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及细胞化学检查的临床表现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2986187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血及细胞化学检查的临床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贫血及细胞化学检查的临床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贫血及细胞化学检查的临床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贫血及细胞化学检查的临床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贫血及细胞化学检查的临床表现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血及细胞化学检查的临床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血及细胞化学检查的临床表现(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贫血及细胞化学检查,第一节 贫血的概念和分类 一、贫血的概念 贫血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RBC数,Hb量或PCV(Hct)低于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或综合症。,贫血的诊断检验 男 女 Hb(g/L) 120 110(孕妇100) RBC(10/L) 4.0 3.5 PCV 0.40 0.35,根据Hb含量,贫血程度可分四级: (1) 轻度贫血: Hb为正常低限91g/L。 (2) 中度贫血:Hb为9061g/L。 (3) 重度贫血: Hb为8031g/L。 (4) 极重度贫血: Hb30g/L。,二、贫血的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类型 MCV(fl) MCH(pg)

2、MCHC(g/L)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94 2632 310350 大细胞性贫 94 32 31035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6 31035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6 310,.根据贫血发病原因与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 红细胞丢失(失血),. 根据骨髓幼细胞的增生程度分类: 增生性贫血: 增生低下性贫血,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ey anemia,IDA) 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或耗尽,而又不能得到补充,致使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如果实验检查发现机体已有缺铁,但尚无贫血,称为隐性缺铁(包括储铁缺乏期和缺

3、铁性红细胞生成期)。,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 (1)储铁缺乏(iron depletion,ID)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icent erythropoiesis,IDE) (3)缺铁性贫血(iron defieieney anemia,IDA) 以上三者统称为铁缺乏症,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二、病因: 常见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铁需要量增加和摄入不足 .吸收障碍 .损失过多,三、临床表现: 一般发病缓慢,病人常无法说出何时开始发病。常主诉头昏、乏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眩晕、活动后心悸气短,有时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部分患者可出现反甲,舌炎及口腔炎症,

4、吞咽困难,胃炎等。儿童可生长迟缓,体重低于标准,也有患者出现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个别病人有异食癖,如食土块、头发、纸张等。,四、实验检查: .血象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减少。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体积均较正常为小,尤以中、晚幼红明显,胞浆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显示血红蛋白充盈不足,胞核小而致密,结构不清,呈“核老浆幼“的发育不平衡现象.成熟红细胞的变化与血片相同,粒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形态和比例基本正常,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巨核细胞系正常。,.血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常为阴性,

5、铁粒幼细胞百分数明显减低(),铁粒数量减少,颗变小,染色变淡。,第三节 巨幼细胞性贫血,二、病因: .Vit B12缺乏 摄入不足 (2) 吸收不良 (3) 需要量增加 (4) 排泄增加 (5) 代谢异常,叶酸缺乏 摄入不足 摄入不足 (3) 需要量增加 (4) 叶酸拮抗剂的应用 (5) 代谢异常,三、临床表现 贫血貌,可有黄疸,常有舌炎(镜面舌)、消化不良、腹胀、腹泄或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神经、精神症状,如手足麻木,体位感觉障碍,运动失调,精神抑郁等。,四、实验室检查 血象 .骨髓象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为主,粒/红比值减少,红系的突出特点是“巨幼样变”,巨

6、幼红细胞,原红早幼红,重症者原红。幼红细胞体增大,核染色质疏松,呈烟丝状结构,由于胞浆内核糖核酸及蛋白质合成未受影响,故细胞核发育落后于细胞浆,而呈“核幼浆老”的发育不平衡现象。粒系比率相对降低,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中性粒细胞自中幼阶段以后有巨幼样变,以巨晚幼粒和巨杆状核细胞多见,胞体增大,胞浆特异性颗粒减少,胞核染色质疏松,分叶核分叶过多。巨核系无明显改变,可见分叶过多现象,胞浆 缺乏颗粒,此种细胞产板功能不佳。,细胞化学染色 糖原染色阴性,该试验可作为巨幼贫(-)与红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各种血细胞糖原染色 (过碘酸-雪夫反应) PAS阳性反应物质生成紫红色颗粒或团块状,定位于胞浆中.

7、,思考题: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有何区别?,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组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循环的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所替代,从机时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二、病因 药物及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感染因素 其他,三、临床表现 本病以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以及反复感染为主要特点,其轻重与血细胞减少的程度及发展的快慢有关。一般无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四、实验室检查 血象 骨髓象 (1)增生度 (2)细胞学改变 (3)骨髓小粒的致变 (4)病理性增生灶骨髓象,.血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铁染

8、色可见细胞由外铁均增加,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降低),五、诊断标准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一般无脾肿大; 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粒细胞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做骨髓活检); 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六、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第五节 增生性贫血 一、概述 增生性贫血是指骨髓象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二、骨髓象 骨髓有粒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减小,甚至倒置

9、,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原红、早幼红也相应增加,幼红细胞形态正常,胞体可偏大,但无巨幼样改变,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某些类型的溶贫成熟红细胞形态有异常改变(如球形、椭圆形、口形、靶形、锯齿形、棘形或嗜碱性点彩等);粒系相对减少,形态正常;巨粒细胞正常或增多。 以上二类贫血与铁缺贫血的区别:形态无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都不减少。,病 例 讨 论,病例1 蒋,女,22岁,医科大学学生。 【病史与体检】 外表健康,体检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象:血红蛋白138g/L,红细胞数4.4310/L,白细胞总数7.1310/L;白细胞分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4,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

10、碱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形态正常;血小板12510/L。,骨髓象分类计数 细胞种类 细胞种类 原粒细胞 0.6 原红细胞 0.6 早幼粒细胞 2.1 早幼红细胞 2.0 中性中幼粒细胞 6.3 中幼红细胞 11.2 中性晚幼粒细胞 10.6 晚幼红细胞 6.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8.6 幼淋巴细胞 0.4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17.6 淋巴细胞 16.0 嗜酸中幼粒细胞 0.6 单核细胞 1.4,嗜酸晚幼粒细胞 0.2 巨噬细胞 0.6 嗜酸杆状核粒细胞 1.4 网状细胞 0.2 嗜酸分叶核粒细胞 0.4 浆细胞 1.8 嗜碱中幼粒细胞 0.1 嗜碱晚幼粒细胞 0.1 嗜碱杆状核粒

11、细胞 0.2 嗜碱分叶核粒细胞 0.2 粒细胞:红细胞=3:1,正常骨髓象,描述:,骨髓分类计数显示各类细胞形态及分布正常,各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诊断:,病例2: 张,女,19岁。 【病史与体检】 周身不适,面色苍白和和匙状指甲3个月;舌痛2个月;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咳嗽而入院;发育正常,精神不振,入院时体温为38.6、脉搏每分钟110次;有咽炎和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 血象:细胞数(RBC)1.5510/L,血红蛋白(Hb)33g/L,红细胞压积(PCV;HCT)0.12,网状红细胞(Rc)0.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7fl(80fl);红细胞平均血蛋白量(MCH)

12、21pg(26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70g/L(310g/L);白细胞总数8.510/L;白细胞分数;中性杆状核细胞6,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嗜酸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38,单核细胞2;血小板26010/L。在外周血片中每100个白细胞可见3个有核红细胞,在明显的低色性小细胞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仅在红细胞周边着色(环状红细胞);可见显著的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异常。,骨髓分类计数 细 胞 种 类 细 胞 种 类 原粒细胞 0.5 原始红细胞 3.5 早幼粒细胞 3.5 早幼红细胞 8.0 中性中幼粒细胞 6.0 中幼红细胞 19.5 中性晚幼粒细胞 5.5 晚幼红细胞 16.

13、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2.5 幼淋巴细胞 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6.5 淋巴细胞 11.5 嗜酸杆状核粒细胞 1.5 单核细胞 1.0 嗜酸分叶核粒细胞 1.0 巨噬细胞 0.5 嗜碱杆状核粒细胞 0.5 网状细胞 0.5 嗜碱分叶核粒细胞 0.5 浆 细 胞 0.5 粒细胞:红细胞=0.8:1,描述:骨髓的幼红细胞比正常为小,胞浆有很少的血红蛋白,边缘窄狭,残破不均。骨髓铁染色无游离铁存在。,诊断:,缺铁性贫血,病例3 唐 ,女,13岁。 【病史与体检】 精神迟缓,体弱乏力,头晕1个月而入院,平素一直健康,自述1个月前突然发热、喉痛,注射青霉素,喉痛减轻了,但身体显得更差了,体重减轻,

14、头痛加重。肝脾未触及。,【实验检查】 血象:红细胞1.810/L,血红蛋白68g/L,红细胞压积0.22,网织红细胞1.7;红细胞平均体积122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3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80g/L;白细胞总数4.410/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中幼粒细胞,中幼晚幼粒细胞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含分叶过多的粒细胞)58,嗜酸分叶核粒细胞20,淋巴细胞36,单核细胞1;每分数100个白细胞有6个幼红细胞。在外周血液中可见显著的巨幼红细胞增多,在红细胞中的嗜碱性点彩和嗜苯胺蓝颗粒,红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而大小不等,形态异常。PAS染色有核红细胞呈阴性反应。血小板8010/L,血清胆红素5mol/L。胃液分析正常。,骨髓分类计数 细胞种类 细胞种类 原粒细胞 0.5 原始红细胞 2.5 早幼粒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