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007912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A文】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A文】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A文】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A文】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A文】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陆良县马街镇特色小镇(爨隆园)及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项目背景马街镇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地处陆良坝区,属陆良盆地拗陷带、龙海山断裂带,马街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如春,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的特点。植物资源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桉树、侧柏等,具有丰富多彩文物古迹及文化遗产。2、 规划依据国家和省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1、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RR)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RR、J185-20RR)3、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4、 居住区设计规范居住区设计导则

2、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9、 城市绿化工程及验收规范(CJJ/T82-99)3、 规划主题、目标及定位1、公园设计主题为:“碧水环绕马街新韵”小区景观设计主题:新马街、新思维、新商圈。2、基本原则1) 高起点,高要求2) 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3)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结合(功能、景观、生态三结合)4) 突出生态、“以人为本”原则3、指导思想1) 整体性原则2) 小区创造新都市城市景观,生态公园为自然的生态景观。3)

3、营造交流氛围、满足市民的生活、消费、游憩的活动场所,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4) 景观的文化、审美意境5) 植物的乡土性原则4、 具体设计设计公园“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境,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其表现形式自然、原始、充满野趣,完成后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地景观效果。景观通过自然生态湿地的表现形式,以水为主题发散衍生各种景观节点如水上折桥、水上亭、水岸广场、观鱼台、岸边栈道、湖心岛、水上木桥等等,展现从水文化和湿地公园自然之美。野趣而生态的湿地形式与城市生态

4、公园文化的结合,形成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为公园的一条主要设计思想。整体设计上公园由三条大的轴和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围合而成,构建出满足公园要求的整个道路系统,在构建出的道路系统后围绕公园的主题和要求设计了丰富的多种功能空间和环境享受空间,并应用了多种设计手法使得整个景观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手法使得公园内部的景观层次丰富,景观呈现多样性,有广阔的草坪,有幽静的密林,有微风吹拂的栈道、水岸亭、长廊、有蜿蜒曲折变化晨练步道等。入口设计以自然粗狂的圆木相结合,周围绿藤缠绕,植被丛生。当进入大门,便可感受到公园的大气,主入口设计正对大戏台,在整体上形成条中轴线,周边应用曲线型设计,使得入口充满活泼自

5、然地气氛,加之古朴的木头使得公园体现出自然生态之气,同广场的结合又给人给人以旷远、古朴幽深之感,引人入境。广场设计是根据现阶段城市的游玩和地方民族风俗而设计的,这样个大舞台和大广场足以满足各种舞蹈和表演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平时广场的功能要求,公园是市民娱乐,交流的场所,而舞蹈,乐器等是交流的载体,故在整个广场的设计上在周边考虑了小型聚会的必要环境,在广场的周围种植几株大树,在大树周围设置树池式坐凳,这样设计不仅解决了小型聚会的需要,同时增加了广场景观的层次,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大可小的聚会游乐场所。广场旁的停车设计为公园来往的人们提供了方便,现今不论的大城市还是乡镇汽车出行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

6、具,避免了公园建成后公园区域成为城市拥堵地,正真成为人们理想之地。整个公园的外围环道设计是一条晨练步道,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健康的大道,长言说的好,健康是福,没有比健康更快乐幸福的事。在步道德周边设置了一些休息小站,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休息交流的空间,也为游览的人们提供了驻足的场所,极大地提高了公园的利用价值,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公园的中心设计是本次设计的主题“湿地、生态之美”,设计时构建出几个无比优美的小岛,岛屿之间采用轻盈的小木桥链接,使得各个小岛既独立又联系,组成了整个公园的漂浮之岛。岛上设计有湿地之美的芦苇荡,菖蒲海,美丽的睡莲池等,在各小岛能享受不同的景观,达到一步一景的景

7、观效果。总体设计上完美体现为漂浮的岛屿,其中设计各种景观平台为人们体验和感受绿肺之美的良好条件,采用经典的折桥,高低错落的长廊,体现出中国古代园林之美,加之古朴的材质等构建出一个美好的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很自然地同小区建筑,古戏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景观融入到城市之中。同时也是对当地建筑和发展的一个引导,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园林的景观环境。次入口设计为市民提供了另外一个体验自然享受生活的另一个通道,也是让公园向外延伸,入口设计既简单又活泼,中间是一块自然石设计,加之密密的树木,使之一进公园就能感受到公园的生态之美正对面是一组组自然石堆砌而成的景墙,自然而大方,采用陆良的层石构成,体现了陆良青石的自

8、然之美,同时也是对外展示陆良自然资源为社会做出巨大的社会贡献,体现了人类贡献社会,创造美好幸福的伟大理想。一组一组的景石像水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同时也是对人们心里情操的一种陶冶。岸边的太极晨练小空间采用一个椭圆型设计,在椭圆内部设计有色彩斑斓的植物色带之美,特色植物之美,植物边缘设计一休闲亭,为驻足的人们提供良好的空间,喜好特色植物的人们可以在此尽情欣赏、拍照留念。小区景观设计:设计独创性的街道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创造全新的城市交流空间,打造马街新形象。整体设计上设计形成纵横几大轴线,形成新的街道环境,采用地方特色的石材铺装,使之成为马街镇的步行街,打造马街独具特色的商业氛围,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出

9、步行商业系统独有的商业氛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整洁的、独具特色的新商圈。在设计时,采用各色的铺装形成不同的商业景观小空间,提供适合步行商业的休憩,停留空间,独具特色的行道树种植方式,打破原有街道的两旁种植形式,形成左右前后,相互贯通的新商业格局。局部设置花箱、小品、雕塑、木凳、商业景观灯带等。打造出全新面貌的新商业形象。街道植物种植方面采用分支点较高的乔木形成绿树成荫的步行商业街格局,植物品种注重常绿植物和落叶乔木的合理搭配,使之四季常绿,春意黯然。5、 植物设计本次规划植物设计在总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以及传统文化意韵的信息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严谨而虚实有致的形

10、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和魅力。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结,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配置丰富的植物群落,让整个湿地公园这块的植物群落主次清晰。选用种植一些乡土树种(例如滇朴、黄连木、滇桂花、拟单性木兰、华山松、油松、水竹等)。适当增加几片柿子林、杨梅林和桃树林、松树林、李树林。为了更好突出湿地公园这个主题,更好的表现整个湿地公园的植物丰富多样性,生态性,将对地被和灌木类进行大规模的

11、改造。在灌木方面的组团配置以“野”为主,将宿根花卉和灌木配置营造丰富而轻盈自然的小景。灌木和宿根花卉的品种(金丝桃、地石榴、火把果、山茶花、蜘蛛抱蛋、花叶玉簪、萱草、鸢尾等)。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突出生物多样性特色是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关键措施。水生植物多样性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多种植物的根系交错具强有力的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使水边的水流及生境多样化,保持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例如芦苇具有较强的输氧能力,茭白具有较强的吸收氮、磷的能力,芦苇和茭白混种是一种较好的植物种植方式。公园的湿地景区的挺水植物选择以芦苇、香蒲与野茭白为主,并通过片植建立人工群落,

12、并形成极佳的水生景观效果。芦苇、香蒲与野茭白群落集中布置于,水面开阔的区域。该群落植株高大繁盛,夏季生长势佳,建立了稳定的群落体系。同时,群落将乔灌木植物层自然地过渡到了水面,起到修饰水岸线与丰富植物景观层次的作用。为了与宽水面相协调,设计种植了以睡莲为主的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苦草与金鱼藻群落,形成了如水下草原般的景观。植物设计遵循生态种植原则,注重水生植物的综合配置。水生植物多层次配置手法,大方简洁亦不乏细腻和雅致。植物组合主要有:香蒲+千屈菜+海寿花+睡莲组景;香蒲+茭白+芦苇+金鱼藻+苦草组景;再力花+水芋+石菖蒲+菹草组景;再力花+千屈菜+慈姑+睡莲组景;再力花+千屈菜+紫芋+

13、石菖蒲组景;蒲苇+芦竹+睡莲组景;黄菖蒲+千屈菜+香菇草组景等,甚为丰富。其中,木栈道旁的香蒲+千屈菜+海寿花+睡莲组景,千屈菜将木栈道与园路的交界处很好地进行了遮挡。叶片油绿的海寿花与千屈菜高低错落,同时两者蓝紫色与粉红色的花序相互映衬,显得既活泼又雅致。水生植物与园林小品完美融合,尽显乡土野趣。如一小水面一角,丛植睡莲安静地铺在水面上,为这小水景增添了一份静谧。岸边海寿花与千屈菜正开放着蓝紫色与粉红色的花序,顿时赋予了水景跳跃的元素。一圆木搭建而成的木栈道则邻水而设,睡莲叶片簇拥着栈道,两者结合得完美无暇,透露着原始朴素的乡野气息。另一大水面上则片植单一的睡莲,亦不时留出水面,增强水体的镜

14、面效果。一木板搭建而成的多折形栈道穿过睡莲丛中而设,为人们近距离观赏水生植物及其景观提供了便利。另外,香蒲、野茭白等高大的挺水植物依水岸的木亭而种植,形成半抱合构景,为亭内休憩的人们带来了一份安全与神秘感。同时,也将人的活动真切地融入到景观环境当中去,给人返朴归真的感受。水生植物品种(慈姑、千屈菜、萍蓬草、花叶芦竹、水葱、茭白、泽泻、芦苇、细叶芒、海芋、海寿花、菱、水芹、雨久花、再力花、灯芯草、香蒲、梭鱼草、旱伞草、石菖蒲、玉带草、金鱼藻、斑茅、虎尾藻等)6、 道路交通规划充分考虑游人的行为方式、感受和立体交通的需要,结合会展期间和会展期后不同的功能设置多用途、多级别游线,形成功能完备、分布合

15、理陆地、滨水相结合的交通网络。为便于绿地内的交通组织,游道设三级。主游路路宽3-3.5米,围绕着主游路适当设置休息广及设施,主游路材质采用石材、透水砖、青砖、卵石等,二级游路为2.0米,向公园各个景点延伸。三级游路为1.2米。7、 竖向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对高差较大的地方采用台阶和坡道来处理地形,尽量避免对地形进行大的改造。利用现有起伏地形使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形成功能合理、层次丰富的景观环境。8、 建筑景观小品小品与建筑是重要的景观元素,通过对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的把握与提炼,赋予建筑小品和雕塑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在造型、立意等诸方面成为重要载体,映射出公园独特的个性和时空魅力。规划中建筑

16、景观小品包含:花架、景墙、树池、水池、雕塑、喷泉、木平台、木栈道、小桥、硬质铺装、标识、指示牌、垃圾箱和庭院灯具等。这些景观小品不仅能满足功能上的要求,设计中还结合各个场地不同的属性氛围,在适当的地点设置小品,满足游人使用观赏的需求,赋予这些小品更多景观上的用途,使这些景观细节能更好的融入主题景观空间。9、 绿化规划1、 绿化规划以自然生态绿化景观为基调形态,突出四季变化,春季赏花,夏季绿荫,秋季观叶,冬季葱郁,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生态树林景观。2、 绿化规划注重展现植物的景观形态,从疏密、层次、色彩上形成特色,并结合功能景观区的要求,不同的片区形成不同的绿化景观特色。3、 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美学要求进行乔木、灌木、地被三者的合理配置,并有变化丰富的季相、色相、林缘线和林冠线。4、 根据不同的景点特性使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