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2985938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长海医院呼吸内科 姚小鹏,编者按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已知引起IF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菌属和白色念珠菌,然而非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微生物亦呈逐渐增多趋势。为了进一步规范IFI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约国内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参照国外相关的标准,制定出适合国人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现予以公布,供国内广大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在实施过程中对本草案

2、提出修改意见,以供再次修订时参考。,中华内科杂志,2005,44(7):554-556,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诊断标准 定义 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临床诊断IFI 拟诊IFI 治疗原则 预防治疗 经验治疗 临床诊断患者的治疗 确诊后的治疗,Defining Opportunistic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 An International Conse

3、nsus Cooperative Group of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Mycoses Study Group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opportunistic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4、 (IFI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However, there is substantial controversy concerning optim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se IFIs. Therefor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ooperative Group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

5、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Mycoses Study Group formed a consensus committee to develop standard definitions for IFI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 set of research oriented definitions for the IFIs most often seen and studied in immun

6、ocompromised patients with cancer is proposed. Three levels of probability are proposed: “proven,” “probable,” and “possible.” The definitions are intended for use in the context of clinical and/or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not for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 34:714,

7、讲座内容,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IFI的治疗药物简介 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IFI的治疗原则,一、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真菌的分类:真菌按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分枝交织成团形成菌丝体,并长有各种孢子,这类真菌一般称为霉菌 有些真菌在不同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出现两种形态,称双相性真菌,即在机体内或含血培养基37孵育,呈现酵母型菌落,而在沙保氏培养基上室温孵育,则形成丝状菌落。如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等,啤酒酵母,黄曲霉,青霉菌,白 念,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

8、和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侵犯皮肤、指甲等,为慢性,具有顽固性,但对身体影响较小 深部真菌可侵犯全身内脏,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类酵母菌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 酵母菌类隐球菌属 (新型隐球菌 ) 二相真菌球孢子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孢子丝菌属、芽生菌属、地丝菌属 霉菌类(丝状菌)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致病性真菌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形式 原发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感染 继发(条件)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亦有外源性感染(如曲霉菌),常发生于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的患者 过敏性真菌病:系在各种过敏性或变态反性疾病中,由真菌性过敏原(如孢子抗原)引起过敏症 真菌

9、毒素中毒症:可侵害肝、肾、脑、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组织。如黄曲霉素可引起肝脏变性,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并致肝癌,二、IFI的治疗药物简介,两性霉素B: 多烯类抗真菌剂 适应证:可用于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确诊、拟诊IFI感染以及IFI经验治疗 用法与用量:静脉给药,每天0.51.0mg/kg,总量1.53.0g 注意事项:传统两性霉素B 制剂具有严重的肾脏毒性,需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肾功能及血钾水平监测,在肾功能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应予以减量,并应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另外,应注意两性霉素B在输液中的反应,伊曲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剂 适应证:曲霉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

10、等引起的确诊、拟诊IFI的治疗以及IFI经验治疗,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的预防治疗 用法与用量:IFI的确诊、拟诊和经验治疗:第12天:200mg,静脉注射,每天2次;第314天:200mg,静脉注射,每天1次;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之后序贯使用口服液,200mg,每天2次,直至具有临床意义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除。IFI的预防治疗:每天5mg/kg,疗程一般为24周 注意事项:长期治疗时应注意对肝功能的监护,静脉给药不得与其他药物采用同一通道,两性霉素B脂质体: 采用脂质体技术制备 适应证:IFI的经验及确诊治疗;无法耐受传统两性霉素B 制剂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传统两性霉素B 制剂的患者

11、用法与用量:起始剂量为每天1mg/kg,经验治疗的推荐剂量为每天3mg/kg,确诊治疗为每天3或5mg/kg,静脉输注的时间不应少于1h 注意事项:肾毒性显著降低,输液反应也大大减少,但仍需监测肾功能,氟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 适应证:非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深部念珠菌病;艾兹病患者的急性隐球菌性脑膜炎;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防 用法与用量:侵袭性念珠菌病:200400mg/d,若氟康唑治疗5d后,患者仍不能退烧,或出现其他症状的缓解,则应换用伊曲康唑等其他药物。念珠菌病的预防:50400 mg/d,疗程不宜超过23周 注意事项: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来自胃肠道,长期治疗者亦需监测肝功能,卡泊芬净: 棘白菌素类

12、抗真菌剂 适应证: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及侵袭性曲霉菌病 用法与用量:第1天70mg/d,之后50 mg/d,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对严重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避免用药,伏立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剂 适应证:免疫抑制患者的严重真菌感染、急性侵袭性曲霉菌病、由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镰刀霉引起的感染等 用法与用量:负荷剂量:静脉给予6mg/kg,每12小时1次,连用2次。输注速率不得超过每小时3mg/kg。维持剂量:静脉给予4mg/kg,每12小时 1次。治疗不耐受者:将维持剂量降至3mg/kg,每12小时1次 注意事项:中至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不得经静脉给

13、药。患者在用药后发生短暂视觉障碍的比例可达到30%以上,三、IFI的诊断标准,癌症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IFI的诊断标准分为3个级别: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诊断要通过由宿主因素、临床标准及微生物标准综合判断,确诊IFI, 深部组织感染 霉菌:,标本组织化学 或细胞化学,影像学等证实 组织损害,针吸或活检,菌丝或球形体 (非酵母丝状真菌),培养阳性,无菌术取得标本,确 诊,通常无菌的部位,临床或放射检查 支持感染,标本组织化学 或细胞化学,非黏膜组织,针吸或活检,酵母菌细胞 和/或假菌丝,培养阳性,无菌术取得标本,临床或放射检查 支持感染,确 诊,酵母菌:,通常无菌的部位(不包 括尿道、鼻窦和黏膜

14、),脑脊液,镜建发现隐球菌 或隐球菌抗原阳性, 真菌血症 霉菌: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相关致病菌的感染,血液真菌培养呈阳性(不包括曲霉菌属和除马尼非青霉的其他青霉属) 酵母菌: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相关致病菌的感染,血液培养呈念珠菌或其他酵母菌阳性,临床诊断I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学标准,且可能感染部位符合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标准 拟诊I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学标准,或可能感染部位符合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标准,宿主因素,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38或36,且存在下列任何1种易感因素: 之前60d内出现过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10d以上) 之前30d内,曾

15、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 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 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 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临床标准,下呼吸道感染: 主要标准:CT检出以下任何1种渗出征象:光晕征;新月形空气征;实变区域内出现空腔 次要标准: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持续发热超过96h,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鼻及鼻窦感染: 主要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鼻窦部位侵袭性感染(窦壁侵蚀,或感染突入临近部位,及颅骨基底部位的广泛破坏) 次要标准:上呼吸道症状(流涕,鼻塞等);鼻溃疡,鼻黏膜结痂,鼻衄;眶周肿胀;上颌窦压痛;硬腭黑色坏死性损伤或穿孔;持续发热超过96h

16、,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从鼻旁窦、耳部或椎突蔓延而至的脑膜炎;颅内脓肿或梗死等) 次要标准(脑脊液培养和镜检均未发现其他病原体及恶性细胞):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包括局灶性癫痫,偏瘫和脑神经麻痹等);精神改变;脑膜刺激征象;脑脊液生化学检查和细胞计数异常;持续发热超过96h,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微生物学标准,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呈真菌(包括曲霉菌属、镰刀霉属、接合菌和放线菌属等)或新生隐球菌阳性 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曲霉菌或隐球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脑脊液或2份以上的血液样品呈曲霉菌抗原阳性 肺部异常,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标本中(血液、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无法培养出任何致病细菌 血液呈隐球菌抗原阳性 血培养呈酵母菌阳性 无菌体液中,经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菌外的其他真菌 鼻窦抽取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或培养呈真菌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