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2959188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高一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K 39 ,Cl 35.5 ,O 16 , S 32 , H 1 ,C 12 ) 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共 72 分) 1.化学与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密切相关。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城市采用分质供水,收集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B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鼓励市民购买家用汽车 C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 D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等能源 2.与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是 A.相对

2、原子量 B. 核内中子数 C.次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3. 下列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AHF BHCl CHBr DHI 4.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5.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NaMgO B13C 和 14C 属于同位素 CO 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N 和 P 属于第A 族元素,HNO3酸性比 H3PO4的强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 H+ 和 CI-,所以氯化氢是离子化合物 B.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原子间的作用力 C.氧气和臭氧是同分异构体 D.有机物 CH3-CH2-NO2和 H2N-CH2-CO

3、OH 是同分异构体 7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8. 下面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 丙丁戊 A.在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一般化学性质较活泼的一极为负极 C.在外电路中电子流出的极为正极 D.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9.反应时,不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明显加快的是 A.将盐酸的用量增加一倍 B.盐酸的浓度增加一倍,用量减半 C.温度升高 30 D.改用更小块的 CaCO3 10将下列金属分别投入 0.1molL1盐酸中,能发生反应且反应最剧烈的是 AF

4、e BMg CAl DCu 11在 2L 密闭容器中充有 2molSO2和一定量 O2发生下列反应 2SO2+O22SO3, 经 4min 后测得 SO2为 0.4mol,则 O2的反应速率是 A0.1mol/(Lmin) B0.2mol/(Lmin) C0.3mol/(Lmin) D0.05mol/(Lmin) 12.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 kJ,则 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 4CO2(g)+2H2O(l) ;H=b kJ/mol BC2H2(g)+O2(g) 2CO2(g)+H2O(l)

5、 ;H=2b kJ/mol 2 5 C2C2H2(g)+5O2(g) 4CO2(g)+2H2O(l) ;H=2b kJ/mol D2C2H2(g)+5O2(g) 4CO2(g)+2H2O(l) ;H=4b kJ/mol 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 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本质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 0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14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B高锰酸钾分解 C锌放入稀硫酸中 D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15对热化学方程式 H2(g) + I2

6、(g) = 2HI(g);H = +52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 氢气和 1mol 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 26kJ 热量 B1 个氢分子和 1 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 52kJ 热量 C1molH2(g)与 1molI2(g)完全反应生成 2mol HI 气体需吸收 52kJ 热量 D1molH2(g)与 1molI2(g)完全反应放出 26kJ 热量 16.质量相同的氢气分别与足量的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在(1)生成液态水,(2)生成水蒸气两 种情况下 A反应(1)放出的热量多 B反应(2)放出的热量多 C(1)(2)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比较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 17.

7、已知 H2(g)C1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 2HCl(g) H2(g) Cl2(g)的H 为 A92.3 kJmol1 B92.3 kJmol1 C369.2 kJmol1 D184.6 kJmol1 18.已知反应 AB=C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产物 C 和 D 的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高于断开反应物 A 和 B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 能量 B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194P(红磷 s) P4(白磷 s);H+17kJmol1根据以上方 程式,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当 4g 红

8、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 17kJ 热量 B当 lmol 白磷转变成红磷时放出 17kJ 热量 C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D白磷热稳定性比红磷大 20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P(g)Q(g)R(g)S(g),下列说法 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P、Q、R、S 的浓度相等BP、Q、R、S 在容器中共存 CP、Q、R、S 的浓度不再变化DP、Q 的反应速率相等 21对于反应 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下列说法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N2)正=(N2)逆, 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 单位时间内生成 2molNH3,同时消耗

9、1molN2, N2、H2、NH3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A B C D 0 1234 0.2 0.4 0.6 1.0 0.7 0.9 0.2 X Y Z /mol 22.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23.已知空气一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 Zn2OH-2eZnOH2O,石墨 O2H2O2e2OH。据此判断锌片是( ) 2 1 A负极,并被氧化 B负极,并被还原 C正极,并被氧化 D正极,并被还原 24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酸性( )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二、非选择题(共 28 分) 25 (3 分)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

10、反应的速率。 (1)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 _。 (2) 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条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 _。 (3) 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 26.(6 分)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负极_,反应式为_ 正极_,反应式为_ 27.(3 分)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 kJ 热量 _ 28(6 分)(1)反应 A3B=2C2D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v(A)0.15 molL1s1; v(B)0.6 molL1s1; v(C)0.4 molL1s1;

11、 v(D)0.45 molL1s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_。 (2)某温度时,在 2L 容器中 X、Y、Z 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由 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开始至 2min,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29 (10 分)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 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加 5 mL 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4)由实验推知,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氯化 镁溶液和氢气的总能

12、量。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 题号 123456789101112 答案 BDACCDCBABAD 题号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 CBCADDBCABAD 25.(共 3 分,每空 1 分)(1) 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 (2) 反应物的性质 (3) 温度 26. (共 6 分,1、3 空 1 分,2、4 空 2 分) 锌(Zn) ,Zn-2e=Zn2+ ;铜(Cu) ,2H+2e=H2 27.(3 分)2H2(g)O2(g)=2H2O(l) H571.6 kJmol1 28. (共 6 分, 、每空 2 分) (1) (2)X3Y2Z (3)0.05 molL1min1 29. (共 10 分,第 1、2 空每空 3 分,后 2 空每空 2 分) (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 (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而 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减小,从而石灰水中有 Ca(OH)2析出而变浑浊 (3)Mg2H=Mg2H2 (4)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