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953448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8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历 史史 试试 卷卷 命题人:命题人:陈先福陈先福 学校:学校:南昌南昌十中十中 考试时长:考试时长:100 分钟分钟 试卷总分:试卷总分:100 分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48 分分 ) 1. 学者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 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 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2、遂逐渐演变 为春秋的列国制度。 ”该观点认为分封制(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是对东方的殖民活动 C. 推动地方融合发展 D. 埋下春秋动荡的隐患 2. 东汉崔窦曾在政论中引用了一句当时流行的俚语:“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 出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上述俚语折射出东汉( ) A.豪强地主把持政权 B. 朝廷权威危机重重 C.察举制度流于形式 D.地方管理效率低下 3. 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 “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象。 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 ) A.公法

3、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 B.家子身分与公民身分对立 C.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 D.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 4. 右图为近代漫画家杜宇所作,名为贪食小犬,死 不足惜。漫画中左下方之手粗壮有力,袖口有“抵 制日货”字样; 右上方之手细软无力, 袖口有“政府” 字样;鱼身上有“青岛”字样。该漫画( ) A.最有可能出现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之时 B.主要批判巴黎和会不尊中国主权的行径 C.鲜明讽刺了清政府丧权辱国的丑陋嘴脸 D.见证了群众运动下民族觉醒的历史事实 2 / 8 5.有历史学家认为雅典“每个公民都深切地感到城邦不是异己的、外在的实体,而是个人 生活和权力在集体环境中的扩张和放大。在这些条件下,

4、个人经历被广泛分享之后不仅未 丧失其私人性质,反而扩展了人类个性的新天地,释放出新鲜的集体力量去缔造繁盛的古 典希腊文化。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中( ) 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城邦是公民个人集合体 C.人类个性得到无限扩展 D.个人经历缺乏隐私保护 6. 1875 年 1 月 30 日,法国国民会议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大学教师瓦隆提出的政权组织法, 间接承认法国为共和国,而当时 738 名代表中仅有 200 人赞成民主制。反映了( ) A.共和政体的确立艰难曲折 B.民主政治是发展潮流 C.保皇派在斗争中彻底失败 D.法国政体极不完善 7. “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

5、7,000 台,几乎有 14,000 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 而当地人口总共才 21,000 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 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 年 4 月 4 日)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生产资料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暴露 D、马克思主义诞生 8.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中对应正确的是( ) A. 新中国成立后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 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

6、义法律体系形成 D. 三大战役胜利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9. 19641978 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 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 1100 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 3 / 8 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旨在( ) 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 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 10. 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 “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

7、个新 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 A.两极格局 B.国际恐怖主义 C.国际政治旧秩序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1.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 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 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12. 1883 年卡尔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0 年哥德利普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后为了生 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铸就了名

8、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这反 映了( ) A. 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B. 生产集中会改变企业命运 C. 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D.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 13.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 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 方式改变、 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14. 晚清时期的革命刊物湖北学生界有一篇文章宣扬说,西装之精神在于发奋踔厉, 雄武

9、刚健,有独立之气象,无奴隶之根性,穿了它可振工艺,可善外交,可以强兵强种云 云。下列对于该文章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对西装的作用有夸大之嫌 反映了革命党人 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心情 凸显了服饰的社会功能 A. B. C. D. 15. 下表反映了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末英国经济霸权的更迭演变过程。 4 / 8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在崛起阶段奠定了世界科技中心地位 B.在胜利阶段加强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在成熟阶段大力推行了自由主义政策 D.在衰落阶段经济的发展速度徘徊不前 16. 在 1981 年底以前最早创办的 48 家合资企业中,

10、属于华侨、 华裔、 港澳华商投资的共 28 家,占 60%。香港、新加坡和其他城市的华人实业界和金融界人士与中国合办的合营企业 所取得的成功,引起西方企业家们的注意。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 A.实施经济特区战略十分科学 B.单一的公有制开始发生改变 C.西方企业错失投资中国机遇 D.海外华侨推动改革开放启动 17. 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 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有个时候曾 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 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 第一人”。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

11、( )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B.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C.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18. 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曾说:“也许,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 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如庄子“通 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 精神的内涵是( ) A人文精神 B多元包容 C整体思维 D格物致知 19. 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 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 教、传

12、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C否定了君权神授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20. 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 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 提倡( ) A. 事异则备变 B. 无为而治 C. 仁政 D. 制天命而用之 崛起中的霸权 17891815 霸权的胜利 18151850 霸权的成熟 18501873 衰落的霸权 18731897 5 / 8 21. 1783 年剑桥大学学监约翰米歇尔在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

13、表的一篇文章中 提出: “一个质量足够大,并且足够紧致的恒星可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连光线 都不能逃逸,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到达非常远的距离即被恒星的引力吸引拉拽 回来。 ”这被现代物理学家称作黑洞。约翰米歇尔的这篇文章( ) A.推动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从引力论预言出宇宙的黑洞 C.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建构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22. 右图为商务印书馆 1978 年 12 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 时( ) A. 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

14、想路线 23.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给胡适的回信中说:“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 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 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 此时章行严的崇论宏议有谁肯听? ”据此可知, 陈独秀认为 ( )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 B.文学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工具 C.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D.白话文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4. 学者朱维之在外国文学史中说,“他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 意识活动”。材料中“他们”创作的文学作

15、品属于( ) A.古典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浪漫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二、材料解析题(共二、材料解析题(共 3 小题,第小题,第 25 题题 20 分,第分,第 26 题题 16 分,第分,第 27 题题 16 分,共分,共 52 分)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17 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 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 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 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18 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 立条约关系;1816 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 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 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6 / 8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 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之道。 60 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