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新阳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双层小导管)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08902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新阳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双层小导管)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9A文】新阳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双层小导管)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9A文】新阳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双层小导管)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9A文】新阳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双层小导管)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9A文】新阳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双层小导管)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新阳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双层小导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新阳邑隧道进口出洞方案(双层小导管)(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编制原则1三、编制范围1四、出洞施工专项方案21、工程概况:22、方案总体说明33、预留核心土开挖支护4五、边坡开挖15六、洞内及边坡的监控量测161、量测测点布置162、量测频率17七、注意事项17八、质量保证措施181、质量目标182、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203、主要人员质量职责214、质量目标保证措施27九.安全保证措施311、安全方针312、安全目标313、安全保证体系314、安全管理制度325、安全应急预案36十.工期保证措施47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47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503、保证工期的经济措施51十一、环保、水保措施50

2、1、环境保护方针502、环境保护目标503、环境保护体系504、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51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46、文明施工55【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新阳邑隧道邯郸端出洞方案一、编制依据1、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2、有关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3、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图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等;4、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5、中铁十局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及历年来在铁路工程施工经验;6、相关技术标准、施工指南及邯长建指下发的相关文件。二、编制原则1、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2、符合性原则。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做到跑步进场,有序建设。3、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4、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5、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6、有效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7、执行GB/T2800120RR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业健康安全。三、编制范围邯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标新阳邑隧道,DK74+303DK74+258,暗洞开挖施工18米,明洞开挖27米。四、出洞施工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新阳邑隧道位于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隧道穿过一孤山。既有隧道位于线路

4、左侧,运营良好,与新建隧道线间距约为30.0m。隧道出口右侧1公里为乡村公路,隧道出口左侧200米有乡村公路。隧道起讫里程为右DK74+258右DK74+690,隧道长432m,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49.5m。新阳邑隧道从出口端采取台阶法开挖进洞,目前已掘进至DK74+319,现场揭示围岩与设计基本相符,主要为泥质灰岩夹老黄土,老黄土呈坚硬硬塑状态,泥质灰岩浅肉红色,松散破碎,属强风化,呈碎块块状结构,围岩整体性较差。2、方案总体说明新阳邑隧道从出口端DK74+690往进口方向单口掘进,目前掌子面里程DK74+319,距离大管棚施作剩余16米,掌子面揭示围岩为泥质灰岩夹老黄土,围岩松散

5、、破碎,整体性较差。新阳邑隧道DK74+303至DK74+285段拱部140范围内设计为108超前大管棚,长度18米,从进口端施作。根据20RR年11月25日HC-(中铁十局)隧006四方会议纪要:因DK74+258出口端路堑开挖施工尚未展开,同时风、水、电不通,短期内难以满足施作大管棚的作业条件,同时洞内扩挖,因围岩较差,安全性较差。原设计DK74+303+285段108超前大管棚变更为“加密格栅钢架,施做双层超前小导管”支护方式,并严格按照“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的方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确保出洞安全。(1)进口端路堑抓紧开挖,为明洞开挖及隧道出洞创造条件。明洞分为上下

6、导坑,上导坑采取松动预裂爆破,同时做好边坡防护,最后下导坑落底至设计深度。(2)DK74+303+300段采取级加强支护,拱墙22格栅钢架间距加密至0.75米/榀,拱部设置双层超前小导管,拱部140范围内施作双层超前小导管。DK74+300+285段采取级加强支护,拱墙22格栅钢架间距加密至0.5米/榀,拱部设置双层超前小导管,拱部140范围内施作双层超前小导管。(3)在整个出洞施工期间加强洞内变形量测和洞口边坡量测,并安排专人每日至洞口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预留核心土法施作工艺DK74+303285段暗洞开挖采取预留核心土法,DK74+303+300段按级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75

7、米/榀;DK74+300+285段按级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5米/榀,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榀钢架。拱部施作双层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长度5米/根,环向间距30cm,每环31根,搭接长度为1.5米,管内压注1:1水泥浆。径向系统锚杆施作:纵环向间距0.75米0.75米梅花形布置,拱部为25组合中空锚杆每延米12根,边墙为22砂浆锚杆每延米16根,均注入1:1水泥砂浆,每榀钢架于钢架落底处施作42锁脚锚管,每处2根,长度4米,孔内注1:1水泥浆或用锚固剂锚固,钢架纵向设置双层22连接筋,长度0.75米,环向间距0.75米,采用双面搭接焊接,沿岩面铺挂8钢筋网片,搭接1网格,喷射C25混凝土封闭,厚

8、度22cm。暗洞开挖至距离明洞分界5米处时先在上台阶小导坑出洞,然后逐步扩挖至上台阶断面后整个断面依照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依次出洞。(在暗洞开挖距离明暗分界线DK74+285处20米时,每天的施工进度向监理部汇报进尺)(1)支护参数如下:、喷射砼:强度C25,拱、墙厚22mm,包括仰拱全环喷护;、锚杆:拱部采用25mm组合中空注浆锚杆,L=3m,间距75cm75cm(纵环);边墙采用22mm砂浆锚杆,L=3.0m,间距75cm75cm(纵环);、钢筋网:8,网格间距20cm20cm;、超前注浆小导管:拱部140范围内施作423.5mm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外插角10、30,大小外插角交错布置,

9、L=5m,搭接长度不小于1.5m,环向间距30cm;、钢拱架:高度16cm格栅拱架,纵向间距50cm。、钢筋混凝土衬砌:C35,厚40cm。、预留变形量为8cm。(2)预留核心土法施工:a、预留核心土法具体施工步骤如下: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长度为35m,宽度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开挖循环进尺为1榀,开挖后立即初喷4cm混凝土。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2、3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进尺

10、为1榀,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交错开挖。两侧应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4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4、5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为0.5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4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第6步:开挖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各台阶分别开挖预留

11、的核心土,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第7步:开挖隧底: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23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隧底开挖、初期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及仰拱回填,仰拱分段长度一般为46m。为了不影响车辆进出,采用栈桥过渡方法。b、三台阶七步法施工控制要点根据新阳邑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超前支护,控制好超前支护外插角,严格按注浆工艺加固地层,防止围岩松弛,保证隧道开挖在超前支护的保护下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弧形导坑应沿开挖轮廓线环向开挖预留核心土,以机械配合人工开挖为主,并以局部弱爆破进行辅助开挖。人工配合挖掘机从台阶上向下刨土。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其他各分部交错开挖,交错

12、施作初期支护,各分部初期支护衔接紧密,及时封闭成环。构成稳固的支护体系。施工过程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情况,及时指导调整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并保证施工安全,并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3)、喷射混凝土施工隧道喷射砼作业分为边墙拱部喷射砼和仰拱喷射砼。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在隧道开挖完成后,先素喷4cm厚混凝土封闭岩面,然后打设锚杆、挂钢筋网、架立钢架,对初喷岩面进行清理后复喷至设计厚度。1)、喷射砼前施工准备喷射前对受喷岩面进行处理。一般岩面用高压水冲洗受喷岩面的浮尘、岩屑,当岩面遇水容易潮解、泥化时,采用高压风吹净岩面。若为泥、砂质岩面时挂设细钢筋网(网格宜不大于2

13、020mm、线径宜小于3mm),用环向钢筋和锚钉或钢架固定,使其密贴受喷面,以提高喷射混凝土的附着力。设置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采用埋设钢筋头做标志,在喷射时插入长度比设计厚度大5cm的钢筋头,每12m设一根,作为施工控制用。检查机具设备和风、水、电等管线路,湿喷机就位,并试运转。选用的空压机满足喷射机工作风压和耗风量的要求;压风进入喷射机前进行油水分离;输料管能承受0.8MPa以上的压力,并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保证作业区内具有良好通风和照明条件;喷射作业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2)、喷射砼搅拌、运输湿喷砼搅拌采取全自动计量强制式搅拌机,施工配料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操作,速凝剂在喷射机喂料时加入。

14、搅拌时水泥、粗细骨料要先干拌后加水湿拌的方法,且干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运输采用砼运输罐车,随运随拌。喷射砼时,多台运输车交替运料,以满足湿喷砼的供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3)、喷射砼施工喷射作业工序:打开速凝剂辅助风缓慢打开主风阀启动速凝剂计量泵、主电机、振动器向料斗加混凝土。喷射混凝土作业采用分段、分片、分层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分段长度不大于6m。喷射时先将低洼处大致喷平,再自下而上顺序分层、往复喷射。喷射混凝土分段施工时,上次喷混凝土预留斜面,斜面宽度为200300mm,斜面上需用压力水冲洗润湿后再行喷射混凝土。分片喷

15、射要自下而上进行并先喷钢架与壁面间混凝土,再喷两钢架之间混凝土。边墙喷混凝土应从墙脚开始向上喷射,使回弹不致裹入最后喷层。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时,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一次喷混凝土的厚度以喷混凝土不滑移不坠落为度,既不能因厚度太大而影响喷混凝土的粘结力和凝聚力,也不能太薄而增加回弹量。边墙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在710cm,拱部控制在56cm,并保持喷层厚度均匀。顶部喷射混凝土时,为避免产生堕落现象,两次间隔时间控制在24h。喷射速度要适当,以利于混凝土的压实。风压过大,喷射速度增大,回弹增加;风压过小,喷射速度过小,压实力小,影响喷混凝土强度。因此在开机后要注意观察风压,起始风压达到0.5MPa后,才能开始操作,并据喷嘴出料情况调整风压。一般工作风压:边墙0.30.5MPa,拱部0.40.65MPa。喷射时喷嘴与受喷面间保持适当距离,喷射角度尽可能接近90,以使获得最大压实和最小回弹。喷嘴与受喷面间距宜为1.52.0m;喷嘴应连续、缓慢作横向环行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