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解决方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12674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7A文】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7A文】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7A文】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7A文】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解决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解决方案目录目 录11.产品定义31.1.研发背景31.2.系统定义31.3.系统用户51.4.系统应用领域52.总体架构设计62.1.应用模型62.2.需求模型62.3.系统组成72.4.层次模型72.5.系统架构82.6.数据交互83.业务模型设计93.1.系统功能设计93.1.1.行政执法电子监察子系统93.1.2.行政执法权力公开信息网93.1.3.行政执法业务子系统103.1.4.行政执法电子监察平台103.1.5.行政执法基础服务支撑子平台113.1.6.行政执法后台管理平台113.2.业务流程设计123.2.1.行政执法业务流

2、程123.2.2.行政执法电子监察业务模型124.技术架构设计145.系统布署架构设计(郑)145.1.系统布署逻辑145.2.系统布署模式155.2.1.应用模式一览155.2.2.全省应用模式155.2.2.1. 全省大集中模式155.2.2.2. 省集中+地州市分中心模式165.2.3.市级应用模式165.2.3.1. 全市大集中模式165.2.3.2. 市集中+区县分中心模式175.2.4.区县应用模式171. 产品定义1.1. 研发背景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把法律的规定具体地适用于特定的对象,从而直接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活动。它包括下列几层含义:一是行政执法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

3、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二是行政执法是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权时的活动;三是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实施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四是行政执法作为一种行政行为,既包括合法的执法行为,也包括违法的、不适当的执法行为。行政执法监察是指行政监察机关依照国家赋予的职权,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全过程,以及某一阶段各种行政行为的监察检查活动。当前,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在有关法律赋予行政执法以自由裁量权的时候,极易造成执法者的违法、越权,以至不正之风等弊端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执法监察,同时随着我国行政法制的健全、监察机制的完善,作为行政监察重要

4、组成部分的行政执法监察已成为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实施执法监察是有效开展行政执法的保障。在加快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大环境下,加强执法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提高行政管理机关整体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确保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行政执法监察,它是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廉政建设,保证政令畅通,建设法制政府、阳光政府的具体体现。系统以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所产生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电子化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建设

5、的意识,建立文明法治的市场秩序。1.2. 系统定义系统主要包括四部分:行政执法权力公开信息网、行政执法业务子系统、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后台管理系统。 行政执法权力公开信息网行政执法权力公开信息网作为执法单位、监察机构与公众、社会沟通交流的平台和窗口,实现行政执法信息的公开、透明。通过该信息网,公众可了解执法单位基本情况,查阅新闻、公告、执法工作动态、执法案件办理流程,同时可对案件处理结果进行查询,并进行问题咨询、投诉举报等。 行政执法业务系统行政执法业务系统用于管理行政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它实现了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登记受理、案件立案、案件核审、案件处理、案件结案归档等功能,使行

6、政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在实施各项行政执法行为时,正确行使职能,明确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做到管理职责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执法依据公开、执法权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等。一方面,它可以使执法业务管理过程简化、减轻工作流程,使执法案件公开、透明化,执法管理明确、合理化,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详细而及时的信息资源。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原来的信息传递方法,取代人工信息审批流程,建立一套快速、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通过采集“行政执法业务系统”的案件数据,实现监察机构及监察人员对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网上监督和检查,

7、实现行政执法监管方式的创新,提高行政执法效能。系统监控行政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及执法行为的有效性、合法性,检查执法单位是否在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内执法,执法人员是否按照主体规定的主要法律依据办事,及时发现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不依法行政的现象,并及时纠正和查处。系统对执法人员日常执法活动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从各执法业务部门获取的案件处理数据,全盘掌握执法业务的处理情况,实现执法业务自动监控。同时,系统通过设定执法过程的办理时限,对快到期的案件提出黄牌警告,对超时办理提出红牌警告。 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基本信息的配置和管理,包括对行政区域、组织机构、人员、角色、权限、监察基础信息、评价体系

8、等信息配置和管理。1.3. 系统用户系统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公众、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人员、监察机构的监察人员、后台管理人员等人群。公众:实现新闻、公告、执法工作动态、执法案件办理流程、案件处理结果等信息查询,进行问题咨询、投诉举报等。执法人员:处理行政执法业务,系统能够管理行政执法全过程,包括登记受理、案件立案、案件核审、案件处理、案件结案归档等全过程;监察人员:对行政执法情况实施监管,主要监督和检查行政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及执法行为的有效性、合法性,并对执法人员日常执法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全盘掌握执法业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违规现象,并进行纠正和查处。后台管理人员:配置和管理行政区域、组织机

9、构、人员、角色、权限、监察基础信息、评价体系等信息。1.4. 系统应用领域系统可应用于各类行政事业机关单位,如:公检法、城管、工商、劳动、环保、质监、卫生、药监、农业等。2. 总体架构设计2.1. 应用模型2.2. 需求模型2.3. 系统组成2.4. 层次模型2.5. 系统架构2.6. 数据交互3. 业务模型设计3.1. 系统功能设计3.1.1. 行政执法电子监察子系统3.1.2. 行政执法权力公开信息网3.1.3. 行政执法业务子系统3.1.4. 行政执法电子监察平台3.1.5. 行政执法基础服务支撑子平台3.1.6. 行政执法后台管理平台3.2. 业务流程设计3.2.1. 行政执法业务流程

10、3.2.2. 行政执法电子监察业务模型4. 技术架构设计5. 系统布署架构设计5.1. 系统布署逻辑5.2. 系统布署模式5.2.1. 应用模式一览部署模式部署情况应用情况省全省大集中模式省级部署一套系统。l 所有的地市州、县(区)、派出机构均通过互联网访问省级服务器。省集中+地州市分中心模式省级部署一套系统,在有条件的地市州分中心各自部署一套系统。l 所有省级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省级服务器;l 其他未部署系统的地市州以及下级县(区)、派出机构,均通过互联网访问省级服务器;l 部署了系统的地市州分中心的下级县(区)、派出机构,均通过互联网访问市级分中心服务器;地市州全市大集中模式市级部署一套系统

11、。l 该市级的下级县(区)、派出机构均通过互联网访问市级服务器。市集中+县(区)分中心模式市级部署一套系统,在有条件的县(区)分中心各自部署一套系统。l 所有市级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市级服务器;l 其他未部署系统的县(区)以及下级派出机构,均通过互联网访问市级服务器;l 部署了系统的县(区)分中心的下级派出机构,均通过互联网访问县(区)分中心服务器;区县区县应用模式县(区)部署一套系统。l 该县(区)下的派出机构5.2.2. 全省应用模式5.2.2.1. 全省大集中模式5.2.2.2. 省集中+地州市分中心模式5.2.3. 市级应用模式5.2.3.1. 全市大集中模式5.2.3.2. 市集中+区县分中心模式5.2.4. 区县应用模式【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