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种群与群落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98694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8.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种群与群落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种群与群落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种群与群落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种群与群落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种群与群落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种群与群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种群与群落(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讲 种群与群落,知识联网,参考答案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 成和性别比例 “S”型曲线 波动 物种组成 竞争 垂直 水平 初生 次生 初始植被,记一记 1.记住种群特征的4个关键点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 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2.理清种群数量变化的3个突破点 (1)种群“J”型增长的方程式模型:Nt=N0t,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 是增

2、长率。 1时,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 =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1时,种群密度减小,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 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种群数量达K值时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捞量。,3.记住群落的四种关系、三种曲线、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 (1)四种关系: (2)三种种间关系曲线:,(3)两种结构:,(4)两种演替:,辨一辨 ( )1.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

3、,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 低。(2017江苏单科,24A) ( ) 2.计数酵母菌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2015广东理综,4C) ( ) 3.采集蚂蚁的方法是样方法。(2015北京理综,4B) ( ) 4.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 系。(2017江苏单科,24C) ( ) 5.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2016海南单科,22D),( ) 6.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16海南单科,22A) ( ) 7.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2015课标,4A) ( ) 8.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0 17江苏单

4、科,24D) ( ) 9.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2016海南单科,22B) ( ) 10.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课标,4B)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总纲目录,高频命题点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新题速递 1.(2017湖北调研,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 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 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 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答案 A 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空 间所能维

5、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与种群迁入率、迁出率等无关,A错误;调 查种群密度,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等有着重要意义,B正确;研究年龄组 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C正确;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 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种群密度降低,D正确。,2.(2017安徽蚌埠二模,5)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 跟踪调查,并研究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 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 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 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

6、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答案 B Nt+1/Nt=1,代表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当Nt+1/Nt1时,种群数量在增加。甲种群在0t3段,数量先减少再增 加,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 确;乙种群在t2之后,种群数量还有一段时间在减少,因此乙种群在t2时种 群数量不是最少的,C错误;甲种群在t3后Nt+1/N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D错误。,整合突破 1.理清调查数据统计中的“误差” (1)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 标记物易脱落:可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 式N总=初捕数再捕数/再捕中标记数,推知,再捕中标记数

7、若减小,则N总 会比真实值偏大。 被捕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 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相同,即相对真实值偏大。 标记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易被捕捉: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 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应偏小。 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或迁入、迁出。,(2)样方法误差归纳 未做到“随机”取样。 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 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2.种群增长的两类曲线 (1)曲线分析,(2)生产实践应用,3.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相关试题解题策略

8、 (1)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策略 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 系。 城市人口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利用性外激素诱捕 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 中,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直接降低出生率;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 (2)三种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分析方法 公式类:首先明确不同字母的含义,如N(包括Nt和N0,两者应一致)、 等,然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相关公式。,曲线或柱形图类:首先要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然后再研究不同曲 线或柱形图的变化趋势,最后总结归纳出因果关系。 表格类:首先根据表格信息

9、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再研究两种变 量之间的变化,最后得出相应结论。,经典再练 1.(2017天津南开一模,6)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 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 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5 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 期,答案 C 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田鼠种 群数量呈

10、“J”型增长,A错误;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 为1+0.015=1.015,B错误;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 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正确;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田鼠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错误。,2.(2017课标全国,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 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 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 量中合适的是 (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D

11、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数量数学模型的分析及应用。由图可 知,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加而后减小,当增长率减小至0 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即达到了S型增长的K值;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 该种家畜,应使该种群维持在较高的增长率,故选择丁点对应的种群数 量开始捕获,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仍可以保持较大的增长率,D正确。,高频命题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新题速递 1.(2017山西实验中学月考,5)某年,我国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 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 落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 B.泥石

12、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 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答案 D 洪水和泥石流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错误;泥石流 发生区域含有土壤条件,可能还有植物的种子或根系,该区域的群落演 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群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垂直结构,C错误;洪 水和泥石流导致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 侵,D正确。,2.(2017江西赣州联考,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 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湿地

13、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C.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没有影响 D.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答案 D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间接价值,A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错误;草本植物可与地衣和苔藓植物争夺阳光等环境资源,从而对地衣 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产生影响,C错误;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 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正确。,整合突破 1.不可忽视的3个群落结构与演替突破点 (1)竹

14、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这里的竹子实为 一个种群范围。群落垂直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生物为不同物种生物。 (2)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的分布不属于垂直结构,而是属于水平结构。 高山是由于地形变化形成的,其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这种结构应 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3)群落演替的特征 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终点:大都处于顶极群落状态。 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与进化的关系: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变化;同时也存在 着环境与生物的共同进化。,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试题的解题策略 (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 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

15、曲线。 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捕食曲线。 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为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 甚至为0竞争曲线。 (2)“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经典再练 1.(2017江西四校一模,30)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答案 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稻田中 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但稻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人类活动只可 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 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错误。,2.(2017海南海口调研,1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 B.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皆为森林阶段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都会提高 D.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答案 A 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若环境适宜, 一般情况下,群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若环境比较干旱,则不能形成森 林,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条件适宜,物种丰富度会提高,否则不会提高, C错误;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