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11693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8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7A文】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7A文】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7A文】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7A文】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目 录一、工作目标1二、工作任务1三、工作依据1四、基本原则2五、技术路线3六、程序和方法5七、修正法计算定级指数13八、耕地质量级别划分22九、成果提交要求23【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RR)(以下简称规程)和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耕地质量定级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完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制定农用地基准地价,切实强化耕地质量管理。迫切需要开展耕地质量定级试点工作,结合各试点工作中的问题与经验,将布置全省开展耕地质量定级的任务。二

2、、工作任务按照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RR)规定的技术方法,为全省全面开展耕地质量定级工作奠定基础。三、工作依据(一)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RR60号);(二)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RR108号);(三)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RR18号);(四)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六)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RR);(七)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RR

3、);(八)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工作稿201512版)四、基本原则耕地质量定级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进行耕地质量定级时,要依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RR)确定的技术方法和步骤,进行耕地质量定级。(二)耕地质量定级单元数据应与最新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相一致。(三)耕地质量定级要具有明显的正级差收益。级差收益测算的原理,是从生产利润中剥离出由土地带来的利润值,即土地级差收益值,以此来反映土地级别的高低。(四)具体条件出发,以县(市、区)为单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农业普查、农业区划、航空、航天遥感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结合实地调查,采用定

4、量、定性分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科学进行我省耕地质量定级工作。(五)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和先分等后定级,分等与定级相衔接,相互协调相互校核,在综合确定耕地质量等别的基础上进行耕地质量定级的原则,我省耕地质量定级采用修正法。该方法是在耕地质量等别划分的基础上,采用自然质量等别修正法,选择土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定级修正因素,完成因素修正系数计算,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单元定级分值计算,总分值频率曲线法定级。五、技术路线围绕耕地质量定级的目标和任务,以规程确定的技术方法、工作程序及指标和参数体系为技术依据,具体技术思路:首先,确定修正因素因子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因素因子的

5、权重值,将所有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进行叠加。其次,调查收集耕地质量定级所需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相应的方法计算各单元的因素因子质量分值,最后,按照多因素综合法加权计算各单元的定级指数,以此衡量各单元耕地质量优劣。根据各单元的定级指数采用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来初步划分耕地质量级别。对耕地质量定级结果对照、验证,经调整最终确定耕地质量级别。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前期准备耕地质量分等成果收集资料确定定级必选、参选因素因子计算因素分、修正系数确定单元级别、制图定级面积量算、建档耕地质量级别图及附图耕地质量定级成果验收成果应用因素分级、权重确定 抄录单元自然等指数单元定级指数计算编写耕地质量定级报告 图

6、1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流程图六、程序和方法(一)工作准备,编写任务书主要内容包括:1.定级区域和范围;2.工作程序及方法;3.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4.组织领导;5.工作人员、时间安排和经费预算;6.成果要求。(二)搜集资料与外业调查1.资料调查(1)表格准备根据规程所要求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工作表格准备。表格样式见规程附录A。工作表格作为中间资料和耕地质量定级成果一并提交。(2)收集资料1)农用地利用资料主要农用地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样点土地利用条件、农业生产实测资料、农用地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利用现状、利用方式和农业技术试验资料等。2)农用地社会经济资料人均耕地、单

7、位面积资金投入、单位面积纯收益、农民人均收入、林网化程度、田间供电、农村道路网分布、道路级别标准、距区域经济中心距离、耕作距离、耕作装备、田块大小、田间形状和田块分散程度等资料。4)农用地区位资料中心城市影响度、农贸市场影响度、道路通达度和对外交通便利度等资料。5)图件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6)其他资料农业区划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农业科技资料、当地市场价格资料、农用地承租价格资料(承包与转包价格资料)、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价格资料等。7)耕地质量分等资料收集耕地质量分等补充完善成果及耕地质量年度更新

8、评价及监测评价基础资料汇编、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资料。注: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在耕地质量分等中已调查过的数据、收集到的图件等可直接用于耕地质量定级中的基础数据,不必重新调查和搜集。2.外业调查1)工作内容根据定级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调查内容,一是对无法从相关业务部门直接获取的因素因子资料,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搜集。如农村土地投入产出样点资料、农贸市场状况、区位交通状况等资料;二是对现势性较差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正;三是收集当地农民或熟悉情况的农技人员对耕地质量的经验评价结果,用于样点的辅助选取和定级成果的校验。2)工作要求耕地质量定级外业调查正常年景最近3年的农产品产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数据;重点调查对耕地

9、质量发生决定性影响的现状区位条件和近期规划数据;可直接使用耕地质量分等的调查成果。(三)整理资料、选取耕地质量定级因素因子及定量化处理1.整理资料用于耕地质量定级的资料数据必须严格核实,要求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计量单位统一、对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数据和个别异常值要校正或剔除。农用地利用资料、农用地社会经济资料必须是最近三年的数据和实测数据。现有资料数据要根据性质、来源和初步分区,统一分类、编码;对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妥善保管现有资料数据,在定级工作结束后编制成基础资料汇编,存入档案。2.选取耕地质量定级因素因子(1)修正因素选择范围用于耕地质量定级的因素很多。

10、参照规程结合我省实际,并依据定级因素主导性、差异性、稳定性、实效性原则,在标准耕作制度下,选择起主导和重要作用的因素。根据规程中给出的农用地定级备选因素因子,考虑到我省以耕地质量分等成果的自然质量分为基础,采用修正法进行耕地质量定级的方法。我省在耕地质量分等过程中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已经充分考虑,因此自然因素可以不用选取。只选取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进行对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修正,评定出耕地质量级别。(2)确定修正因素及因子权重用特尔菲法对备选修正因素进行筛选和补充,并确定各因素因子权重。确定修正因素因子及其权重时,重点考虑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对级别的影响。3.定量化处理根据修正因素对耕地质量级别的影响

11、方式确定量化方法。确定量化方法如下:(1)面状因素:指定级修正因素指标的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面状因素是非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2)线状因素:指定级修正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农用地产生影响(如交通条件),线状因素是平行扩散性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影响强度按一定规律衰减,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3)点状因素:指定级修正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其周围耕地产生影响(如农贸中心),点状因素是同心圆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4)对于有交叉影响的因素因子(如各级农贸中心、道路等),需要进行功能分割

12、处理。(四)计算定级指数及评定级别1.计算定级指数(1)编制定级因素修正分值图采用与耕地质量定级单元图同比例尺的素图为工作底图,将定级修正因素分值标注在工作底图上,先编制出定级因子分值图,再以此为依据,综合成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2)计算定级指数由于我省耕地质量定级是采用修正法在分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其定级单元与耕地质量分等单元一致。将定级单元图叠至在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上,并对单元内定级因素分值进行取值和计算单元修正因素质量分,进而计算出修正系数。将修正系数计算成果标注在定级单元图上,编制修正系数图。通过修正系数图和规程规定的方法计算出定级指数。2.评定级别(1)土地等别级别划分的原则 耕地

13、质量级别的划分遵循如下原则:1)耕地质量级别高低与耕地质量相对优劣的对应关系基本一致;2)各级耕地之间的收益应有明显的差别;3)级别之间应渐变过渡,相邻单元之间耕地级差不宜过大;4)应尽可能保持土地权属单位即宗地的完整性;5)级别边界尽量采用具有地域突变特征的自然界线与人工界线。(2)初步划分耕地质量级别耕地质量级别根据单元定级指数值,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土地级别的初步划分。(五)校核级别及落实边界1.校核级别(1)校验内容校验定级单元划分的合理性、定级因素选取的准确性、定级结果计算的正确性。(2)校验方法1)在所有定级单元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

14、较。如果与实际不符的单元数小于抽取单元总数的5,则认为计算结果总体上合格,但应对不合格单元的相应内容进行校正;如果大于5,则应按工作步骤进行全面核查、校正。2)初步定级成果完成后,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并写出书面论证意见,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完善。(3)初步划分的耕地质量级别应具有明显的正级差收益,否则,应重新进行调整和计算。2.级别调整与确定1)对不合格的定级单元,按照定级程序重新计算;2)应详细记录调整过程,并与原有计算资料一并整理,归入档案;3)校验合格的耕地质量级别确定为耕地质量定级结果,将级别边界落实到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核实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权属单位。(六)编制图件、统

15、计与量算面积、编写成果报告耕地质量定级成果包括图件、数据、文字报告及相应的电子文档。1.耕地质量定级图件耕地质量定级图件包括工作底图、中间成果图和农用地级别图。(1)工作底图:耕地质量定级工作底图采用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2)中间成果图:包括定级单元图、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定级修正系数图。(3)最终成果图:耕地质量级别图。2.统计与量算面积(1)耕地质量级别面积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图斑进行统计;(2)打破图斑的单元面积量算,应以图斑面积加以控制;(3)应认真核对面积数据,建立统计台帐,归入档案;(4)经核实、汇总后的级别面积以公顷表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3.成果报告编写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报告、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报告。(七)县级数据自查耕地质量定级完成后,技术承担单位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从数据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开展县级数据自查工作。(八)县级成果上报1. 文字成果含耕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