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知识要点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2985718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知识要点(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鸦片战争(1840-1842)1、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又称导火索)2、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英):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定关税)虎门条约(中英):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望厦条约(中美)、黄埔条约(中法)3、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人物:

2、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借口:“亚罗号事件”(英)、“马神甫事件”(法)3、条约: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4、列强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借机侵占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5、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统治阶级和劳

3、动群众之间矛盾日益尖锐2、组织:“拜上帝会”人物:洪秀全3、经过: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北伐西征(全胜)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后期防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天京陷落(失败)4、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空想性)后期-资政新篇(不符合历史条件)5、失败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6、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1、原因:内忧外患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4、代

4、表(洋务派):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内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海军衙门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6、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近代化的开端)7、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1、根本原因:日本侵略扩张导火索:东学党起义2、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开始)-平壤战役(左宝贵)-黄海大战(邓世昌)-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北

5、洋水师全军覆没,失败,洋务运动破产)3、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三国干涉还辽)2)赔款2亿两3)开四处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4、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剧: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美国-“门户开放”三、戊戌变法(1898年,又称百日维新)1、背景:甲午战败、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剧。2、序幕:“公车上书”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4、结果: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5、影响:京师大学堂的保留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思想启蒙。四、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抗击

6、八国联军)1、性质:反帝爱国运动2、口号:“扶清灭洋”(进步性、局限性)3、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在镇压4、意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1、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在华利益2、辛丑条约内容:1)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盐税作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工具、“洋人的朝廷”)3)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4)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3、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革命

7、先行者-孙中山1、早期革命活动: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2、革命思想传播:人物: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3、同盟会(1905)-第一个全国、统一资产阶级政党:机关报:民报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发展。4、“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二、革命党人早期奋斗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三、辛亥革命(1911年)(近代化探索制度)1、开始标志:武昌起义1911.10.

8、10(湖北军政府)2、成果:(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国纪年法民国年=公元年-1911)(2)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帝制(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结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4、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5、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四、北洋政府(1912-1928)1、北洋政府独裁统治、革命党人反抗北洋政府黑暗统治革命党人反抗袁世凯破坏内阁、“宋教仁案”、武力镇压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复辟帝制护国战争(袁世凯取消帝制)2、军阀割据-动乱纷争(直系、奉系、皖系.)第四单元:新时代

9、的曙光一、新文化运动(1915年)(近代化探索思想)1、兴起标志:青年杂志的诞生(后改新青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3、旗帜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5、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白话文。(2)后期-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第一人李大钊)6、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7、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二、五四运动(1919 .5.4)1、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

10、、过程:(1)爆发:北京为中心,学生罢课(2)扩大:原因-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书;日本帝国主义出兵挑衅上海为中心,工人为主力(工人罢工、商人罢市)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4、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1、成立条件:(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第一个陈独秀上海)2、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1、(1921.7上海-嘉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3、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纲领:最终目标: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4、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高涨顶峰:京汉工人大罢工(失败)-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一、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1、第一次国共合作(1)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确立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成果:黄

12、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准备。北伐胜利进军。(4)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标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分共会议”。2、北伐战争(1926-1928)(1926-1927北伐胜利进军-国共合作;1927-1928继续北伐-南京国民政府)(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北伐名将:叶挺、独立团(铁军)(4)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促进北伐胜利进军(5)结果: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二、国共对峙(内战)(1927-1937)(一)毛泽东井冈山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