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295228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7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7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7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7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7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7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7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宝典-高中政治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1、起源上看,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国家的性质又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 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

2、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7、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 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9、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

3、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B、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A服务职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B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C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D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发展人民民主。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

4、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1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12、公民应履行政治性义务有:(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根本保证)(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行为准则)。(3)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义不容辞的职责)。(4)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1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基本原则有:(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

5、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0、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内容有:(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维护

6、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和目的,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和依法治国的领导者。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坚持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2、民主选举方式有哪些?其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选举方式含义优点缺点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商以及代表机关的代表或

7、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位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于低,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13、影响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因素。14、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是: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原因:这能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也符合我国的国情。15、公民直接参与

8、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内容方式依据作用或目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会、座谈会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公示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众毅力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

9、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1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1)有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17、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基层民主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村民委员会: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治内容:村民选举;村民决策;村民管理;村民监督。(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

10、径。)居民委员会: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治内容:居民委员会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由居民实行监督。意义:,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18、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1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及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信访举报制度

11、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含义不同通过给国家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意见,提出批评建议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方式不同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特点不同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民主监督有效方法人大代表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大、时效快作用不同为公民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公民的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保障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作用相同点 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意义: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注: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20、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1)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依法行使监督权。B、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