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顶管施工方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99924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顶管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7A文】顶管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7A文】顶管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7A文】顶管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7A文】顶管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顶管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顶管施工方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81-优质实用版文档】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四、工作坑与接收坑施工方案4.1、建立测量放线小组4.2、本工程测量仪器、量具精度4.3、平面测量控制4.4、高程测量4.5、顶管施工测量4.6、测量要求4.7、顶管工作坑尺寸设计4.8、工作坑结构设计及做法五、顶管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5.1、顶管沿线管线及障碍物调查5.2、机械顶管施工工艺流程见5.3、作用力计算5.4、机械顶管后背5.5、导轨安装5.6、顶管机及附属设施就位5.7、管道入口施工5.8、机头入洞5.9、管道顶进与纠偏5.10、土方及泥浆外运5.11、减阻措施5.12、机头出洞5.13、泥浆置换六

2、、顶管施工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6.1、管道轴线偏差过大6.2、地面沉降与隆起6.3、顶力突然增大6.4、管道接口渗漏6.5、钢筋混凝土管节裂缝6.6、顶管前端正面土体坍塌七、污水管道安装其他技术要求1、钢筋砼检查井2、接入原有污水管线3、闭水试验4、基坑回填八、安全生产措施8.1、安全目标8.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8.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8.4、安全保证措施九、质量目标设计9.1、质量方针及目标9.2、质量保证体系9.3、质量控制原则9.4、质量控制制度9.5、质量要素控制9.6、质量控制措施十、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文明施工措施2、健康环保措施3、安全生产措施一、编制依据1.1给水排水工程

3、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XX)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XX)1.3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XX)1.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XX)1.5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XX)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XX)1.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XX)1.8预防混凝土结构工程碱集料反应规程(DBJ01-95-20XX)1.9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XX)二、工程概况1.根据设计图纸、

4、工程地质、水文情况、施工工期、现场环境、附近工程施工经验等综合考虑选择顶管方式。1.1设计图纸:本工程污水主管道埋深在57m之间,共有15个检查井,井距80100m。1.2工程地质:根据联系设计提供依据(未下发地质勘探图纸)。1.3水文情况:工程场区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18.5017.00m(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不含上层滞水),历年(自1955年以来)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22.0020.80m(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场区地势低洼处接近自然地面)。1.4施工工期:施工工期要求60天。1.5现场环境:在杜仲公园,无社会影响1.6附近工程施工经验:近几年的顶管工程施工经验。通过以上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

5、采用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方法。对于泥水平衡机械顶管:仅在工作坑处进行降水,施工占地较少,减少交通导改压力;在细砂层内顶进施工比较适用;顶进施工速度快,顶进距离长,能够保证施工工期及布置要求。2.污水管道在非现况道路下建设,每个顶坑占路面积10G15=150m2,每个接收坑占路面积8G8=64m2,在保证交通及环境的前提下,可临时扩大占地范围。顶进坑及接收坑临建区平面布置见下图所示: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3.1、进行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3.2、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3.3、做好定位点控制,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3.4、确定管线范围内及施工需用场地内所有障碍物,如管线、电线杆、树木及附近房屋等

6、的准确位置。3.5、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修建临时设施,设置装、运临时用水的设施、安装临时用电线路,利用工作井内集水井进行机械排水。3.6、进行顶管所用设备的加工制作。3.7、根据顶进长度,准备好各类管线和所需的辅助物(固定架等)。四、工作坑与接收坑施工方案4.1、建立测量放线小组序号职务人数1测量工程师1人2专职测量员1人3测量放线员2人4.2、本工程测量仪器、量具精度序号仪器、量具名称职务型号及精度数量备注1激光经纬仪1台鉴定2水准仪DS32台鉴定3塔尺5m1条鉴定4钢卷尺50m1条鉴定4.3、平面测量控制施工测量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施工需要,引测三个导线点至

7、顶管工作坑附近,布设三级导线平面控制网(即采用原有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网),形成闭合导线网。为保证测量精度,对于钢尺测量的边长,需加入相应的修正,测量的平面导线需进行平差计算,测量角度精确至0.1,坐标及高程精确到1mm。4.4、高程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城市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施测,使用DS3水准仪进行观测,往返各一次。高程闭合差在20之内(L为水准跨线长度,以千米计)为合格。井坑内的高程控制点采用长钢尺导入法将高程传入,向井坑内传递高程与坐标传递同步进行。先做趋近水准测量,再做竖井高程传递。竖井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法,井上和井下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读数,每次错动钢尺3-5厘米,施测三次,高差相差不大于

8、3毫米时取平均值使用。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可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作为高程控制点,也可单独设置,如特殊需要时可进行加密。加密的水准点精度不低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4.5、顶管施工测量顶管施工采用连续测量与间断测量结合的方式。连续测量:在顶进坑后方安放一台激光经纬仪,激光经纬仪按照设计顶进轴线方向发出一束激光,照射到掘进机的光靶上,机手按照激光指示路线操控机械顶进。间断测量:每顶进一节管后,测量人员对激光经纬仪进行校核,并且采用水准仪,测量已顶进管道高程偏差情况;采用水平尺测量管道水平偏差情况。测量结果填表上报到项目部。4.6、测量要求对于坐标点、水准点现场需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需设立明显的标志;施工

9、过程中要注意对测量控制点的保护,并定期进行校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特别是对中心线和高程、管线起终点、控制桩位、交叉点等更要严格控制,要提前做好内业,然后现场实施放样。竣工测量:竣工测量在已有的施工控制点上进行,测量人员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4.7、顶管工作坑尺寸设计顶管需开挖工作坑,工作坑分为顶进坑与接收坑,其深度由设计管底高程决定,底部需做20cm厚的钢筋混凝土底板。管外底高程加上拟建结构井底板厚度,就是顶进坑的坑底标高,底板高程低于管内底高程40cm。综合顶管机具的尺寸及作业要求,确定顶进坑及接收坑的净空尺寸。由于现况管线检查井处多为折角,顶进坑均

10、采用双向顶进,确定工作坑全部采用圆形,以方便双向顶进布置。顶进坑:为直径8m圆形结构,深度57米,(深度根据实际深度调整)接收坑:为直径6m圆形结构,深度57米,(深度根据实际深度调整)(1)、顶进工作竖井平面净尺寸计算顶管工作竖井的平面净尺寸应能满足顶管施工的需要。顶进工作坑长度大于宽度,工作坑长度即顶坑直径:LL1L2L3L4L5式中:L工作坑底的长度(m)L1后封闭长度(0.5m)L2顶管机长度(4m)L3顶镐长度(2.5m)L4后背宽度(0.7m)L0.5+4+2.5+0.77.7m,取直径8m(2)、接收竖井平面净尺寸计算接收坑的平面净尺寸应能满足顶管机出坑及施工人员操作安全。顶管机

11、头长度4m,砼管在坑内露出长度取1.5m,接收坑取直径6m。4.8、工作坑结构设计及做法顶进坑及接收坑均采用钢筋砼墙及封闭梁护壁形式,竖井侧墙厚度取300mm。具体结构设计图如下:(1)、锚喷工作坑的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及测量放线开挖土方圈梁施工圈梁上部挡水墙施工土方对角开挖支立水平拱架挂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重复以上两步直到竖井底板现浇混凝土竖井底板。(2)、锁口圈梁根据设计提供的坐标,确定井位,定出中心坐标,开挖锁口圈。为保证竖井结构稳定,在竖井口设现浇C25混凝土锁口圈梁一道,断面尺寸为900600mm。主筋为2212,箍筋14200,中间单肢筋为1460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cm。锁口圈梁初定

12、设在地面以下0.5m位置。为防止雨期有水灌入工作坑内,在工作竖井锁口圈梁顶砌挡水墙(墙厚360mm),高出现况地面400mm。沿圈梁顶周围设置48钢管栏杆,横杆为两道,立柱间距1.0m、栏杆高1.2m。圈梁施工时先绑扎钢筋,然后用组合钢模或木模支内侧模板,外侧以土壁为外模,经验筋后浇筑预拌砼。(3)、竖井开挖采用人工分层分块开挖施工,根据榀架连接位置对角开挖,对于杂填土层适当辅以风镐,开挖每循环进尺为0.6m。施工出渣采用25t汽车吊吊运至旁边堆土区,夜间用自卸汽车运到弃土场,现场无条件的直接装车运弃,运距考虑20km。由于工作坑处于现况道路下,检查井距工作坑边间距较小且不规矩,工作坑上方既有

13、管线较多,为防止回填后道路沉降、管线变形,工作坑全部采用级配砂石回填。(4)、竖井支护土方开挖完毕,及时安装环形格栅,加挂钢筋网。竖井锁口圈梁以下部分采用喷射混凝土+水平钢格栅+钢筋网片的结构。钢格栅主筋为4根25钢筋,箍筋为10,间距300。钢格栅竖向间距4m以上为0.75m,4m以下0.5m。其间洞口上皮0.2m处增设1榀。格栅采用单面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为10d,上下格栅接头处需错开。采用人工对角开挖方式进行竖井开挖支护。钢筋网采用8150150双层网格,井身四周满铺。上下榀格栅采用18钢筋拉杆竖向连接,环向间距0.5m,内外交错布置,必要时竖井应加设临时横撑。临时横撑与井身环形格栅之间用

14、卡槽连接,确保井口稳定。环形格栅架设尺寸、连接质量达到要求后,及时打设锁脚锚杆保证格栅钢架安装牢固并及时喷射C20防水混凝土(内掺8FS-P型混凝土补偿收缩防水剂,竖井喷混厚度为0.30m)支护井壁。井壁上如有大量渗水时,预埋PVC排水管,把水引入竖井开挖面底部临时积水坑,抽排出井外污水沉淀池,经沉淀过滤后排入排水管道。顶坑钢格栅自井身开洞处立起,并加钢筋与被割断的竖井水平钢格栅焊接成整体。(5)、封底竖井封底采用现浇C20早强预拌砼,因顶管机自重大,为避免下顶管机时,竖井底承受不住机头等载荷重量,故竖井封底200mm厚,内设单层16钢筋网,网眼间距200mm200mm。在封底时预埋预埋件,间距800mm。竖井封底前在井底设置1集水坑,若有水,采用潜水泵明排法抽排集水井中的积水。(6)、网喷支护竖井尺寸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见表。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直径不得小于设计井径20用经纬仪及钢尺检查3m一处2井深不得超过设计井深0.2%用水准仪检查3喷层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每3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布7个检查点,间距2m左右(7)、竖井钢平台及钢爬梯制安为方便施工上下井进行施工,竖井内部设置钢平台和钢梯,设置标准为:最上层钢平台距井口2m;中间段每4m设置一道;最下层平台距井室内底3.5m。在竖井衬砌施工时,应在预定位置准确埋设钢平台和钢梯预埋件,待衬砌施工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