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版选修】2017年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1.2《黄州快哉亭记》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2952310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粤版选修】2017年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1.2《黄州快哉亭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粤版选修】2017年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1.2《黄州快哉亭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粤版选修】2017年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1.2《黄州快哉亭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粤版选修】2017年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1.2《黄州快哉亭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粤版选修】2017年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1.2《黄州快哉亭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粤版选修】2017年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1.2《黄州快哉亭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粤版选修】2017年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1.2《黄州快哉亭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2、的一项是()A南合湘、沅合:汇合B以览观江流之胜 胜:景观C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睥睨:斜眼看D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数:计算解析:选C。睥睨:斜着眼睛看,谓伺机夺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至于赤壁之下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B波流浸灌,与海相若若入前为寿C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乃设九宾礼于庭 D以览观江流之胜亦足以称快世俗解析:选B。若:相似/代词,你。A项,助词,的。C项,介词,在。D项,目的连词,来。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亭的建造和命名写起,极力描绘渲染江景的壮观,以及观览江景、凭吊古迹的快意。B长江流出西陵峡以后,地势逐渐平坦,

3、汇集了湘水、沅水、汉水、沔水后,水势进一步增大。正基于此景,张梦得先生建了快哉亭。C对于这个亭子,苏轼十分喜欢,不仅因为这所亭子所见宽敞,能够看到方圆几十里的风景,更因为这个面临长江的亭子能给人以开阔的心情。D文段辞采精美,运用对偶,音韵和谐,婉约含蓄,表现作者的赏景之乐。解析:选D。“婉约含蓄”错,应是“雄放雅致”。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译文:_(2)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译文:_答案:(1)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座位上欣赏这些景色,张开眼睛就看个饱。(2)他们的风采和遗迹,也足以让世人称快。二、语言运用5(2016年高考广东卷)(

4、1)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答:_解析:(1)整个语段为因果关系的复句。最后一句为表达结果的句子,该句与前面的四个分句构成了因果关系,即前四句交代原因,最后一句阐明结果,因此处可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而”。前四句中,前两个分句又与后两个分句构成了转折关系的复句,因此开头处就可以用表示让步语气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尽管”,与第三个分句中的“但是”搭配。处所在的分句与其后面的分句也

5、构成了因果关系,可以用“既然”,这样就可与后一分句中的“就”相搭配。(2)此题为短句变长句的考查。首先根据语段的中心确定主要陈述对象,进而确定句子的主干。分析题干,三个短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判断句,且构成了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因此我们可以把“总是同相比较而存在的”作为句子的主干。其次,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次要语句的主要信息。我们可将三个短句的主语合并为“真、善、美的东西”,将三个短句的介词宾语合并为“假、恶、丑的东西”。最后我们再作逻辑与语法上的检验。还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子应做到前后词语的对应,力求语句表意明确、自然流畅。答案:(1)尽管既然因而(2)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

6、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答:_答案: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6仿照下面小诗的样式,另择一种事物,写一首诗,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感受。月夜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答:_答案:(示例1)雨。小雨沙沙地飘着,树叶籁籁地落着。我拿着伞慢慢地走着,却没有举着。(示例2)春。花香幽幽地飘着,喜鹊喳喳地叫着。我和妈妈相依走着,可没有说着。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肆大(s)倏忽(sh)谪居(zh

7、)开阖(h)B瓮牗(yu) 洗濯(zhu) 指数(sh) 憔悴(cu)C骇目(hi) 舟楫(j) 骋骛(w) 庶人(sh)D沟壑(h) 飒然(s) 衣襟(jn) 骚人(so)解析:选B。B项,“数”读“sh”。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会计之余功窃:利用B其势益张 益:更加C不以物伤性 以:因为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胜:成功解析:选D。D项,“胜”译为“忍受、承担”。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至于赤壁之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玉之言,盖有讽焉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此世

8、所以不传也解析:选C。A项是“至,到了;于,介词,表动作对象”。B项是“却、竟然”。D项均表示“原因”。只有C项“盖”,为“大概”,是表原因连词。4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C有风飒然至者D以其无礼于郑,且贰于楚也解析:选C。A、B、D都是状语后置,C项是定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

9、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披襟当之当:面临B将何适而非快 适:往,到C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遇合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穷:困窘解析:选D。穷:用尽。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与庶人之所以

10、为忧B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C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D以览观江流之胜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解析:选B。A项“为”动词,建造;动词,作为。B项“于”都是介词,在。C项“之”助词,的;代词,指“风”。D项“以”连词,用来;介词,用。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紧扣题目,七次说及“快”字,借景抒情,巧妙道出人生哲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B全文围绕“快哉”二字立意,从写景、叙事中引出议论,景、事、情、理四者互为交融。作者畅言“快哉”,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

11、间”而独得其快。C不仅今人登临这个地方高兴,古人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甚至楚襄王、宋玉等人每每到达长江之滨,也都十分高兴,并留下了遗迹典故。D其实,不论风景是不是美好,一个人只要能有一个好的情绪,并不为时运、官运等左右,他就能怡然自得,就能达到“快哉”的境界。解析:选C。C项说“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登临长江高兴,在文中缺乏依据。原文的意思是: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遗址,曹操、孙权蔑视对方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所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影响和古迹,也很能使世界上一般人称为快事。8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译文:_(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

12、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译文:_答案:(1)这只是大王您的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2)这种景色都是满腹牢骚的诗人和有家难归的士子触景伤情、痛苦难堪的,哪里看得到它是快乐的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