看来,当时的工人阶级的状况十分悲惨然而,工人阶级为了生存,适应了当时的紧张生活,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严格的工人管理与工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