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水厂运行管理培训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981453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水厂运行管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9A文】水厂运行管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9A文】水厂运行管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9A文】水厂运行管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9A文】水厂运行管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水厂运行管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水厂运行管理培训(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1、根据内控指标的要求沉淀池出口浊度控制在2NTU以内,操作人员每12小时巡回检查一次,并对每个单池中的反应池的矾花生成情况及沉淀池的沉淀效果的观察。2、根据不同季节的水质、原水水量调节投加池子数量,调节各单池负荷,保持在额定负荷的60%(由进水阀的开度调节),药剂投加量由转子流量计调节均衡,送入每个单池。3、操作人员应观察反应沉淀池的运行情况,观察反应池中所形成的矾花,是否颗粒清晰,水与颗粒之间的界限明确,过渡段有泥水分离清晰而透明,进入沉淀池即开始分离,说明投药量适中。4、每2个小时对沉淀池的单池出水浊度进行检测,把检测结果汇报给加药值班长调节药剂投加量

2、,并及时调整单池转子流量计。5、当沉淀池的出水浊度增高,操作人员应观察反应池中的矾花生成情况,如在反应池后(过渡段)发生泥水分离,在沉淀池中有大量矾花带出,矾花呈乳白色,造成出水浊度增高,说明投药量过大;如在反应池内矾花细小,水呈浑浊模糊状,沉淀池前部(过渡段)无泥水分离,造成出水浊度增高,说明投药量过小,应汇报给加药值班长及时增加或降低药剂投加量,并调节各个单池转子流量计,同时值班人员及时排泥,防止不合格水进入滤池。6、在不同的水质和不同的季节合理调节排泥周期,高浊期824小时排泥一次,低浊期2472小时排泥一次,特殊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排泥周期,管式排泥周期(824)小时,各单池排泥周期应

3、根据实际测试结果每月调整一次。7、在冬季时,水的浊度低,生成矾花数量少。流速过快矾花不易沉,容易带出沉淀池。这时应该降低负荷,减小流速使矾花在沉淀池中沉降下来。絮凝反应沉淀工序控制管理1)岗位人员严格控制沉后水质,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沉后水浊度控制在2NTU以内。2)岗位职工应按设计要求和实际生产水量,合理调整各反应沉淀单池进出口流速、运行水位、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3)岗位人员应严格控制其运行水位。对于沉淀池根据原水水质情况控制连续排泥时间和排泥周期,必须做好排泥工作,保持排泥阀的完好、灵活,排泥管道的畅通。排泥周期根据原水浊度和排泥水浊度确定。斜板表面及斜板内沉积产生的絮体泥渣应定期进行清洗

4、。4)岗位人员开展日常检查的项目、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日检查进、出水阀门,排泥阀,排泥机械运行状况并进行保养。5)水厂管理、技术人员定期完成过滤设施维护工作。定期维护项目、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机械电气,应每月检修一次,网格。6)水厂管理、技术人员应定期组织进行反应池的清洗工作,排除絮凝池的积泥。7)水厂管理、技术人员应定期组织进行沉淀池的清洗工作,清理池中死区积泥。穿孔管排泥每12月冲洗一次。8水厂管理、技术人员每年组织对沉淀池排空一次,检查斜板、支托架、池底、池壁等,并进行检修、油漆等。注意:在斜板沉淀池的清水区中,水的透明度高,又受到阳光照射,斜板容易生长藻类,藻类滋长不会严重影响斜

5、板沉淀池的运行,但对水中微生物和有机物有较大影响。斜板沉淀池的清水区有时会翻浑,主要是斜板壁上大块污泥突然滑落而被水流带出造成的。主要是斜板内积泥,应定期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浸泡10小时并冲洗斜板。五、过滤工艺控制调整1、根据内控指标的要求滤池出口浊度控制在0.8NTU以内,操作人员每12小时巡回检查一次。2、操作人员应掌握滤池的运行情况、沉淀池的来水浊度、滤后水浊度。3、定期测定滤池的参数。每季度对滤料的膨胀度测定,每半年对反冲洗强度(45Lm2/s)、滤层的含泥量(不小于3%)、滤层厚度(1m)的测定。4、根据水量及时调整滤池负荷,控制滤速尽量减少因滤速变化而发生出水水质的冲击变化。5、操作人

6、员对每个单池的压差有所掌握,压差过高说明滤池要进行反冲洗以恢复滤池的正常运行,并及时调整反冲洗周期。6、当滤池出水浊度增高时,应立即关闭进水闸板和清水阀,打开排水闸板把不合格水排出。7、在滤池反冲洗时观察清水阀是否关闭到位。如果关闭不严,部分反冲洗水会从水阀进入清水管线。8、滤池反冲洗时,操作值班人员应到现场注意观察反冲洗情况,发现有跑砂现象应立即停止反冲洗操作,缩短混洗时间降低反冲洗强度来控跑砂,恢复正常反冲洗。9、滤池反冲洗的时间应合理间格开,冲洗第一个池子与第二个要间隔40分钟以上,不能连续反冲洗,以减少初滤水对滤后水质的影响,这样能够避免初滤水不合格对整体出水的影响。10、由于夏季水温

7、较高,来水中常有多种藻类和水生物极易被带进滤池中繁殖。这种生物的体积很小带有粘性,往往会使滤池堵塞。防止发生的办法是加大前点二氧化氯投加量,如已发生用高锰酸钾浸泡滤料并经常洗刷池壁和排水槽。11、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反冲洗周期,冬季反冲周期在4872小时,夏季反冲周期824小时,水温低时水的粘度高,可用较小的冲洗强度达到较好效果。水温高时水生物繁殖快,藻类增多可用较大的冲洗强度。过滤工序控制管理1)滤池采用均质石英砂滤料,有效粒径宜为0.9-1.3mm,不均匀系数宜为K80=1.4-1.6,滤层厚度宜为1.0-1.3米,滤池滤速宜为12m/h以下。2)当水头损失达到2.0-2.5m或滤后水浊度大于

8、1NTU或运行时间超过72小时时,滤池应进行反冲洗。3)反冲洗时需将水位降到排水槽顶后进行。滤池采用气-气水-水冲洗方式进行反冲洗,气冲强度宜为13-171/s.m2,历时2-4分钟;气水冲时气冲强度宜为13-171/s.m2,水冲强度为2-31/s.m2,历时3-6分钟,最后水冲洗强度宜为4-61/s.m2,历时3-8分钟。4)运行时滤层上水深一般大于1.2米。5)滤池进水浊度宜控制在2NTU以内。岗位人员严格控制滤后水质,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滤后水浊度控制在0.8NTU以内。6)滤池停运一周以上,恢复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消毒、反冲洗后才能重新启用。7)滤池初用或冲洗后上水时,严禁暴露砂层。8)

9、岗位人员按生产实际情况,依据设计要求,控制滤池滤速、运行水位、冲洗周期、冲洗时间、冲洗强度等工艺参数。9)岗位人员开展日常检查的项目、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日检查滤池、阀门、冲洗设备(水冲、气水冲洗、表面冲洗)、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空压机系统等)的运行状况,并做好设备、环境的清洁工作和传动部件的润滑保养工作。10)水厂管理、技术人员定期对滤池进行相关技术参数的测定。如:滤料层厚度、滤床冲洗膨胀率、滤料含泥量等。并对测定参数进行分析,对测定的技术参数严重偏离设计要求的应对滤池进行维修以保证滤池的运行效果。11)水厂管理、技术人员定期完成过滤设施维护工作。定期维护项目、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月

10、对阀门、冲洗设备、电气仪表及附属设备等检修一次,并及时排除各类故障;每季测量一次砂层厚度,砂层厚度下降10%时,必须刮砂后进行补砂(一年内最多一次)。近年来由于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及饮用水水源微污染日趋严重的严峻局面,正在向给水处理技术提出新的挑战。现有的常规工艺难以胜任正常的运行职能,以主要功能为去除水中悬浮固体、胶体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工艺而言,不但无法有效去除水中存在的氨氮和大量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内分泌干扰物:水的嗅和味等感官指标不能令人满意,对富营养化水源水中有毒藻类及其藻毒素也不能有效去除;为了最大发挥现有工艺能力,确保优质供水,应采取强化措施、精细化管理。一、药剂管理:药剂的进

11、厂检验,在化验班设立公司承认的药剂标准样库。先进行目测对比待目测合格后进行相应项目检验。如:盐酸检验氯化氢含量、比重。化验合格后方可卸货。保留标样3个月,以避免出现纠纷。药剂储存盐酸15天用量,防止因氯化氢挥发影响其含量。净水剂30天用量,防止积压过期。氯酸钠30天用量,降低安全隐患及长时间储存板结。药剂的堆积高度不超过15个,防止下面的药剂板结。进行药剂样品与标准样的烧杯对比试验。药剂以先进先出为原则。二、二氧化氯系统管理:目前xx水厂采用的是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xx20KK0型、xx5000型,高效复合型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原理:氯酸钠+盐酸法(全盐酸法或开斯汀法)。反应方程式:Na

12、ClO3+2HCl=ClO2+1/2Cl2+NaCl+H2O副反应为:2NaClO3+6HCl=3Cl2+2NaCl+3H2O通过理论计算可知:NaClO3+2HCl=ClO2+1/2Cl2+NaCl+H2O106.5/1.56+74/1.1=67.5/1+35.5/.53+58.5/.87+18/.27产生1吨二氧化氯需用1.56吨氯酸钠、1.1吨氯化氢同时产生0.53吨氯气、0.87吨NaCl和0.27吨水。换算成氯酸钠溶液(1吨氯酸钠固体配2吨水),比重为1260kg/m3(20)体积为3.67m3。氯化氢换算成盐酸(31%),比重为1160kg/m3(20)体积为3.45m3二、发生器

13、结构:三、运行中的注意事项:1、反应温度:因为现场发生二氧化氯为化学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对反应釜内温度要求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反应釜内反应温度在50时原料转化率为50%。在71时,原料转换率86%。当80时反应速度过快以副反应为主,氯气量大于二氧化氯量。在现操作面板显示的温度为8885为水浴温度不能真实代表反应釜内温度,特别在秋、春季当未点炉时,夜间氯库温度在-4-5,点炉后氯库白天温度9,夜晚5。而反应釜与水浴加热间隔着厚厚的PVC塑料板和聚四氟涂层(传热性不好),这一时期的加热如不及时,出液管温度会明显下降(反应效率特别低)。建议对原料和进气加热,以弥补发生器加热量不足的问题,提高

14、反应效率,降低副产物的产生量。2、进气量的控制:进气的作用主要四个方面:(一)使原料充分混合,提高原料转换效率。(二)进气可降低二氧化氯的浓度,防止二氧化氯在发生器上部聚集发生爆炸。(三)进气量的大小决定反应釜的液位,据厂家提供的资料,反应时间不应低于30min,但反应30min后,原料转换没有明显提高。在实际运行中应根据生产条件,适当延长反应时间以提高转换效率。(四)二氧化氯具有遇曝气即从溶液中逸出的特性,可降低反应液中的二氧化氯含量,防止因反应液内二氧化氯含量超30%发生的爆炸。1、原料的进料量:通过理论计算可知:3.67:3.45(溶液体积比)。但厂家规定1:1。酸过量,主要提高氯酸钠转

15、换率,防止未反应的氯酸钠进入出厂水污染水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掌握原料进料比例,防止因进料比例不当,而导致的原料转换率低,并产生大量副产物污染水质和生产成本的不必要增加。四、二氧化氯发生器操作规程:、设备运行中的检查:1、操作面板数据是否正常。(温度,频率等)2、检查进气量是否正常,反应釜液位及反应液颜色是否正常。(保证有充足的反应时间)3、检查计量泵声音及机温是否正常有无泄露。4、检查水浴液位是否正常。5、检查氯酸钠及盐酸罐液位是否正常。(不要低于计量泵中心线)6、观察出液管单流阀是否有异物及动作是否灵活。7、防爆塞是否正常。8、出液管温度是否正常。(不低于35)(2)、开机:1、检查水浴及反应釜内液位应在1/2处。(液位管)2、开启温控器使水浴温度升至设定温度。(8588)3、排除计量泵内空气并校定计量泵(校定应以背压阀后出液量为准,同时应保持同一机器的两台泵计量泵背压一致)背压应高于进口最大压力1bar。4、调整动力水压力至稳定状态,使水射器稳定工作。5、运行计量泵,并逐步调整至所需流量。6、待运行稳定后调整反应釜处于最佳液位。(保证最少反应时间30分钟以上)7、观察反应釜液位管颜色,单流阀工作状态及出液管温度是否正常。(3)、关机及发生器清冲:1、停止计量泵工作。2、打开进水阀,稀释反应釜内反应液浓度将反应釜内浓度降至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