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93739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复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熟练地划分文章的段落。2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方法指津划分段落方法指津分段,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理清思路,分出几个部分,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阅读时给文章分段,在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一、分段,应遵循的原则。1单一性原则。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单一的内容,而意思联系不密切的自然段不能合并在一个段落里。2完整性原则。同属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段要合在一起,不能分在几个段落里。3连贯性原则。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连贯

2、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互相衔接。二、分段,应了解的划分依据。1按事情发展阶段分段。一篇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无论顺叙还是倒叙,文中都有原因、经过和结果。分段时就是要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把它们单独作为一个意义段。如凡卡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即全文分为“写信前,担心(第12自然段)写信时,伤心(第319自然段)写信后,希望(第2021自然段)”三部分。2按时间推移变化分段。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写的。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或句子,分段时找出这些词句,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除开头外,文章是按时间的

3、推移变化来叙述的:那年的春天,被捕前(第27自然段);4月6日,被捕时(第817自然段);十几天后,法庭上(第1828自然段);4月28日,被害后(第2932自然段)。这样课文的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四个段落。3按地点变换分段。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变换的词句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如草原按照地点变换写了: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这些内容可以分成几部分呢?“初入草原”为第一部分,“目的地”为第二部分,“蒙古包内外”为第三部分。4按事物材料性质分段。一般状物、用几件事写人的文章,大多采用这种方法分

4、段。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就可以一个方面归为一段。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按事物的材料性质用空行来分段:众人悼念鲁迅谈论水浒传笑谈“碰壁”救护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5按文章结构关系分段。有的文章开头总起或结尾总结,或这两者都有(即总分总关系)。对于这样的文章,在分段时可以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如索溪峪的“野”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索溪峪的“野”的?开头概述索溪峪总的特点是“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描述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野”性十足、游人的“野”。这样全文分为两段。三、分段,应掌握的思考方法。分段的思考方法,主要有三种。最重要的是“整体

5、分割”,在大致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文章结构的规律性知识,分析一下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把全文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此外,还有“重点突破”和“相邻合并”两种。“重点突破”是先看文章重点写什么,找出重点段的起止点,然后照顾其前后写什么,可分几段;“相邻合并”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础上,把描写说明同一方面的邻近的自然段归并成结构段。概括段意方法指津概括段意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它是理解文章内容思想的基本环节,是分析、感悟文章的重要手段。一、概括段意的要求。概括段意,一是准确,即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而不能从思想角度去概括;二是简洁,即言简意明,但不

6、能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三是完整,即通顺明白,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二、概括段意的方法。1摘录原句法。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比如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作为段意。如詹天佑第一段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可以直接引用它作为段意。2串连要点法。一个段落由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找出各自然段的意思或要点,然后把这些自然段的要点串连起来,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段意。如詹天佑第三段讲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因此段意可串连为:詹天佑主持工程技术人员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

7、”字形线路。3取主舍次法。一段话里如果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次之分。概括段意时应抓住主要的意思,舍去次要的,就得出段意。如草船借箭第一段,写了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既有周瑜的诡计,又有诸葛亮的对策。从全文看,事情的起因在周瑜身上,因此,归纳段意得抓住“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归纳成“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4归并升级法。有些段意,可采用把同类概念归并为高一级概念的方法来归纳段意。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段(第510自然段)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然火柴后出现的种种不同的幻景,段意可以概括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后,她看到的美丽幻景。5抓住要素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

8、(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四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一个北风怒号的黄昏,伯父在大街上热情地救治和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导学示例断尺星期天,我和申明等同学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竞赛。|到了考试地点,一张布告映入眼帘,上面端端正正写着:“考生必须准备钢笔、尺子、橡皮”我瞥了一眼,没有在意,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考场。预备铃响了,离开考只有5分钟了。我打开书包,拿出文具盒、草稿纸。咦,尺呢?我呆住了。于是我又翻了几遍书包、文具盒,仍不见尺的影子。我不禁(jnjn)暗暗责备自己太粗心,尺,尺啊!考试中一定会有画几何图形的题目,这可怎么办

9、呀?我可真像是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再看周围,同学们早已做好了准备,我更是急上加急,简直六神无主了。|“徐斌,什么东西丢了?”坐在我身后的申明见我这副模(mm)样,关心地问。“尺!我忘了拿尺”我在座位上,望着文具盒发呆,额角(jioju)上渗出了汗。离正式考试只有两分钟了。我如坐针毡。猛听得身后“咔嚓”一声,我惊奇地回过头,申明将一截新塑料断尺递到我手里,我愣住了,“啊,多漂亮的新塑料尺呀!”。我深情地望了望申明,他正拿着另一截断尺,冲(chngchng)着我点头微笑。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只手紧紧地握住断尺|考卷发下来了,我小心翼翼地画出了符合题意的图形。此时,我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

10、最珍贵的东西了。|1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说说分段的依据是什么。_2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_3“我”为什么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呢?_解题一点通1记叙文一般按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事情发展阶段、事物材料性质、文章结构关系来组织材料。仔细一读,就会知道这篇文章分段的依据是按事情发展阶段来划分。2小标题一般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思想感情等某一方面去体现这一段的重点,它不必顾及全面,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可罗嗦,一个词语就行。这篇文章侧重叙事,因此,我们抓住各段记叙的事情就可以拟出小标题:去参赛、忘带尺、借断尺、做试题。3只要联系上下文,就能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因为在紧急关头,断尺帮助我

11、画出了符合题意的图形,提高了竞赛成绩;断尺更包含申明同学那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好思想,所以“我”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看军事表演星期天早晨,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武警驻地,准备看军事表演。操场四周,挺拔的松树像战士一样整齐地排列着。我们坐在树阴下,盼望着,盼望着。“一、二、一”一队武警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了。首先是列队表演,战士们按着“稍息”、“立定”、“跑步”的口令进行操练,随着一声“立定”,战士们像钢铸一样,站在那里一动步动。他们的表演吸引着我们,(突然马上顿时),操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几位战士的对攻表演开始了。他们站成两排,时而迅速出击,时而巧妙躲闪,时而灵活跳起个

12、个步伐坚定,动作(灵敏敏捷灵活)。“杀!杀!”的呐喊声催人奋进。过了一会儿,又有两个战士出场表演擒拿,一个当假敌人,一个做我方战士,频频向对方发起进攻。经过(动人心魄扣人心弦惊天动地)的搏斗,“敌人”终于被打倒在地。两位战士的精彩表演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表演结束了。武警战士那威武的气概和勇猛顽强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文章分为三段。2概括第二段段意。_3谈谈文章结尾有怎样的特点。_解题一点通:1只要注意文中“来到武警驻地”、“首先是列队表演”、“紧接着”、“过了一会儿”、“表演结束了”等短语,就容易看出事情发展的阶段顺序。首尾自然段各为一段,中间的为第二段。2概括

13、段意必须从内容的角度出发,抓住要点,叙述清楚完整,不可罗嗦。这段的大意是:武警战士精彩的列队、对攻和擒拿表演,博得了掌声。3结尾常用的方式有总结式、哲理式、抒情式、余味式、比喻式、反问式、引用式等等。而好的文章结尾能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给人美的享受。细读这个结尾它具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的作用。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实战操练最大的麦穗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

14、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