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讲义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298622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讲义(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章第十一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卫生部关于关于印发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通知(卫办监督法201020号)的要求。 对既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 “三鹿奶粉”事件 非法添加 病因不清 临床表现不特异 后果严重 常规监测难以发现,201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 全国312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和报告 县(区)和地(市)级CDC网络填报;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总负责

2、;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 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县(区)、地(市)、省和国家四级 所有报告的个案/事件 以搜集信息为目的,与处置等无关,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诊断标准,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用现有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无法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临床少见并且无法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类似的病人数异常增多,超出既往水平且不能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疑似与进食某种食品有关。,疑似食源性异常病

3、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排除标准,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个案或事件; 3.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工作流程,监测对象到试点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报告系统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医院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医院专管人员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

4、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工作流程,医院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会诊确认,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网络填报电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信息反馈试点医院。,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工作流程,国家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

5、到报告后,确认是否应启动流行病学调查,若需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应通知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网络上报;地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其它信息,对报告病例/事件进行综合评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个案或事件,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在完成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工作后的一周内,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国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数据

6、采集平台完成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登陆报告系统,查看各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并完成季度、年度全国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分析报告提交卫生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已开展工作情况,研讨与培训 1.组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级疾控中心代表,对监测工作进行研讨和培训。 (1)对201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讨论稿)逐条进行讨论,听取意见并进行修改; (2)现场示范“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两个系统的网络填报过程,使各省级疾控中心负责疾病监测的人员初步掌握了两个网络报告系统的使用方法,国家食源性疾

7、病监测已开展工作情况,(3)为各省级疾控中心及其所辖地市级和区县级疾控中心提供登陆两个报告系统的网络用户名和密码,以便各省进行二级培训使用; (4)起草了两个网络直报的标准操作程序、统一培训教材和培训视频资料下发给各省级疾控中心; (5)建立了名为“食源性疾病监测”的QQ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共44人,共提出各项意见、建议和问题等共约300条,所有技术性问题(如网络填报授权)均以得到妥善解决。,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已开展工作情况,专家征求意见 组织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和来自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的临床专家就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

8、健康事件报告卡、报告流程、流行病学启动标准等内容,征求大家的意见,明确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启动标准。并根据该次会议专家的意见又进行了修改,对专家征求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流行病调查启动标准的意见结果,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已开展工作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工作动员 在杭州召开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议,受卫生部委托,我所在会议上向各省卫生行政部门、省级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内容、意义、需要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协调的工作等,同时听取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对落实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已开展工作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定稿 根据以上三

9、次会议得意见,我们将文本进一步修改后下发给各省级疾控中心征求意见,汇总大家的意见后又一次对文本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工作手册(电子版)发给各省级疾控中心以便二级培训使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已开展工作情况,省级疾控中心开通两个监测系统用户名和开展二级培训的情况 近1/3的省(区、市)已经完成了本省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和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的培训,并进行网络试填报和模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截止到8月24日,网络试填报了132个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并且对其中3起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演练。 目前除西藏之外,所有省份已经或者正在通过授权,为本省的两个监测系统

10、使用者建立了用户名。,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已开展工作情况,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已经开始的网络填报 从2010年10月1日零时起,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已经正式开始填报,所有在.119.161.137.170:5070/(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和http:/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 .119.161.137.170:8080/syxjb/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 http:/119.161.137.170:8080/ycbl/ 千万不能在练习版中报真实的案例!,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已开展工作情况,与省级疾控中心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与反馈,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对

11、于很多定义的规范问题,如异常病例流调过程中体温是指入院的体温吗(是的),病死率和死亡率的问题 错别字 如脱浮肿、回复(恢复)等 增加逻辑关系问题,保证填报质量等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医疗机构不重视、甚至不配合 由于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在行政管理上隶属不同的部门,主管疾控机构的行政部门无法协调医院来配合疾控机构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的工作,部分医院不重视。 对策:卫生部以办公厅的名义下发正式文件,以利于各省卫生厅主管医院的医政处和主管疾控中心的法监处协调所辖医疗与疾控机构,目前文件已经下发。,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全国监测计划下发较晚,基层单位需要针对自己的能力、本地情况制定自己的方案,因此导致了滞后

12、,建议尽早下达全国监测计划,有利于基层单位针对自己的能力、本地情况制定自己的方案,并有利于各地进行地方配套资金的申请。 全国监测点能力参差不齐,各地加强对基层的培训。 部分省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尤其是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对监测系统的情况说明和解释,强调一点:实际处置时调查了什么就填什么, 是事件处置后的信息搜集,不是让你去再调查,对监测系统的情况说明和解释,省级疾控机构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存在争议和理解偏性的问题,牵涉传染病管理的食源性疾病,究竟需不需要上报?(答案是如果与食品有关,还是需要上报) 。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的覆盖范围?(原则上应当覆盖所有省份的所有区县级以上的疾控机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