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62个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2985729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生物62个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二生物62个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二生物62个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二生物62个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二生物62个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生物62个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生物62个知识点总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细胞与遗传变异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1)植物细胞: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转换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

2、):细胞壁、液泡、叶绿体。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细胞核分裂成两个;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正

3、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7、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证明,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8、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体性状的遗传实际上是通过亲代的生殖过程把基因传给了子代。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9、变异:亲子代之间或子代各个体之间的差异,(如一猪九仔,十个

4、相)。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变异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10、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类型):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诱导染色体畸变。不可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发生变化,不能传给后代的变异。11、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细胞核:在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有许多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其结构像

5、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基因: 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基因是遗传物质中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或小单位。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若干个基因。12、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结论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13、染色体、基因在生物体的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其数量: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因此其染色体数为0。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

6、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减数分裂)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 体细胞(或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14、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小写表示。当控制生物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时(Aa),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表现出来。

7、当这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aa),则表现出隐性性状。(2)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果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而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项目亲代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父/母)后代个体的基因组成后代个体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后代个体的性状亲代都为同一性状AA 和AAAA后代显性性状的个体数为100后代与其亲代的性状相同AA 和AaAA , Aaaa和aaaa后代隐性性状的个体数为100Aa 和AaAA、Aa,Aa、aa后代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数之比是3:1后代个体中有的表现为显性性状,有的表现为隐性性状。亲代中一个显性性

8、状,另一个是隐性性状Aa和aaAa, aa后代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数之比是1:1AA和aaAa,后代显性性状的个体数为100后代个体都是显性性状的15、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原因是: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则他们所生子女中患这种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16、几种常见的遗传病:色盲、白化病、先天性智力障碍(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等。17、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决定:(1)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

9、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2)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3)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都含有一个X染色体。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含有X染色体,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这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各占50% 。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都为50%,且生男生女由男性决定。2、生物与环境18、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非生物因素:阳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空间。(2)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19、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10、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0、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适应和改变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环境影响生物: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影响环境:如 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2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以及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湖泊(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

11、”之称;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2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生产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栖息场所。动物-消费者。帮助植物传粉受精、传播种子。细菌、真菌-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利用。(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空间(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23、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植物。食物网-几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行积累。24、生物的多样

12、性内容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25、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特有的古老物种居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化。26、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1)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2)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哺乳动物居世界前列。(3)我国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种类居世界第三位。(4)我国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27、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基因多样性决定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快基因多样性和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丧失。基

13、因多样性的意义: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2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直接作用:给人类提供多样的生活用品,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间接作用:调节气候、影响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29、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包括:大熊猫、白鳍豚、朱鹮、扬子鳄、银杉、水杉、珙桐、藏羚羊、中华鲟、长臂猿、麋鹿(四不像)30、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数量减少)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乱砍滥伐); 环境污染; 掠夺式的开放和利用(偷猎、乱捕滥杀); 外来物种的入侵、31

14、、自然保护区-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3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最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3)主要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圈养);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制定法律和协议。33、我国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几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我国还是最早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34、我国的几个重要自然保护区:(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公园)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三、空气污染、健康35、空气污染会导致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并诱发肺癌、高血压等。36、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来源:工业废气;汽车、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37、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1)根本措施-控制污染物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