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10053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版】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8A版】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8A版】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8A版】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8A版】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版】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版】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实施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园建设方案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创新园建设目标3二、创新园建设原则4(一)整体规划,分步推进4(二)自主创新与集成并重4(三)政府主导,学校主体4三、创新园建设规划5(一)搭框架5(二)构系统5(三)成规模5四、创新园建设内容5(一)搭建研究平台5(二)组建研究团队8(三)明确研究重点9(四)探索管理机制11(五)增强服务能力11五、创新园预算及进度安排12六、创新园保障措施13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园建设方案建设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

2、举措,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园区规划,创新园设在滨州职业学院,创新园建设是园区建设的龙头和起点,建成后将为整个园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信息化支撑。为促进创新园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研发,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对园区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方案。一、创新园建设目标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高端农业研发平台,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以农业物联网技术、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畜禽良种繁育为研究重点,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管理新模式,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馆、三区、四中心”,即农业成果展示馆,办公区、

3、研究区、示范区,高效生态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农产品监测中心、推广示范服务中心,形成建成集“应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集聚”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创新中心,支撑和引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辐射带动黄河三角洲地区及山东省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园将实现以下功能:提供高效生态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咨询服务;研究开发高效生态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以农业物联网为重点的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服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供配套标准化生产技术;培养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障;培育和孵化高效生态型农业企业,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二、创新园建设

4、原则在整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效生态、科技创新、引领示范、信息高地、效益优先”精神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园的规划与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整体规划,分步推进要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创新园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学院实际,切实分析现有条件与资源,做好人员与试验设备的调整与配备,把能做的先做好,做到规划与实施齐头并进;结合现有成果、在研课题等及时展开工作,创新模式,不等不靠,稳步推进。(二)自主创新与集成并重要紧紧围绕黄三角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立足黄三角地区临海、盐碱的生态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效生态农业自主研发、试验、推广;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引领区域高效生态农业,

5、示范带动盐碱、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创新园真正成为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中心;拓宽渠道,加强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集成,缩短研发周期,建成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聚集区。(三)政府主导,学校主体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优化制度环境,提高科研装备水平,为创新园建设创设良好条件;学院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挖掘潜力,做好产学研结合文章,切实使创新园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与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建设相结合。三、创新园建设规划创新园建设实施“搭框架、构系统、成规模”三步走战略。(一)搭框架(20XX.01-20XX.01)从现在起利用2年的时间,完善设施设备、组建研究团队、明确研究重点

6、、完善规章制度,初步搭建起“一馆、三区、四中心”,使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二)构系统(20XX.02-2017.01)利用3年时间,建立和完善成果研发、转化、示范推广的市场机制,不断加强项目立项,加强研究团队建设,使创新园与整个园区各部门间形成有机整体。(三)成规模(2017.02-)加强园区内涵建设,不断增强高效生态农业和物联网研发能力,园区拥有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及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四、创新园建设内容创新园建设内容包括搭建研究平台、组建研究团队、明确研究重点、探索管理机制、增强服务能力五个方面。(一)搭建研究平台1.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及物联网研究中心

7、。在学院滨州市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根据园区的规划,积极构建学院、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原创技术支撑、科技产品支撑、人力资源支撑、技术服务支撑”的四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研究中心,使滨职成为园区科技创新基地。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园区绿色果蔬产业、生态畜牧产业、生态渔业产业、优质粮油产业“四大”产业布局,及盐碱地特色农业、现代种质种苗产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四大”研究重点搭建平台,将起到很好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具体建设计划见表4-1。表4-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园高效生态农业及物联网研究中心建设计划表平台名称新(改)建计划功能投资预算(万元)完成时间政

8、府学院高效生态农业研究中心滨州市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扩建:1.新增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分析天平、培养架等设施、新建智能化育苗车间等;2.新增部分发酵提取设备;3.农产品检验仪器设备。1.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实验;2.现代循环农业发酵技术研究;3.农产品成分分析、残留化验。4.抗盐碱机理、修复、栽培技术研究。5.特种蔬菜栽培技术。505020XX.09农产品深加工研究室扩建:各类小型食品生产设备。特色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粮油产品深加工。302020XX.09作物育种研究室扩建:基因分析设备;液氮罐、冰箱等。彩色棉、杂交棉“三系”配套、可纺性强的抗虫杂交棉研究等;小麦、大豆等的良种选育

9、。302020XX.09食用菌研究室扩建:接种、培养设备。黄伞、灰树花、虫草等高档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02020XX.09四个博士研究中心扩建:计算机等设备循环经济、农业生态、产业对策等研究。202020XX.09畜禽研究室扩建:畜禽解剖、保存等设备。畜禽品种选育、胚胎培养、养殖技术。202020XX.09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4S农业研究室扩建:计算机等设备农业专家系统技术;4S技术;园区智能监测系统。502020XX.09物联网研究室扩建:计算机等设备物联网技术;863项目的组织集成和成果转化。603020XX.09合计2802002.建设产品检测、成果展示、推广服务中心。结合正在建设的

10、“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规划2层楼、20平方米的建设计划,政府、企业、园区、学院共同投入资金、技术、设备,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农业成果展示馆、推广示范服务中心,开展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服务等,打造高效生态农业技能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为园区发展储备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高技能人才。具体建设计划见表4-2。表4-2产品检测、成果展示、推广服务中心建设计划表项目名称建设计划功能投资预算(万元)备注政府学院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新上农产品检测设备系列能够满足农产品主要成分分析、药残分析等;为其他试验室提供检测服务。100100面积200M2农业成果展示馆按照展馆设计方案

11、实施能够满足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农业新产品展示、洽谈。150150面积1000M2高效生态农业推广示范服务中心配备办公用品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系列研究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工作。1010面积100M2试验示范基地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系列研究成果试验、示范。3030田间,100亩推广示范报告厅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系列研究成果推广讲座,人才培养。8080面积300M2办公区配备办公用品园区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办公室。1010面积500M2楼房基建建设20XXM2楼层15001500合计188018803.借助外力合作培育高端研究平台一是加快与清华大学共建合作滨州市创新平台“粉体研究中心”的进度,装备粉体研究中心,推广

12、和应用微晶化非水溶性矿物肥料加工、细胞破壁技术、超微细粉碎分离,开展生物矿肥与土壤生态保持、生物资源过腹转化与农业循环经济、细胞破壁中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渔业中应用、超微细粉碎分离技术在农副产品加工中应用和特色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能源开发研究,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保持与恢复、特色农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样板,带动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家畜养殖、中医药资源开发等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和技术升级。二是积极参与杨凌示范区、首都现代农业科技城和滨州园区三家农业科技园“共建联盟”,组建联合科研攻关小组,开展农业科技研究。(二)组建研究团队1.重组科研团队。根据园区规划的研究重点,培养和稳定科研团队,明确科研团队成员

13、结构,增加青年教师比例,注重老中青、高中低结合;强调学科交叉,注重学院内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与配合;发动有专业特长的内退或退休职工参加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他们经验丰富和闲暇时间较多的优势;增加相关企业人员组成,保证科研与产业的密切结合。2.形成开放的研究人员交流与访问机制。建立专项资金支持校内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掌握最新科技进展,获取科技信息;鼓励研究人员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院所交流与合作,加强联合攻关和课题申报;用政策、待遇、试验设施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进园研究,到创业园创业。3.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聘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专家为科技特派员,负责园区专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组建科技特派员

14、组成的咨询小组、技术推广小组、策划小组、宣讲小组等等,加强实用技术示范、推广与转化,以团队的形式增强战斗力,促进园区发展。4.实施项目负责人制度。组建研究小组后,确定小组负责人,负责人在隶属关系上受学院、园区、二级学院领导,但在项目上该给予相对独立的权利,全权负责项目的论证、实施、推广。表4-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园研究团队建设计划表建设项目投资预算完成时间政府学院重组科研团队校内在职人员重组0020XX.01校内离退人员选聘101020XX.09企业人员参与5520XX.09交流与访问机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520XX.01-与研究院所、学校的交流与合作5520XX.01-聘用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101020XX.01-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活动经费101020XX.01-非在职人员报酬5520XX.01-合计5050(三)明确研究重点1.明确研究重点。根据园区整体规划和学院现有基础,确定研究重点,明确研究科室及项目负责人,尽快确定研究课题,积极开展研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园确定的研究重点见表3-3。表4-4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园研究重点一览表单位:万元研究重点具体研究方向责任部门负责人启动经费政府学院绿色果蔬栽培技术盐碱地改造技术研究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孙国荣44设施、特色蔬菜技术王玉彦22无土栽培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