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蹲点调研报告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13947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蹲点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A文】蹲点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A文】蹲点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A文】蹲点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A文】蹲点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蹲点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蹲点调研报告许志君蹲点调研报告许志君根据局会议精神,要求深入基层蹲点驻校,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我到辛庄营乡学区10处中小学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在逐步深入对学校进行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使学校向着健康有序规范和谐的方向发展。具体做法和想法归纳总结如下:一、 准确定位,强化思想引领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对各学校的摸底调查、深入了解及综合分析,对辛庄营乡的教育现状做出了新的定位,并确立了本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20XX年是教育实现精细化管理之年,全乡各校在管理精细化的基础上,追求管理的绩效

2、化,全力创建精致教育的新品牌。辛庄营乡将把本年度定位为“教学精细化管理年”,并围绕这个主题,以打造“精致教育”新品牌为目标,全面开展“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活动,使全乡教育在跨越发展上有新突破,使学校管理在教学质量上有新定位;使教师团队在专业发展上有新举措;使学生素质在特色活动上有新成效;不断理清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推进工作实践,实现全乡教育的新飞跃。二、细化工作目标,实行“管教学辅”目标责任制。目标是工作的方向。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方向。切实可行、责任明确的目标会使工作事半功倍。为此,我们制定了“管教学辅”分级目标责任制。管理目标:以“乐管、善管”为主旨,加强对学校管理团队发展理念和

3、教育实践的指导力度。建设文化校园、人本校园、绿色校园三大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学生整体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监控三大教育理论体系,实现教育理论指引、理性发展、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目标。教师目标:以“乐教、善教”为主旨,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平台。以实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核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教研管理工作,做到专题化、系列化、常规化,实现培养一支德高能强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学生目标:以“乐学、善学”为主旨,建设学生素质发展服务平台。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加强学生学业质量保障工作、加强学生学业综合评价工作,做到精细化、特色化、多元化,实现培养

4、一支视野广泛、思维敏捷、能力突出的优质学生队伍的目标。德育目标:以“乐行、善行”为主旨,建设学校德育服务平台。以校园文化创建为核心,以创新德育活动为载体,强化德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养成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校园内外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做到机制化、规范化、常态化,实现培养一支学习研究、实干创新德育管理队伍的目标。三、创新学校管理模式,规范评价手段。管理是科学,管理出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我们在对各学校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进行了深入摸底调查后,进行了大胆的研究与尝试,构建了“一主两翼”的学校管理模式。“一主”即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管理体系

5、;依据各学校的整体目标确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和绩效工资发放办法。“两翼”即以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同时建立了教代会组织和议事工作制度,审议学校的重大工作和重要开支项目,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积极性,形成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校务财务定期公开的“三民主一公开”的良好运转机制。不断优化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结合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质量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教学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完善质量监测机制。具体做法有:1、加强学校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机制,把学校管理,教学质量作为衡量

6、校长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坚持中小学校长进课堂、上讲台。目前全乡中小学校长都亲临一线兼课,少数不兼课领导每学期听课也已达到50节以上。把校长兼课听课作为实施校长能力提升工程,引导校长向智慧型、创新型、专家型领导人才转变。各中小学班子成员在上好课的同时也做好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2、转变办学理念,强化校本管理。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让教育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绩效化管理”转变。全面落实中小学常规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严格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努力成为受学生

7、爱戴、让家长放心的教师。二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管理。开展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等活动。三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在广泛增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辛庄营学区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借助法规制度“正教风树形象”,公平公正公开评先树优工作,从而使每一位教师心顺气顺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抓管理提质量”的要求。四是扎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及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五是实施人性化管理,关心教师生活。切实做好贫困职工帮扶和问题职工的思想沟通工作,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思想,保持旺盛的工作风貌。四、跟踪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

8、质量。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工作上我们以提高课堂效率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构建“实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我们开展了系列实效课堂教学培训活动,从教学态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训练等几方面对教师进行实效培训,开展实效教学优质课竞赛,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制定了校长及教研员跟踪指导教学措施,做到“联系一个学科教师,跟踪一个学科教学,指导一个学科教研”,真正做到适时加强学科教学指导。组织教师不断反思实效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实效课堂教学的思路、模式和途径。切实抓好备、讲、批、辅、考、思六个关键环节,确保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五、优化环境,丰

9、富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育人先育心,成才先成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督促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墙壁、楼道、班级文化布置,努力营造“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的文化氛围。多彩的艺体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学校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开好全乡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认真做好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的卫生工作,加强学生流行性传染病防疫教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和建议。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每个乡镇

10、一处初中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随之而衍生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那就是大部分孩子上学远、交通难、吃饭难被家长称为“一远二难”的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风雨冰雪天气,孩子们骑着自行车在恶劣天气里,顶风冒雪来上学,其场面令人心酸。所以,当前农村发展形势和现状亟待建设寄宿制中学。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是解决农民居住分散,偏僻且路途远,学生少、上学困难的有效手段。当前,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一部分学生随父母进城务工在城里就学,他们既能和父母吃住生活在一起,又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一部分人因为上、下学路途遥远、交通午餐不便或者家长顾虑往返安全而不愿意让孩子在本地上学而流动到他处或个别辍学在家。寄宿制学校则能让农村孩子免去来往

11、的不便,又能为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减轻经济和心里负担,并起到监护留守儿童,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作用。如何建设农村寄宿制中学,我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大计,关乎民生的根本,建好寄宿制学校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在政府为主体投资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吸纳社会资金,让各个方面都有参与、管理和监督的热情。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由于乡镇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即便是上级财政有扶持资金,地方政府也拿不出配套资金,所以,在经济薄弱乡镇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利用中央、省市县每年配套的支农、支教、危改或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资金的同时,应积极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特别是鼓励一些乡镇企业

12、、个体企业经理积极投资或捐赠回馈教育。地方政府也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或保障措施,举全乡各界之力共促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民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他们在人生的起跑点上拥有良好的基础。我们相信,只要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整合优化寄宿制建设环境,就一定能创出一条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成功之路。通过一个多月马不不停地调研,穿梭于不同学校之间,融入到广大师生之中,所见所闻,所察所督,所思所悟,收获颇丰。我深深感到:“深入基层蹲点驻校”工程,打造的是优秀团队,带动的是全员发展,积聚的是教育实力,提升的是教育品牌,激活的是队伍的活力。今后我会继续探索蹲点驻校调研的方式方法,为我县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