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302054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3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2018-2019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3 3 月考试卷月考试卷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7070 分)分) 1 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几句。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 、养殖“六畜”的时代是( ) A原始社会末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明朝时期 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 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 兼并

2、、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3据史书记载, “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4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 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 ” “代田之 法”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 D明清时期 5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 ”这反映出 当时农村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

3、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6 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 汉 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 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 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8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 百姓便之。 ”该记载反映了 A铁制农

4、具的出现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灌溉工具的改进 D冶炼技术的发展 9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 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表明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10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 市“市” “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11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

5、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 历史信息是 A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2 “(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 事可鉴,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 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政府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1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

6、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 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4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 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 “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 。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 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 A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B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C商人地位显著提高 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15 (题文)宋代,有田产的“主户

7、”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 “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坊市制度崩溃 C土地政策调整 D政府管理失控 16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 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蓖)麻子而扁。 ” “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 物之一,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畅通 B欧洲的商业革命 C朝贡贸易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扩张 172017 年 4 月 1 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 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 地,明清此地

8、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 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 18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和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 (相互借鉴种植) ,要求各地官 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黍、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其 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 B提高粮食的产量 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维护国家统一 19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导致酒价极高,十倍于成本;秦律田律还规定禁 止农民酿酒,沽卖取利。这些举措在旨在 A使酿酒业获健康稳定的发展 B杜绝贪腐奢靡

9、之风的兴起 C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 D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 20明清时期,在江南、华 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 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2116 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 4 倍多,粮食上涨了 5 倍,英、法、德等国的物 价水平平均上涨了 2 至 25 倍。这一现象导致了( )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22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 小

10、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2316 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 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24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 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战争难民涌入 25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

11、化情况,图中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应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26 “它是 18 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 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 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A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B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C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27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 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

12、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281765 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 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 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29在 19 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30 “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他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

13、久,它又吞 并了两大独立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段材料说明的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形成并不断发展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31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为 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 B C D 32亚当斯密说:“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 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

14、,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竟争 ”据此, 亚当斯密主张 A公正平等下的经济自由 B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 C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D随货币量变动调整政策 3317 世纪中叶,有个英格兰作家说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时,烟草的售价是“等重的烟草与 等重的白银价值相当”这反映了 A这是英国商业革命的典型表现 B与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市场有关 C欧洲出产的烟草具有很高的价值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买不起烟草 34下列对黑奴贸易的理解,错误的是 A黑奴贸易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B黑奴贸易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型 C黑奴贸易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 D黑奴贸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35对下图

15、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030 分)分) 36从 15 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 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 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 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 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 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