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92973117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试着写一写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2.学习古诗回乡偶书,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掌握心理描写的特点和写法。2.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词句段运用(2)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1)指名学生读语段一,要求读得有感情,不读错。过渡:现在我要找几名同学读课本中的语段一,有哪些同学平时胆小,不爱举手发言呢?我来看看,今天呀,老师就要找几位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看他们读得怎么样。这个语段我们在学习穷人一课时曾重点学习过,也读过好几遍了

2、,应该不难。同学在朗读时要读出桑娜的复杂情感,不要读错字。(教师扫视全班,指名读语段一。)(2)询问同学们的心理感受,引出学习的内容。提问:刚才,听到老师要点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朗读,大家的心情怎么样?是怎么想的?被点到的同学心理感受如何?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学生谈心理感受。)过渡:刚才我点名几位同学朗读,重点不在朗读,而是想让大家体会心理的变化。胆小的同学听到老师要点名朗读,一定很紧张,如果没被点到,心情突然就放松下来了。被点到的同学呢,只有硬着头皮读,读时很紧张,读完后肯定也不轻松,担心自己读得不好,对吧?这些感受都是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就是心理活动。如果要大家把刚才的心情生动

3、地写出来,那就是心理描写。(3)共学语段一,体会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思考:这段话除了描写心理活动,还描写了什么?(描写了神态,“脸色苍白,神情激动”。)说说桑娜复杂的内心活动。(这是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既担心丈夫不同意,又觉得自己给丈夫增加了生活的重负而自责。但对两个孤儿的怜惜又让她下定决心,宁愿自己挨打也要留下孩子。这种充满矛盾的心理抉择过程,既是桑娜内心真实的写照,又能表现出桑娜关心孤儿、真诚善良的崇高品质。)(4)教师出示语段二,体会的战友复杂的内心世界。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

4、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背景。教师补充资料:这个语段选自我的战友,作者是李元兴。文章记叙了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敌人投掷的燃烧弹引燃了他的棉衣,火势迅速蔓延到全身。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壮烈牺牲。文章歌颂了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教师范读语段,学生交流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了解了语段二的相关背景资料,大家对我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一定钦佩不已。如果你也是执行潜伏任务的战士中的一员,看到身边的战友被烈火焚烧

5、,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你能结合语段二具体谈谈吗?交流示例:生1:此时的我是多么紧张啊!万一忍受不了烈火焚烧的痛苦,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那么我们的潜伏位置岂不就暴露了?这样岂不要牺牲更多的战友?生2:此时的我是多么难受啊!眼看着被熊熊的烈火包围,潜伏在他身边的我却无能为力,丝毫不能减轻他的痛苦,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口。我的心里难受极了。我该怎么做呢?生3:此时的我是多么痛苦啊!看着忍受着烈火焚烧的痛苦,我又忍不住不看,这毕竟是自己亲密的战友啊!我又能为他做什么呢?要是大火突然熄灭就好了,我多么渴盼奇迹出现啊!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小结: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作为的战

6、友,看着他为了顾全大局,遵守潜伏纪律,甘愿牺牲自己,“我”的心情紧张、难受,更多的是痛苦。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牵动着我们的心,也让我们对这群可敬的战士无比钦佩!(5)结合例子,学习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例一:有一次上思想品德课,王老师给我们讲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人要是不爱劳动就叫懒惰,懒人是最没出息的。”她接着问我们在家干不干家务活。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格外紧张,怦怦乱跳,唯恐老师叫到我。想想自己从来没有在家干过家务活,不觉自责道:王小利啊,王小利,你自己还是大队长呢!在学校还能劳动,可是在家里干过什么活呢?什么事不是妈妈干的?完了,今天老师提问,我看你怎么回答?学生思考:这

7、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课本上的例句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内心自己跟自己说的话。)教师明确:这段文字是一段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可以用一整段来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零散地分布到一段话当中,这种方法可以完整地展示复杂的心理活动。例二:我向四周望了望,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埋着头,聚精会神地答题。我装着认真思考的样子,身子靠在桌前,两手轻轻悄悄地伸进书包里左掏右掏,掏了半天才把语文书掏出来。正当我准备翻书的时候,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到我身后,一只大手伸进我的抽屉里把书一拿。我猛一抬头,呀,是李老师!我三魂吓得丢了七魄,心想:这回死定了,试卷得零分是小事,要是老师把这事说了出来,我还有什

8、么脸面见人学生交流句中运用到的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教师明确:这段话描写了“我”考试时作弊的情景。借助动作、神态,突出表现了“我”作弊时谨慎、惊吓、惧怕、尴尬的心理。心理描写可以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样可以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更加生动。(6)学生小练笔,试着写一写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写作情况。(7)小组内交流所写片段,推荐组内最优秀的一篇在全班交流。佳作示例:开始发试卷了。我久久没有听到老师念自己的名字,心怦怦乱跳,只觉得耳朵发热,脸上火辣辣的,手心却冒着冷汗。我心乱如麻,如坐针毡。我希望能有奇迹出现:是不是老师把

9、自己的卷子排错了位置呢?是不是老师将自己的卷子漏掉了呢?也许,也许这只是一场梦呢小结: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人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说的那样,“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遇里心理活动都是不同的。大家要多观察,用心去体会,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这样,心理描写才能真实、具体、感人。二、日积月累1.创设情境,合作入诗。过渡:万紫千红竞争春,当数杨柳最窈窕。柳树是春的使者,春来时,便迸发出勃勃生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咏柳这首诗吗?(生齐背诵。)它的作者

10、就是盛唐著名诗人贺知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所作的另外一首诗。2.介绍作者,简介时代背景。贺知章 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其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诗题,理解“偶书”。过渡: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直到86岁才告老还乡。在他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口。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亲自为他写诗送行,可真够风光荣耀的。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身份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

11、一番怎样的场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板书诗题。)明确:偶,偶然。书,写诗。偶书,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4.提示要求,合作解诗。(1)自主读诗,整体感知。出示古诗,教师配乐范读。自由读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读正确。理解词语,读出节奏。词语解释: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有什么变化。 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诗歌节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初步了解古诗大意,说说诗中主要写了什么。(2)感悟诗意,读中悟情。出示合作交流卡,小组合作,思考交流。合作交流卡几人一组,可按照“读一读(小组内多种方式读诗

12、)解一解(理解诗意)说一说(交流看法、解决疑难)想一想(想象画面)演一演(改编故事,表演故事)背一背(互相检查,背诵古诗)”的步骤来学习本诗。思考以下问题:A.诗人年轻时离开家乡,直到86岁才回到家乡,哪句诗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找出关键词。B.诗人离家太久太久,等他回到家乡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C.想象画面:孩子看到这么一位陌生的老人,会说些什么?老人看到孩子,又会说些什么?D.体会情感:诗人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心情是怎样的?E.说说诗中你印象深刻的字词。小组交流汇报。问题A:“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说明离家时很年轻,“老大”写出回家时已经很衰老了。问题B:家乡变了,家乡不再认

13、识他了;他的年纪变了,当年的小伙子变成老人了。但是他的乡音没有变,对家乡的热爱没有变。问题C:孩子可能会说:“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呀?您是来拜访朋友的吗?”老人可能会说:“孩子们,这儿就是我的家乡啊,你们听听我说的话,和你们的方言是一样的呀!”问题D:诗人一定非常激动,因为他这么多年没有回到家乡,现在终于如愿了。他也一定很失望,也会有些忧伤,因为家乡物是人非,几乎没有人能认出自己了,此时的他,虽然是回乡,却被当成了“客”。问题E:如“无改”,写出了诗人乡音不改、乡心不改,虽离家多年,却依然心系故乡;“笑”,这里的笑是儿童在笑,但诗人内心肯定是伤心的,这里有种对比的意味;“客”,此时的诗人被当

14、成客人,他的内心该是多么忧伤啊!教师提示:在中国古代,86岁已经是高寿了,所以当贺知章在86岁回到故乡时,很显然,他儿时的朋友大都不在了,而他“少小离家”,离家太久了,故乡应该几乎没有人能认出他了。5.阅读续篇,深化感情。过渡:诗人这次回乡,感慨很多,除了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首诗,他还写了另外一首回乡偶书,写完这首诗不久,诗人便离开了人世,好在他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家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首回乡偶书吧!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小结:这节课,我们结合语境理解了一些含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在日常

15、的语言表达或习作中,我们也要学会使用类似的词语,让表达更加生动、深刻。我们也再次走进了桑娜的内心世界,体会了心理描写对展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同学们在习作训练中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比较多,却往往很少使用心理描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觉得原来心理描写这么重要,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们还学习了一首看似平淡,实则包蕴了深沉情感的诗回乡偶书,大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了这首诗,虽然我们阅历尚浅,还无法感受离家几十载后重回故乡的那份深沉的情感,但大家通过想象的方式、演一演的方式,体会出了诗人那种既高兴又难过的心情。古诗重在品,大家可以多读一读这首诗,再仔细品一品,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交流、感悟写作中用词的准确性、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2)积累更多的古诗,多读多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