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3020679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1.桑弘羊说:“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材料反映了西汉政府“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是与商人争盐铁之利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打击地方分裂势力 提供廉价铁制农具A. B. C. D.2.宋代出现了“交子”。“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据此可知“交子”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 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3.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

2、等,后获得政府许可,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A.商帮主要从事长途贩运 B.政府放弃盐铁官营政策C.农本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D.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4.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5.下表是1914-1920年华商投资火柴厂情况统计表。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3、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军阀混战影响民族工业C.火柴厂投资增长迅速致使火柴进口减少 D.一战后西方列强加大投资排挤民族工业6.近代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能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出,重建合乎世界潮流趋势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化开始于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7.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C.四川成为进口

4、棉纱集散地 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8.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花大把的金钱制造军舰、购买大炮,这种表象的文明化,只要砸钱便可以办到,而恰恰改革政治法律和国民气质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在他看来,洋务运动A.指导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B.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C.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D.对传统中国改造有限9.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

5、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D.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10.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古代A.农耕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B.农村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11.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列强侵华方式仍以商品输出为主12.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指出:“关于

6、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国民经济 D.旨在加强官僚资本的扩张13.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B.产品质优,供不应求C.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D.计划经济,无须广告14.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

7、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 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15.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A.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 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6.下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B.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

8、,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C.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D.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17.1978年10月,中美洽谈合作的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英语词汇“jointventure”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合作方式。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认为既新鲜有趣又不可思议,尽管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A.发展经济必须解放思想 B.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C.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 D.美方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18.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

9、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A.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B.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C.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D.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19.“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一个“体制外”的劳动力市场。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这反映了“民工潮”的出现A.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B.引发了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C.为体制创新提供了动力 D.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20.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提出

10、:“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A.反思中共八大所确定的国内主要矛盾 B.促进经济综合平衡发展C.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缓解产能严重过剩现象2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

11、2.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法令规定: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学校不读四书五经;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握手礼;革除老爷、大人称呼。这些法令A.使广大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民主习惯 B.促进文化习俗向近代转型C.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 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23.1928年3月,国民党内政部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1929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1936年2月,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这一过程说明A.革命观念风靡一时 B.服饰变革推动社会进步C.人身控制日益严重 D.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24.传统婚姻遵循“父母之命”

12、。1905年,留日学生王建善在报纸征婚广告中公开说明了本人的基本情况,而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可以以通信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男方。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婚俗渗透浓厚的保守观念 B.婚姻的主导权发生变化C.进步青年崇尚简化的婚俗 D.男女社会地位基本平等25.据载,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割了辫子,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被枪口逼迫剪了辫子,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前夕割了辫子。这说明A.革命党人的行为与动机具有一致性 B.辛亥革命开启近代社会习俗变革潮流C.辫子去留成为当时是否革命的风向标 D.孙中山是剪辫运动最早的倡导者 评卷人得分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6题18分

13、,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材料一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其后历经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各朝,海禁政策不断升级强化。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奏请开放海禁。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隆庆开海局面之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明穆宗及其朝廷了解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福建地方大员一再奏请在该省开海,是基于“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的生活传统。隆庆开海后,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生丝及

14、纺织品、陶瓷器、漆器等工艺品、矿产品及金属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等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材料二 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及随后于1843年签订的细则性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开放通商。清政府面对英国、法国、美国领事联合在各自租界征收关税的事实,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一海关体系的建立,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保证。客观上分析,条约通商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