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教案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93006621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重点:目标1、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2、翻译课文。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二)你思我想,

2、理解精髓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五)你找我找,发现问题在我国星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会不时隐藏着某些封建主义的糟粕,本文也不例外,请你把这些地方找出来,谈谈你的看法。结束语: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达标练习:1.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妾妇之道 (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居天下之广居( ) 无违夫子( )板书设计:富贵不能淫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基本技能目标:用准确的语调有节奏朗读课文;正确辨析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句的含义;(2) 能力训练目标: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理解排比句的表达作用。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3) 素质教育目标: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

4、写法;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1 课前布置课外阅读练习:请学生借阅有关孟子、傅说、百里溪及管仲的书,了解他们的故事。2 教师出示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示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自由朗读,尤其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提醒学生注意:(1) 读准下列字音:傅说 胶鬲 法家拂士 曾益 (2) 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3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试疏通文意,教师再组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交流疑难词句,力求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大意,以锻炼他们的自学和合作能力。4找每组两名代表,一读一

5、译,教师针对相关问题,作适当指导。特别注意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苦劳 饿 空乏 乱 动 忍 生 死5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问题,由浅入深理解文章内容。(投影出示下列问题)(1) 本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请课前预习的同学讲一讲有关的故事,锻炼说话能力)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列举了六位圣贤从卑微困穷而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作者依据这些事实,推出如下道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受种种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之有所作为。教师引导:这种从大量事实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即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就是归纳法。(2) 本文除了例证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这一

6、道理?怎样论证的?(问题有难度,学生讨论回答,锻炼合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尤其对优秀生有所提高)明确:作者除了例证,还善于从个别到一般,讲道理分析。并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论证磨练的必要性:作者先列举了三个哲理性很强的事实:“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正面阐述即使作为一般人,也需要在困境中经受磨练,方能发奋进取的道理。接着,作者从个人的成长推论到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往往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这是从反面论证。文章通过两方面论述,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6 教师对文章思路进行总结,便于学生疏通脉络。内容拓展延伸:(1) 结合

7、你所知道的事例和自身体会,谈谈你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理解。(2) 本文告诉我们“逆境成才”的道理,那么顺境能成才吗?留做课下讨论。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一、二、三、四;2 练习背诵3 试总结本节课的古汉语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板书设计:列举事实:六位历史人物-(归纳)-逆境出人才 个人-处忧患,能进取正反论证国家-处安乐,国恒亡结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反思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两章中的第二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从本节课教学过

8、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思维活跃,冲破樊篱,充分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学习的主人。 2本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 3“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4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有研读、有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5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存在不足的是:对学生的发言缺少鼓励、肯定,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